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南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南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南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南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高三 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 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办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这里 “适当的办法 ”是指: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某学者指
2、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 “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 “错误 ”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个人决策 B直接参政 C公民意识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及弊端的理解认识。雅典民主政治是集体决策, A项与史实不符;据题干材 料看,材料未体现公民意识和法律至上的特点,排除 C、 D项;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表现为公民直接参政,但是忽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中的 “最高裁判官法 ”运用皇帝特许他们颁布告示和命令的权力,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
3、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严谨与苛刻 B专制与独断 C形式与随意 D务实与灵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 ”,可以得出最高裁判官的司法活动有利于对原有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对当事人权益进行合理救济,体现了务实与灵活,因此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马丁 路德主张 “君权神授 ”(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 ),提出 “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
4、 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 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主张 “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的权威,故选 A项。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 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
5、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可知是指法国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进一步说明启蒙思想家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故 A项错误;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的是指文艺复兴,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的是指宗教改革,但是两者都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 BC项错误,因此选 D.
6、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在英国历史上有所谓的小 “三角贸易(如图所示) ”,其整个过程基本控制在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B印度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发展迅速 C财富流向英国,促进英国的近代化 D三国贸易互惠,促进了各自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所谓的小 “三角贸易 ”是指 “英国 印度 中国三角贸易 ”,其路线是 “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纺织品出口到印度 ”。在此过程中,印度实际上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破坏了英国的传统经济,故 B项错误;英国国对华鸦片贸易,大量白银流向英国,逐步扭转
7、对华贸易逆差,故 A项错误;综合上述认识,故 D项错误,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 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 “新的、不同类型 ”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的是 “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 A、 C 两项在英国早已出现,并非美国创造。题干材料已经表明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不在于 “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排除 B项。美国独立后
8、开创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种新的现代政体形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钱秉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持续动荡 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读提干材料,根据 “对抗转为妥协 ”“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作者强调了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C项符合题意。 A、B、 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
9、体现出来。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 19 世纪晚期的德国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 B、C、 D三项,由于德国的统一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 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
10、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 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亚当 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 1759年)中主张: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的理解。由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
11、背道而驰。 ”得知率先进行实践的是巴黎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体现了巴黎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但不是实践,故 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始于 1933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在 1917年,时间不符题意,故 BD项错误;因此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 有数据表明, 1851年至 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 95000人增加到 138400人,增长率达 44 9%。 1851年至1911 年女性
12、职员从 2000 人增加到 166000 人,占职员的比例从 2%增加到 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以英国女性就业人数的变 化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此题为最佳型选择题,解答关键是把时代特征与英国女性就业人数增加的趋势相结合分析,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ABCD项都是女性就业人数和女性职业比重增加的原因,但题干仅是涉及 1851至 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 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
13、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故排除 ABC项, D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 “美术革命 ”论在内,在将传统 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 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 “抑中扬西 ”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 A项错误;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 “抑中扬西 ”和倡导写实,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14、的融合,故 C项错误, D想理解片面化;近代中国文化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向现代形态转变。 考点:近代中国文化 近代化 思想文化近代化。 下图是漫画重庆谈判,对其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人民厌恶战争期盼和平 B蒋介石玩弄 “假和平,真内战 ”的阴谋 C谈判实现了武力均势下的和平 D军事力量的处置是谈判的焦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蒋介石 “假和平,真内战 ”的理解。根据图示桌子上面在握手,桌子下面伸出的手枪,应该理解为蒋介石是在以和谈为幌子,为其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
15、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 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 ”“促进 心理统一 ”“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可知材料说的是抗日 战争,国共两党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撤退,也加强了中国各个阶层的团结,共同致力于抗日战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革
16、命主要团结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 “各阶层 ”不符,也没有出现从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撤退,故 A项错误;土地革命是指 19271936 年国共内战,与题干中现象不符,故 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 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 ”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各选项,只有科举制符合材料所述,
17、科举制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 ,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 A项强调血缘亲疏关系, B项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C项是 土地制度,都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钱穆认为: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明、清 C宋、元 D隋、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的
18、进步在于政府的权力逐渐脱离王室而扩大,形成君权与相权相互制约的的关系。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设问点是 “与之相背离的朝代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君权高度强化。 B 项 正确,其他三项符合材料观点应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 重视农业生产 关注农民利益 抑制商业发展 力求社会稳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选自吕氏春秋, 大意是说:上古圣王之所以能够教导百姓,因为他
19、们首先致力于农业。使百姓从事农业,不仅仅是为了开发土地资源,而是为了重视他们的思想修养 。百姓务农就会质朴,质朴就容易使用;容易使用则边境安宁,君主的地位也就尊贵。因此 无从体现,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据礼记 月令载: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 (新奇的物品 ),以荡上心。 ”礼记 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 “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
20、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 (新奇的物品 ),以荡上心 ” “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说明官营手工业禁止技术创新,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材料显示政府强化对官营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故 A项错误; 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C项虽有道理,但属于间接影响,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 “行 ”的再探讨二中写道: “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 为 城郭户 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南 长沙县 汝城县 中高 11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