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些史学家常称唐朝为 “李朝 ”、宋朝为 “赵宋 ”,那么被称为 “元魏 ”的是 A战国时期的魏国 B北魏 C三国时期的魏国 D元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 “李朝 ” “赵宋 ”中 “李 ”“赵 ”都是当时皇帝的姓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为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元魏,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下图所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 12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成员国。他们正在就取消关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和环境等议题进行谈判,有望于 2014年 4月达成最终协定
2、。这一组织 TPP成员国示意图 涵盖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与 APEC区域有所重叠 将消除国际间的贸易纠纷 将使参与各国同等获益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根据 TPP成员国示意图可以得出 正确; APEC即亚太经合组织,可以得出 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只能得出 TPP成员国可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而无法得出将消除国际间的贸易纠纷, 不正确; 错在 “同等获益 ”的说法,因为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各国间的差距仍然存在,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
3、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曾经有人向拿破仑推销一项新技术发明,以便渡海作战,攻入英伦三岛,扫除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但未被拿破仑采纳。这一新技术发明应当是 A蒸汽轮船 B电报 C望远镜 D飞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拿破仑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开展,拿破仑极盛时期征服欧洲大部分国家,唯独对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望洋兴叹。当时美国年轻的发明家富尔顿获悉,拿破仑正准备越过英吉利海峡对英作战。于是,富尔顿兴致勃勃地向拿破仑推销自己新发明的蒸汽动力船。富尔顿说,可把法国现有战船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建立一支由蒸汽机舰艇组成的舰队。这样的舰队,不用挂帆,不管刮
4、什么风,也无论什么天气,都可以在英国登陆。然而,拿破仑却认为,军舰没有帆能在海上航行是荒诞不经的,木板换成钢板更会让船沉没。于是,没有采纳 富尔顿的建议,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下图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体现了他 A对教权主义的眷恋 B对浪漫主义的抵制 C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D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答案: D 试题分析:德意志启蒙思想家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因此材料反映了他对理性主义的反思,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5、“他们的著作中透露出我们现在的那种革命民主气质;他们热爱平等,即使是奴役中的平等也行。一切妨碍他们理想目标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私人权利,只存在公众利益。 ”与 “他们 ”的政治倾向最为接近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热月党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他们热爱平等,即使是奴役中的平等也行。一切妨碍他们理想目标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私人权利,只存在公众利益。 ”反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倾向,即认为追求平等可以不尊重人权。而法国大革 命正是在雅各宾派时期反对特权的同时也反掉了人权,这是法国大革命的悲剧性效果之一,故选
6、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 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D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1949 1957年这一时期由于开展三大改造和 “一五计划 ”建设,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 1958 1960年为这一时期由于开展 “大跃进 ”,使农村人口迅速涌向城市,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但
7、是由于左倾错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1961 1963年期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大力精简城市人口,因此出现上述现象,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党曾经盛赞共产国际和苏联 “团结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国家的被压迫人民, 领导着他们为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剥削而进行斗争 ”。国民党此举意在争取苏联 A支持国民革命 B协助收回东北主权 C援助抗日战争 D制衡美国全球霸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共产国际和苏联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国
8、民党政府寄希望于国联,排除 B;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寄希望于英美等国援助抗日战争,排除 C;共产国际已经于 1943年解散,美国企图夺取全球霸权是在二战后,而且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依附于美国,排除 D;国民革命即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积极 支持中国革命,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911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 “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 16篇文章获奖。这些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 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 2篇,观点不明确的有 3篇。据此,我们可以肯定 获奖文章大多持有君主立宪论 应征文章大多数持有君
9、主立宪论 征文评选者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当时的国人大多赞成君主立宪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党人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舆论界有摇旗呐喊的支持者 ,也有发出质疑之声的反对者 ,如当时的大公报仍然坚持着一以贯之的君主立宪理想,根据材料信息 “共 16篇文章获奖。这些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 11篇 ”可以得出获奖文章大多持有君主立宪论, 正确, 无从得出,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自己的大笔投资折损,于是转而售卖算学、医书等
10、新学书籍,火爆一时。不料,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问津,旧学书籍重新 红火,晏氏新书投资又打水漂。这一个案一定程度上折射出 A清末新政的发展历程 B晚清出版业受到严厉打击 C民国读书人的功利性 D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曲折 答案: D 试题分析: “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 ”是因为清末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 “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问津,旧学书籍重新红火 ”是因为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变法措施基本被废除,因此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艰难曲折,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黄宗
11、羲在明夷待访录 学校篇中写道: “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 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 ”“蒙师相其礼以革习俗。 ”“凡一邑之名迹及先贤陵墓祠宇,其修饰表章,皆学官之事。 ”礼俗在中国向来是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黄宗羲的这番言论,认为学官应当引而领之,体现他重视学校,看重士人在百姓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因此他认为学校应该具有管理地方风俗事务的职能,故选
12、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宋初,中书省长官 “中书舍人 ”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 “知制浩 ”(或临时 差遣的 “权知制浩 ”)负责起草。这一变化 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 C削弱了宰辅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宋初,设中书门下省为中央行政机构,长官实际上行使宰相权力,材料中的这一变化则反映了皇帝旨在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故选 C。 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A与史实不符,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机构臃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3、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西汉初年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A “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 B “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 ” C “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 D “国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 ” 答案: B 试题分析: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活跃,A反映了抑商政策; C强调盐铁官营,官府垄断; D反映了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都可排除。 “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 ” 反映了汉朝兴盛,国家统一,水陆交通畅通,放松严禁百姓开采山泽的禁令,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选 B。 考点
14、: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 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 综合题 ( 30分)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 “图斯双圆 ”理论出现在 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 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四川省 成都市 第二次 诊断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