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西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 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重点理解题中关键信息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 ”,这是肯定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积极历史作用。ACD都不是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2、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款曾规定: “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一八 八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惟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法律制定的理性精神 B当时各州自治权力高于联邦政 府 C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依旧存在 D此项规定是当时南北方妥协的产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势史料阅读及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能力。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 因此 B项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
3、7年宪法。 下表为世界 “500强 ”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由此能得到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世界 “500强 ”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可见发达国家仍占主要地位,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因此选 D。 AB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C说法错误,中国的跨国公司呈现上升的趋势。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
4、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 “经济社会运行规则 ”是指 A工厂制 组织形式 B垄断组织形成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政府、教会对企业的干预较多,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自由主义兴起,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因此选 D。 AC虽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 B。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
5、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 “变节 ”。这说明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相结合,排除 A;B虽有道理,但是与题干无关,题干突出的是一些人仍然没有认识到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照搬马克思主义,说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因此选 C; D明显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的成立。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
6、书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兴起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甲午战败宣告其破产,排除 A;B出现在甲午战后,义和团运动之前维新变法运动已经被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镇压,排除 B; C是指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出现,排除;义和团运动后,国人认清清政府的腐朽面目,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成为救亡的主流,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7、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某学者指出,在 “改革与革命的赛跑 ”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 “革命 ”是下层 “激进 ”的结果,不如说是被 上层 “顽固 ”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 “新政 ”改革毫无成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说明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排除A项,选择 B项;题目中未涉及对
8、革命和改革的评价,故排除 C、 D两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从考古发掘和古典作家提供的材料来看,雅典公民大会日常例会的出席人数不过占公民总数的四或五分之一。这主要说明 A并非所有雅典人均可履行民主权力 B并非所有合法公民均能参加公民大会 C雅典民主政治在实践上仍存在许多弊端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公民的民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大会日常例会的出席人数不足的现象,并没有说明公民缺席公民大会的原因, ABD项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在实践上仍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后汉书
9、载: “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 “朝廷任命(任延)出任九真太守。九真郡的民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用牛耕种,百姓向交趾郡人买粮食,往往搞得很困顿。任延就命当地人铸造耕田农具,教他们开垦荒地。当地的田地一 年一年地开拓。百姓们富足了,说明(任延)到任后当地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因此选B. 推广曲辕犁始
10、于隋唐时期,排除 A; 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不是题干的主要意思。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 “制置三司条例司 ”,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 “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应为庆历新政,故排除;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强调积极开源,反对消极节流,故排除 C项; B项中 “剥夺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 “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 独立 皆编制定式
11、 ”即可选出 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 ”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东南 为寒士之新土 ”即可选出 C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的比较,故排除 A项; B项中 “耻于 ”、 D项中 “退出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经济重心南移。 某学者认为
12、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 “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 “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 “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 “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 “兼 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答案: A 试题分析: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提倡无为,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 “天人合一 ”的关系。而庄子更是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因此选 A。 BCD的主张都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综合
13、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要强调指出,我所陈述的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有些人就是无视这些明显的事实,因为这些事实与他们头脑中的偏见不符。 此刻,作为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我要陈述我的思考、观察和结论。我相信杜鲁门总统作出的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不仅符合当时的情况,而且具有压倒其他可能选择的道义上的必要性。 象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最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就是战争。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不是骑士,我们不渴望那种辉煌。 当我国正在大萧条中挣扎时,日本开始了对邻国的征服 搞什么 “大东亚共荣圈 ”。法西斯总是打着最漂亮的旗号去掩饰最卑鄙的阴谋。 这种 “共
14、荣 ”是通过对中国进行残酷的总体战进行的。 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 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屠杀。这是犯罪。 数千名美国水兵的生命湮灭于仍然沉睡在珍珠港湾底的美国海军亚利桑那号军舰里。其中的许多士兵甚至不清楚为什么受到突然袭击。战争就这样强加在美国头上。 科雷希多的陷落及随后对盟军战俘的屠杀,驱散了对日军兽性的最后一丝怀疑。即使是在战时,日军的残暴也是令人发指的。巴丹省的死亡进军充满恐怖。 美军开进得距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行为就变得越疯狂。 塞班岛:美军阵亡3000人,其中在最初几个小时 就死了 1500人。 硫磺岛:美军阵亡 6000人,伤21000人。 冲绳岛:美军阵亡 12000人,
15、伤 38000人。 “ 只有记忆才能带来真正的原谅。而遗忘就可能冒重复历史的危险。 ” 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斯文尼国会证词 (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美国对日本实用原子弹的原因。( 9分) ( 2)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只有记忆才能带来真正的原谅。而遗忘就可能冒重复历史的危险 ”?( 6分) 答案:( 1)原因:日本在战争中对平民的屠杀、日本突袭珍珠港、日军屠杀盟军战俘、减少美军的对日作战伤亡人数。 ( 2) 对日作战使用原子弹是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结果,日本政府要以史为鉴,认真反思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 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屠杀。这
16、是犯罪 ”、 “ 其中的许多士兵甚至不清楚为什么受到突然袭击。战争就这样强加在美国头上 ”、 “ 科雷希多的陷落及随后对盟军战俘的屠杀,驱散了对日军兽性的最后一丝怀疑、 ”“美军开进得距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行为就变得越疯狂 ”,概括二战中美国对日本实用原子弹的原因。 ( 2)根据材料信息 “我相信杜鲁门总统作出的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不仅符合当时的情况,而且具有 压倒其他可能选择的道义上的必要性 ”,并结合第一小问的回答,可以得出作者认为对日作战使用原子弹是必要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结果,再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政府要以史为鉴,认真反思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
17、次世界大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 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 ,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 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 |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 有所谓 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18、”。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9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运动从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原因。( 6分) 答案:( 1)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 6分)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分) ( 2)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西方人权、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维新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 6分) 试题分析:( 1)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西 晋城市 第一 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