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材料把 “不娶无子 ”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不孝的事有三件,第一种是为顺从父母之意,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赡养父母;第三种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烟。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力、财
2、产的继承原则,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这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点评:对宗法制的考查,集中在宗法制的内涵、核心及对后世的影响上,命题有三类:一是祭祖、家族牌匾 、家谱;二是亲疏远近、家国一体、忠孝观念;三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 “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此话属于对孝文帝改革的 A客观表述 B客观记载 C客观评论 D主观评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 “汉化 ”政策。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汉化 ”政策有利于北
3、魏社会的进步;这种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 “汉化 ”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 “汉化 ”措施无关,这仅赵翼的一家之言,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汉化 ”政策。 点评: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 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4、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一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 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二是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三是具体的事物作具体分析的方法。四是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重点看效果的方法,坚持动机(主观愿望)与效果(客观成效)统一的观点。五是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即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就是一分为二对待,用两点论。六是用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观点和方法。七是人民群众与重要人物辩证作用的观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起重要作用,或者说起加速或延缓、推动或阻 碍的作用。 王守仁认为
5、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A “齐物我 ” B “致良知 ” C “正君心 ” D “存天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 “齐物我 ”是庄子 “齐物论 ”的延伸思想,故 A项不正确; “正君心 ” “存天理 ”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故 C、 D项不正确; “心中贼 ”是指人民不能忍受压迫而萌发的反抗念头,王守仁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在于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为此,他提出了修养的关键在于 “致良知 ”,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 学,(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不断发展的产物,二者分别代表了
6、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二者的异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2)有的高考试题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考查,认识二者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重要作用,高考试题站在这一高度要求认识二者的相似点,总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 ”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列关于 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
7、长官称首相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太祖废丞相,彻底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阁臣职权的大小、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但英国的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关,故 不正确。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故 不正确。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明朝内阁长官称内阁首辅,不等于宰相,故 不正确。明朝的内阁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中央机构,而英国内阁是近代代议制下的权力机构,故 正确。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明代内阁与西方近代内
8、阁的区别。 点评:明代内阁与西方近代内阁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西方,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民选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而明内阁制属于君主个人专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中西政治制度的差异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原因。 这个社会阶层 “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 他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 ,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 举制度的推行 C坊市制度的实行 D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9、 “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 ”、 “ 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 ”可以判断出这一阶层指的 “市民阶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市民阶层 ”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点评:关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高考考查集中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原因、影响上,还注意立足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考查对宋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
10、政策 B “重农抑商 ”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在极个别的时代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更没有推行工商皆本政策,排除 A、 B两项;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不符合材料,排除 D项;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城市,高考集中古代中国的发展演变的基本概况、城市功能的变化、布局的变化,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通过文献资料、地图等切入。 通过分析图一、图二、图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上发生的变化 A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
11、海和运河地区发展 B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 C古代区域经济发展趋向均衡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全国的各个地区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一反映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图二反映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集中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图三反映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集中在黄河、长江以及沿海沿运河地区。从三幅图片可知,古代商业城市分布由中原地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江南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扩展,有北方向东南沿海方向发展,故 B、 C、 D不正确,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城市,高考集中古代中国的发展演变的基本概况、城市功能的变化、布局的变化,
1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通过文献资料、地图等切入。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 30 8厘米、宽 26 7厘米、厚 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 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答案: A 试题分析: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大意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故答案:选择 A项, B、 C、 D项说法怀材料没有完全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秦的统一。 点评:秦的统一,高考集中考查其背景、进程(灭六国;北击匈奴;南伐百越)
1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同时还要注意秦的统一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前提。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 “无为而治 ”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王者配天,天有四时,王有四政,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此言论属于 “天人感应学说 ”,此学说体系是西汉儒学董仲舒提出
14、,成为后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基础。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点评:关于董仲舒的 “新儒学 ”,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考查集中在其董仲舒的 “新儒学 ”提出的背景、内容(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和影响(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多以史学材料、名人观点切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墨子中说: “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 。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 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农夫早出暮入 ”、 “ 妇人夙兴夜寐 ”,
15、可以看出农民生活的辛苦,故 A项不正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能得农业地位的重要,故 B、 D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评:对小农经济的考查预计会以图片、表格等形式作为切入点,考查其形成的原因、地位、特点及其评价;还将从耕作方式的演变历程及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度、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命题。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秋七月,初税田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四川省 双流 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