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而不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因此 A表述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哲学,因此 B表述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仅仅是社会科学知识,因此 C 表述有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说问,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2、 )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答案: A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而不是真理,因此B和 D不符合题意;有用的并不一定是真理。 C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因此答案: C正确;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因此 AB不符合题
3、意,排除;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观点,而不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因此 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指出,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从哲学上看,这种认识体现 了(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重点强调了中部六省
4、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这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答案: B正确;选项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诗文的意思是 “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答案: D正确;材
5、料强调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相互依赖, A不符合题意; B“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的表述错误; C和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B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事物的对立统一 D事物的质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答案: A正确;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并不一定是发展,前进的上升的才是发展, B不符合题意; C
6、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段话告诉我们:不管梦想有多么遥远,有多么可望不可及,但如果我们坚持一步步走下去,总有一天能走完;尽管这件事有多么简单,但如果不付出实际行动,怎样也不会成功,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答案:B正确;材料重点强调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因此 AC不符合题意; D表述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7、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提出: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材料中 “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 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 ”,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体现了这一哲学道理,符合题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不符合题意; 强调了联系的客观性,不符合题
8、意;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分久必合 ”是历史的必然,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但 “台独 ”势力的存在,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这段话体现了( )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 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但 台独 势力的存在,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 ”,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符合题意;在两岸关系上, “合 ”是必然趋势, “台独 ”势力的存在等因素是次要的,因此我们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应坚持两点论和
9、重点论的统一, 符合题意; 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不是主次矛盾, 不符合题意;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管子 兵法上说: “和合故能谐。 ”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 “和合故能谐 ”体现了( )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具有全新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
10、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A表述错误,整体功能并不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材料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因此 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从哲学上看,这段话启示我们( ) A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B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
11、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以最好的球队和最差的球队来说明我国的目标,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答案: D正确;选项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 A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 B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C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 D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答案: B 试题分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
12、是发展的环节。由此可以推断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符合题意,答案: B正确; A是形而上学否定观,不符合题意; CD体现了发展观,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 )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 单。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答案: C正确; A不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符合题意, B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
13、查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答案: D正确;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强调的是联系的普遍性,而不是客观性,因此 A不符合题意;人们既可以认识联系,也能利用联系, B表述有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C表述有误。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2014年 “两会 ”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
14、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案: B正确;材料没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不符合题意; 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从苏东坡的 “把酒问月 ”到今天的 “嫦娥探月 ”,以及未来中国的
15、 “载人登月 ”。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目的性计划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说明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答案: 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ABD与题 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下列关于意识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意识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 B意识根源于人脑 C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
16、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世界对人脑的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 -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因此意识是人所特有的,而不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 A表述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因此 B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客观世界对人脑的反映, D表述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源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
17、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因此 A 不符合题意,答案: B 正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唯物论的观点,而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不符合题意; D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18、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是 观点( ) A主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 “理念世界 ”不是人的主观世界,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性的精神 “世界 ”,所以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D正确;选项 ABC均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江苏省 响水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