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
《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795-2010(2014)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150 B5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795 2010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release and enhancement of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2010 - 07 - 30 发布 2010 - 08 - 30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795 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2、。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永东、王伟定、张洪亮、徐开达。 DB33/T 795 2010 1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海域条件、苗种来源和 质量、 苗种 标 记与放流 、 跟踪调查和 效果评 估 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放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
3、标准 GB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 6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 4部分 :海水分析 NY/T 5163 无公害食品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14 三疣梭子蟹 亲蟹 SC/T 2015 三疣梭子蟹 苗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3.1 增殖放流 向渔业水域投放 人工繁育的水产苗种以增加其种群数量的活动。 3.2 头胸甲 甲 宽 头胸甲两侧棘尖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3.3 头胸甲 甲 长 从头胸甲的中间棘尖端至头胸甲后缘的垂直距离。 3.4 规格合格率 符合规格要求的放流苗种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5 伤残
4、率 伤残个体数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DB33/T 795 2010 2 3.6 畸形率 畸形个体数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7 死亡率 装运过程中死亡个体数占该批放流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8 标志放流 用特定的方法在生物体上某一部位做上标志或标记,放入增殖水域,通过重捕(回捕)与标志回收,掌握其分布、洄游和生长等变化规律。 3.9 挂牌标志法 将标志牌固着在蟹体可见部位的方法。 3.10 金属线码标志法 又称数字式线码标记系统,金属标志是通过标志枪将标记体注入蟹体内,标志蟹的检测有专门的设备。 3.11 干重计数法 对抽样苗池(或装苗桶、装苗箱)内苗种沥干水全部称重,在称重过
5、程中随机取 3批以上的样品计算平均单位重量的苗种尾数,根据总重量和单位重量尾数计算抽样苗池(或装苗桶、装苗箱)总的苗种数量。 4 海域环境 4.1 海区 三疣梭子蟹的产卵场、索饵场,饵料生物丰富,适合于生长繁殖,并 远离排污口、海洋倾废区 等不利于生长栖息的海域。 4.2 理化因子 盐度在 20 33,水温与暂养的温度相差 2 以内,水质符合 GB 11607 规定。 4.3 底质 底质为泥沙或沙泥质,无还原层污泥。 5 苗种来源和质量 5.1 亲体 来源于 自然海域 , 体重 300 g 以上的个体。体质健壮,体色和体形正常,无伤、无病、无寄生虫。DB33/T 795 2010 3 其它 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7952010 2014 梭子蟹 增殖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