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上学期 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记载: “(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 “天人感应 ”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唐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的成熟; C错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确立了古人 “天人感应 ”思想; 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内容。 “公
2、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意思是鲁僖公亲自到太庙报告朔日之后,便登上观察台去观察日影,而天文官员们则按照惯例作下记录,这就是 “礼 ”。天文观测与 “礼 ”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天文研究带有政治色彩。 考点:儒家学说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把握材料的意思。鲁僖公亲自报告朔日,被认为是礼,可见天文和政治紧密结合。与此相关的儒家思想的其它内容也需要掌握。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 “最近 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 “人人争言西学 ”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世纪 609
3、0 年代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因此 A项错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制度,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 B正确; CD两项虽是学习西方内容,但不是主流。故选 B 考点:维新思潮 点评: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相关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也要掌握。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的 “制造派 ”是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
4、的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兴起的维新变法使维新思潮达到高潮,但是也是以失败告终; 20世纪初的前几年主张民主革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思潮轮番上台,反映了此时社会思潮演进加快。材料与 ABD三项无关。故选 C 考点:近代向西 方学习思潮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这几个派别的时间和它们各自的活动。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救国任务越来越急切,思潮演进的也较快。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是考试的重点。 1939年 2月 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这是 “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
5、出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毛泽东说 “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道路关键并不在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一致的,而是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日本的侵略,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团结一切进步的阶级,因此要走 “三民主义 ”路。故 A错误 B正确。 C项错误,国民革命是在 1924到 1927年; D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已经实现。故选 B 考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点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
6、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需要联合各革命阶级共同奋斗。与此相关的知识 点如新三民主义等也需要掌握。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主张社会革命 建立劳工社会 主张国共合作 发动国民革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易用排除法。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的社会,不可能建立劳工的社会主义社会。故能排除 。所以答案:为 A 考点: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内容,知识点主要有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等。 如图
7、,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 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 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中国经历的巨变包括三件大事: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故选 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不属于三大历史性的巨变。 考点: 20世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迁移能力,图片的信息要仔细的分析思考。 20世纪,三次巨变、三位伟人、三次重要的理论性的飞跃都需要掌握。 如图,观察图片,下列相关
8、的叙述正确的是 浑天仪 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 ”进入太空 A图 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 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 反映出 “文化大革命 ”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 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浑天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测定地震方位的是地动仪;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文化大革命 ”对科技的发展主要起了阻碍作用。因此 ABC 均错。 “神舟五号 ”进入太空反映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故 D项正确。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点评:当今世界和新
9、中国成立后取得的相关的科技成就学生应该清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等。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 喑 ”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 1956年的县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 “百家争鸣 ”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 “百家争鸣 ”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管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家争鸣都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
10、了壮大自己招揽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现代化建设也急需人才;当然,不同时代的 “百家争鸣 ”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因此 ACD三项都是正确的。领导者的素质虽与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很大的关系,但毕竟是主观因素,不起决定作用。故选 B 考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建国后的双百方针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成立后双百方针的历史基本知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双百方针的背景。 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考试场景,可以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 “四人帮 ”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 “
11、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 “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6年粉碎 “四人帮 ”,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 1978 年。故 A 项最符合。其他三项时间不符合。 考点: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 1977年恢复高考的背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科教兴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等。 如图,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 10 12)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B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12、C艺术特点: “境生象外画中诗 ”“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造型写实 ”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赵孟 ,元朝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为现代派即立体派绘画,采用夸张、变形的 手法进行绘画;日出 印象为印象派绘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ACD均错。图 10画的是竹,中国文化人经常以竹喻人,是文人画,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近现代绘画 点评: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辨别能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中国古代的文学、西方文学等也是常考的地方。 如图,文学与艺术象一对姊妹花,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文艺作品创作的风格来看,
13、下列作品中有一幅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风格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近代世界文学艺术。 A项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小说; B项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里琳娜,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C项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作品; D项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故选 C 考点:近代世界文学艺术 点评: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辨别能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西方文学、音乐等也是常考的地方。 如图, 2011年是电影诞辰 116周年,如果你有幸参加了在其 “家乡 ”举办的电影生日庆典活动,除了可以欣赏到电影大片之外,还可以吃到哪种当地的
14、美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影诞生在法国。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 放映了第一部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在法国可以吃到法国海鲜大拼盘。故选 C。 ABD显然与历史常识不符。 考点:近代电影的诞生 点评:近代电影产生于法国,这一历史基本知识可以很容易排除 ABD。与此相关的知识点电视的发明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分析书籍的内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书籍的印 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15、书籍的知识缺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海国图志全面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当时闭关锁国,其内容在中国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受到敌视。但是此书在日本印数巨多,影响较大,在几乎处于相同历史背景的日本为何受到如此重视?真是值得我们深思。通过以上,可以看出 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故选 C。我们分析海国图志主要是分析该书的积极意义,因此 错误。 考点:海国图志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该书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以及在中日两国对待该书态度不同的原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开眼看世界思潮、洋务运动等都需要掌握。 “神马都是浮云 ”“hold住 ”“伤不起 ”等网络热词作为
16、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材料主要是说网络热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并未说文化消费的问题;也体现不出来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是否越来越大,因此 AC 错误; D项说法过于偏激。网络热词流行于虚拟和现实生活中,反映了大众的社会心理,形成了社会的共鸣,体现的是群众的创造。故选 B 考点: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流行语言的变化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在现今生活
17、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流行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相关的改革后经济的发展的情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 “有病邪者,以问欢 (人名)。欢曰 君家有书乎? 曰: 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 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 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学在汉代确立了正统地位;唐宋之际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材料说的是儒家经典能治病,是神圣儒家思想的意思,和
18、我国中医没有关系。因此 BCD三项均错。材料记载了顾欢以孝经去病的故事。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儒家经典被神圣化。 考点:儒学的发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顾炎武认为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 “郡国并存 ”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 D具有近代
19、“民权 ”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分封制造成国家衰亡的原因在于地方权力太大;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又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应该给地方一定的权力,限制君权。故 C正确。作者反对君主过于集权,但不反对君主制;作者并不倡导分封制,认为那样会造成亡国;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有民主思想,但不是民权思想,因此 ABD错误。 点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了早期的民主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但是并不但对君主制。学生应该准确的把握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与此相关的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体现了下列哪一
20、人物的思想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卢梭 D马丁 路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泰勒斯是自然哲学家,研究的是自然界;卢梭为近代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马丁路德是 16 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家,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因此 ACD三人的思想都与材料无关。普罗塔格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维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故选 B 考点:智者学派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所体现的是什么样的观点。此外,选项中涉及到的几位思想家他们的主要主张也需要把握
21、。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 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 5盏男 铮 褐溉死啵 鼓懿还苏庑 颉 耆 凑兆约旱墓窒耄嫘乃 匦 卸 馐欠浅嬉斓摹! 虼耍 罢揖龆死嗍挛竦恼庑 篮惴颍欠 锩 暗乃 狡裘稍硕 氖抵省!倍圆牧辖舛琳 返氖 /p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伏尔泰认为整个自然界都有自己的运行法则,人类无视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而行动,是非常怪异的。因此 AB项不是伏尔泰的主要意思; C项材料并未涉及。因此 ABC错误。材料 “整个自然界
22、、所有行星服从的永恒的法则 ”指的是近代科学, “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指的是科学的发现与发展,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启蒙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关系。思想的解放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同时科学的发展也有助于思想的解放。学生还需要掌握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思想家的主张,近代科学发展的表现等。 卢梭认为 “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 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23、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分析出,卢梭认识到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而不是专制统治,因此 A项正确 B项错; C说的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 D项说法错误,在没有私有制的时候没有奴役。故选 A。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主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等人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如图为达 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 芬奇 A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青岛 中高 学期 10 阶段性 测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