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藁城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省藁城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省藁城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省藁城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切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被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 “鼓槌下人 ”(即免于刑杖的人 )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是雅典政治
2、民主化的产物,其职权也随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而扩大;还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 某文件明确规定: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的纲领 B国民党一大 的文件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说明这段文字材料应该出现在毛
3、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后,所以 AB两项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可直接排除,同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中国积极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也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 C,这符合材料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共同纲领 。 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会议总代表 662人 党派代表 165人 人民解放军代表 71人 团体代表 235人 区域代表 116人 特别邀请人士 75人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
4、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一届政协代表的组成十分广泛,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 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从代表的广泛 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据此 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 为了制定 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
5、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 1亿 5千多万人,最 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 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 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宪法制定过程中,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说明宪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人民自主的参与国家政治的原则。 B是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 D属于新中国的政党制度,与题意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
6、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示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 “义勇军进行曲 ”词 “最大的吼声 ”应为 “最后的吼声 ”,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 “义勇军进行曲 ”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时间限制 “共和国成立首日 ”即 1949年 10月 1日, A、 B、 C三项史实均不符合 “共和国成立首日 ”的时代背景, A是在 1937年; B不对,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
7、日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C不对,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以下为近代某人日记的部分内容: “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二日 晚课后,获悉我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为共匪煽动叛变,逃泊烟台港内,公以为此乃我海军之奇耻大辱 ” 以下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日记的主人很可能为国民党人 B日记记载于人民解放战争时 期 C内容绝对虚构,主要出于对敌宣传的需要 D日记内容有助于研究国民党的失败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获悉我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为共匪煽动叛变,逃泊烟台港内 ”,是说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重庆号巡洋
8、舰发动起义的事件, “共匪 ”可知 A正确, “民国三十八年 ”是 1949年可知 B 正确; D也可推论出来,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38年 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 “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 ”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 “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该提案的 “伟大 ”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有力声援了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杜绝了亲日派的投降行径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提案提交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一年多之后,卢沟桥已经失陷,据此判断
9、 D项不正确; 1938年国共正在团结抗日,蒋介石还没有大举反共,由此可知 B项不正确;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最终叛国投敌, 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下表为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表。该表说明 统计年度 综合比例 1929 36.3% 1933 22.0% 1939 45.0% 1941 64.4% (资料来源: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 ) A.国民党以党治国就是党员治国 B.抗战以前国民党员垄断了全部政治资源 C.抗战期间进入该政权体系的中共人士增多 D.国民党政权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民主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来看,抗战
10、以前和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全部,因此 AB无从体现; C与史实不符,抗日战争期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党外合作方式,共产党不加入国民党,而且理解也过于片面化,抗战期间进入该政权体系的其他人士也可能包括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因此最佳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 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 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 1935: 1949 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 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11、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点有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等。注意历史阶段的起止时间,这是判断问题的关键: A项应为 1919 1945; B项应为 1921 1935; C项应为1927 1936; D项应为 1927 1935。由此可知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诞生。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 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 8月 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
12、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答案: B 试题分析:审题干 关键是 “1933年 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 ”。 A不对, 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军队的名称,与中共创立军队无关; B 符合题意,1933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 8 月 1 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C 不对。建军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无关 ; D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时间 1931年 11月 1934年 10月 1935年
13、 10月 1937年 9月 主要 史实 成立于江西瑞金 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 对峙 合作的全部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国由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化的过程,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D明显错误; B不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就表明国共处于对峙状态; C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
14、争 全民族的抗战 .。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B地理位置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区域名称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一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图二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 “一国两制 ” 的方针,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 “大量的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唱苏联歌曲、读苏联小说、看苏联电影成为当时国人的时尚。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反映了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向苏俄学习的热情高涨 受当时中
15、国 “一边倒 ”外交方针的影响 体现了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深刻影响 受当时美苏冷战形势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中国在外交上实行 “一边倒 ”方针,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 表述正确。 与题目中的时代特征不符合,因此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 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 候的朋友。 ”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
16、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词为 “菲律宾 ”“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 ”,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求同存异 ”的方针。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强调法官至上 B主张解放奴隶 C重视法律程序 D保留
17、原始落后习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可以看出 B 错误;C 项材料未体现;材料中出现奴隶等,可见并未实现人人平等。因此 BCD 均错。公民要求法官受理自己的诉讼,必须申明相关情况,可以看出罗马法重视程序。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 地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 5 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 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 14人刻写。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
18、,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 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法制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D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提取材料信息, 190 枚陶片却是由 14 个人刻写,说明陶片放逐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易造成少数人的专政。 从而不能保障雅典民主。AB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2011年 10月 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
19、明中国在新时期 (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都符合对材料的解读。维和行动需要参与国派出一定数量的军队在联合国统一部署下进行,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没有派出维和部队,排除含 的选项。答案: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开创外交新局面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下图是 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是 (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 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答案
20、: D 试题分析:据题干时间 “1953年 ”,解读图片信息,说明这是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代表作准备的,故答案:为 D项。 A是在 1949年 9月召开; B不对,西安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 C不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建立。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 “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 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所报道的事
21、件应该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香港记者报道的信息 “(大 )都在共产党的手中 ”“拥有近 5亿人民 ”的中国 “政府 ”,说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项符合题意。 B是在 1949年 9月, C是在 1949年初, D是在 1954年,时间、事件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就在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22、是 ( ) A “一国两制 ”的提出 B “九二共识 ”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 “21世纪 之前 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 ”等信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 1999 年 12 月澳门回归,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 D项。 A属于解决统一问题的方针, B是关于台湾问题, C符合事实,但是与 D相比,属于次要原因。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的回归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为巩固新民主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省 藁城市 中高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