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南省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南省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南省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宋代有学者说,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可知材料是想强调用宗法制来达到目的;由材料中所提到的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 ”可以看出该学者是本着宗法制能够加强统治者的统治、使社会安定这一宗旨来
2、说的;故选 A。而 BCD都是从统治者统治的某一个方面来说的,主旨还是维护统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美国独立宣言序言指出: “美洲十三合众州全体一致宣告 解消一群人民与他群间之政治捆缚,并视其地位 基于自然法与造物主之赐 于尘世诸政权间为互不隶属且相互平等,适 切尊重人类宣告独立的目标理想之需求。 ”该序言强调宣布独立的主要理由是 ( ) A自然法律和政治理想 B政治平等和自然权利 C不平等的政治隶属关系 D自然法和造物主的恩赐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基于自然法与造物主之赐 ”是指自然权利,而 “于尘世诸政权间为互不隶属且相互平等 ”则是指的政
3、治平等,所以基于上述材料只有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 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上海的炮声 ”应该排除掉 AB,因为这不符合材料所述的地点;再根据材料中的 “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 ”应该指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对付外来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 C不符合材料所诉 的上述信息,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陈腐世界的代表 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是为了商品输出的需要,但不能说其侵华与鸦片无关,所以 B错误; C
5、中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应该是指英国,但战争体现不出英国代表人类的正义和道德,所以 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 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 )这种 “心理统一 ”和 “认同 感 ”促成了 (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
6、退 ”可知是中国当时面临着外来侵略,而且外来侵略最先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而不是东南沿海,据此判断可知是日本侵华战争,再根据 “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可知这一战争加强了中国各阶层的联合与统一,所以是指抗日战争,故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 ”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
7、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B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D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压倒了反满的民族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 “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不符合史实,所以 A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力量最弱,所以不会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故排除C;由于当时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所以才有上述组建新政权的任务落在第三部分人身上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民主革命压倒了民族革命,所以排除 D而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旗帜。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 “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
8、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 ,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 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夏商周以来不是官僚政治,由于当时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所以应该是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应该是从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最终取代了贵族政治,所以 B的说法正好与史实相反,故是错误的说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官僚政 治的形成。 毛泽东
9、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 “(中国 )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可以看出毛泽东想要说明的观点的核心就是走一条不经过议会斗争的道路,而且是走起义或者战争的道路,且是与 “先城市后农村 ”相反的道路
10、,那就当然是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 “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 产党宣言中( )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评论中 “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是想阐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者企图通过与资产阶级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想要提出
11、应该与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而不是与资产阶级妥协,故选择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 “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导致 “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 ”的根本原因是 (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1872年,结合题目所述是马克思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应该很自然的想到这是发生在巴黎公社革命之后的想法,当然跟巴黎公社革命体现的工人运动发展的情况有关,所以根本原因应该会是 A。 考点:科学社会主
12、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影响。 “无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 ”(摘自共产党宣言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 A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 “发达的资本主义 ” B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 D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无产阶级发
13、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应该是发达的资本主义,而当时刚刚推翻封建社会,所以不具备,故选 A。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一部影片有一个镜头: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 “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 ”这个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 ( ) A法国大革 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旧政权和教权制度 ”、 “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 ”、 “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 ”等
14、的 “结束 ”可以看出是指剥削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束;由 “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 “可以知道是指当时该国面临外来的侵略或者压迫,综合考虑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意义。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可见,代议制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形下一种最好的选择,而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 A议会主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普选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是指在代议制政体之下,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之后才可以提到的程序,而题目想要问的是实现人民
15、选出代表的过程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所以应该排除掉 AC; B是人民选举代表的前提条件而不是途径,故排除;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实现的过程。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 说道: “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 其实选谁都差不多。 ”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 )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国民的民主素质较高 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 “两党的政见 ”不可能 “趋于一致 ”这不符
16、合史实,因为之所以是两个政党,就是因为有不同的政见;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的民主素质问题,所以C 错误;说选举是做戏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D;正是因为存在分权制衡原则,所以无论那个歌政党当选都不会独裁和专制,所以作者才认为选谁都一样,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分权制衡原则。 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 “推行正当之措施 ”,应该对参议员 “予以较长之任期 ”。其主张对参议员 “予以较长之任期 ”主要是考虑到 ( )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 “权力制衡 ”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
17、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汉密尔顿认为 “美 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 推行正当之措施 ”,所以参议院的参议员才应该 “予以较长之任期 ”,所以这是在强调参议员的专业能力是导致政府能够更好行使职权的主要原因,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参议院。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 韦尔斯说: “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8、所提供的时间 “第七、八世纪 ”来考虑,这是在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当时之所以有材料所述 “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是因为隋唐时期的相当多的制度创新所致。比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等等,使得当时社会统治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故选 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制度创新。 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作为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 ) A青铜冶炼技术 B青铜造型艺术 C铭文书法艺术 D铭文具体内容 答案: D 试题分析:体现史料价值高低的因素 ,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 ) 材料
19、的真实可信程度 ;(二 ) 材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 ;(三 ) 材料的独到性及其稀见程度。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知道 D最具有史料价值。 考点:史学常识 史料价 史料价值。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 ”与 “公天下 ”共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家天下 ”是指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是世袭的, “公天下 ”则是指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20、治的现象;所以材料中所述的 “君主专制的刚性 ”是指 “家天下 ”,而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 ”则是指 “公天下 ”,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皇帝制度和官僚政治。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 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可以知道当时入仕之人不是世袭的,所以可以得出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入学地
21、位提高的结论,汉代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史实;根据汉代这一时间可以知道 不符合史实, 不是原因而是目的,而且不符合汉代的史实,故排除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 文献通考载: “宋代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至于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材料表明 ( ) A宋代完全沿袭了唐代官制 B宋代实行官称与职掌分离便于控制 C三省六部制已不存在 D宋代官制更完备,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宋代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可知其官称沿用了
22、唐制;由 “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 ”可知 AC错误,宋 代官员的职掌与官称是分离的,所以 B对, 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官制。 传说普罗泰格拉曾收学生欧提勒士教他辩论,双方约定在第一次诉讼中获胜才交费。 普罗泰格拉控告欧提勒士,要其交学费。普罗泰格拉的如意盘算是如果自己获胜,法庭就要欧提勒士缴学费;如果自己输了,也因学生 了自己的第一次诉讼,依约定仍要缴学费。但欧提勒士提出如果自己输了诉讼的话,依约定就不须缴学费,如果赢的话,也因为自己 “了不用缴学费 ”的诉讼而不用缴学费。这个故事主要反映出古希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南省 驻马店 中高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