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 “第一 ”,完全正确的是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京剧定军山片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 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 1926年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 1993年正式开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错误。本题可用排除法,定一排三,因此选择D。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
2、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变迁 电视 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 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 “阳光灿烂 ”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苏俄农民在 1922年看到了春天的希望。余粮收集制是在国内战争时期的特殊政策,他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选择 B。选项 A是十月革命时期的土地法令
3、的重要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 C、 D史实错误,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 “新 ”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选择 C。选项 A错在 “加强 ”,排除。选项 B是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方面的内容,表
4、达不够准确,选项 D是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因此排除 A、 B、 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相关组织产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1992年,欧共体 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
5、体过渡。北美自贸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都是区域经济 集团,欧盟的性质是经济政治合作组织,因此选择 B。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盟 为了 “入世 ”,中国从 “黑头发谈到白头发 ”。尽管谈判艰难,但我国还是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因为 A “入世 ”有利于我国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B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促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C美国等西方国家阻挠我国 “入世 ”要求 D有助于我国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竞争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
6、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选择 A。 B、 C、 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加入 WTO 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选项 C代表了欧洲联盟,中国是一个亚洲国家,不可能参加欧盟。本题可用排除法, A代表联合国, B代表亚太经合组织, D代表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是这三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因此排除 A、 B、 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
7、的区域集团化 欧盟 “当美国人用 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 3000美元是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 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 400美元付给广告商 ”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 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德国、美国、韩国、日本共同参与了庞地克汽车的生产、销售,跨国公司推动了原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因此选择 B。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
8、化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A仁与礼 B以德治民 C民贵君轻 D不语怪力乱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礼 ”“中庸 ”,因此选择 A。以德治民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 B、 C、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和早期儒学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这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什么思想? A “齐物 ”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 “逍遥 ” D “天道自然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9、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万物皆为相对 辩证 ,只在于角度不同。天下可以只限于秋毫之大,泰山也有看起来很小的时候,一切都是参照而言。因此选择 A。 B、 C、 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道家和法家 庄子 思想史上常有互相借鉴的学术思想或流派的出现。古代有一个佛教故事这样说:禅宗六祖慧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下列思想中与慧能思想相近的是 A万物皆有一个天理 B道是世界的根本 C先有理而后有气 D冲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答案: D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慧能的 “心动 ”,即主观唯心主义, A、 C是程朱理学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B是老子的唯物思想, D是陆王心学的内容,因此,选择 D。心学大师王阳明认为, “心 ”是宇宙的主宰。他说: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答李明德 )又与弟子对话,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什么叫做心 对曰: 只是一个灵明。曰: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答李明德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
11、学 陆王心学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 A太学 B书院 C私塾 D国子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元前 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为博士弟子,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有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因此选择 A。 B、 C、 D都不符合 题意,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太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12、A主张建立公天下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天下是大家的,不是一家一姓的,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进步性,因此选择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王夫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当代文豪郭沫若写的这副对联是在称颂 A屈原 B杜牧 C杜甫 D李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思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诗人比较关注现实生活和民间疾苦,他的诗歌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杜甫以现实主
13、义的 “诗史 ”,被誉为诗圣。根据题意可知,郭沫若称颂的是杜甫,因此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辉煌灿烂的文学 唐诗 我国古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最早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北宋时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明朝时期发明了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因此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大发明 秦朝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14、下列属于秦朝始创的字体的是 篆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的文字前期是李斯的小篆,然后过渡到程邈创立的隶书,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因此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林则徐四洲志 D顾炎武日知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2年,魏源完
15、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的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因此选择 A。 B、 C、 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魏源海国图志 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新文化运动中最早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著名学者是 A鲁迅 B胡适 C陈独秀 D李 大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学者胡适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他 1917年 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1916年底,在美国
16、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 2卷 5期上,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接着,陈独秀在下一期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翌年, 1918 年 5 月,鲁迅又在该刊第 4 卷 5 期发表了狂人日记。于是,中国现代文学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因此选择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潮流 从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文学革命 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
17、务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因此选择 A。粮食税是 “新经济政策 ”的重要内容,排除 C。选项 B、D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余粮收集制 2004 年 7 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 “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 ”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A实施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的经济政策 B以 “伟大社会 ”为施政纲领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D以 “新边
18、疆 ”为施政纲领 答案: A 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 “前后两轮 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 两手握横木 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 快若飞车 ”。请问这是 A自行车 B人力车 C马车 D汽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交通工具 “前后两轮 ”,排除 D。其动力来自于两族,排除 C。人力车不能 “骑坐其中 ”,排除 B。从特征上看,该交通工具,应该是自行车,因此,选择 A。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自行车 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老百姓常用的通信方式是 A鸿雁传书 B邮传信件 C发送电报 D拨打电话
19、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排除选项 C。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因此排除选项 D。选项 A不符合历史阶段的特征,排除;因此选择 B。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通信 剪辫易服、放足、点头鞠躬、握手等社会习俗开始流行应该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戊戌变法后 D民国成立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中国
20、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因此,选择 D。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社会习俗 1877年,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的福建巡抚是 A丁日昌 B刘铭传 C沈葆桢 D徐世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76年(光绪二年)初,丁日昌又奉命兼署福建巡抚。 他亲自与丹麦大北公司交涉,收买了福州至罗星塔电线,成为中国自营的第一条电报专线。随后,他又主持架设了台湾府城至安乎、旗后电线,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因此,选择 A。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近代通
21、讯业的发展 世界知识画报 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 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 B西 班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 1511年 8月 24日,马六甲被葡萄牙征服 ,并成为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战略基地。 1511-1641 葡萄牙人占领,1641-1824 荷兰人占领,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浙江杭州 外国语学校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