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据此分析可知 A口传史料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B历史史料可塑造历史人物 C实物史料是真实的历史再现 D传统节日皆源于文字史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 ”可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有文字史料为证。 A不对,口传史料没有实物史料真实可信; B不对,通过历史史料可以还原历史人物而不是塑造历史人物;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史观史法 史法 史料。 毛泽东思想中,丰富
2、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 B、 C项是有关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 D项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矛盾处理问题的论断,只有 A项是关于如何建设国家的科学论断。 考点: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 1976年 “文革 ”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
3、继续革命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故答案:为 B。 AC 虽有道理但不能说明根本共同点; D不符合邓小平理论。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 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卢梭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
4、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后被称为“普罗泰戈拉命题 ”。 B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作用; CD属于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主义。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 “火葬台 ”在最下面一层押送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怪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5、据材料关键信息 “1497年 ”、 “主要原因 ”,可以判断题干所罗列的物品应是体现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神权的象征,表达的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等,故 A项正确; B、 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D项民主自由应属于启蒙运动的主张,皆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 芬奇成功的运用 “圣像图 ”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达 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表现人的情感,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
6、指导思想,即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现世的自由和幸福。 蒙娜丽莎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 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
7、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王权加强的要求。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 宗教改革。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自由不等于放任。放任就会使一部分人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这表明洛克的观点是 A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 B只有分权才
8、能防止专制,保障自由 C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D只有通过新的社会契约,才能实现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 “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 ”说明洛克认为法律保障自由,ABD都没有得到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 “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得罪了上帝呢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
9、,其次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 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 ”,可见这位思想家用典型的事例反驳了圣经,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反对盲目信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启蒙运动中,从国家起源的角度否定这一观点的是 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契约论从国家起源的角度阐述了权力的产生、传承都是基于社会契约和人们 的意志,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观念。故选 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 “
10、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 ”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个人意志即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 ”、 “ 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 等内容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学说。此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思想。故选 B。A项材料未体现,材料说的是即使是代议制的议会也不能很好的代表民众的意见; C项错误,说的是孟德斯鸠的观点; D项错误,卢梭主张的是公共意志。 考点:西方
11、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因他们对超新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发现宇宙正在加速彭胀。这项成就主要验证了 A相对论 B经典力学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假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材料中涉及到的宇宙膨胀理 论主要是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本题主要用排除法,经典力学主要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难以解释宇宙膨胀问题;生物进化论与其无关;量子论主要是研究微观世界的。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相对论的创立 。 2011年 10月 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 ”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
12、果公司的第一代商标图片,外框写着 “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的理论 A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 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突出体现出科学思考的精神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D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的内容; B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意义;“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突出体现出科学思考的精神。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 “两个世纪前, 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 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 1000个人当中没有
13、一个人不穿袜子。 ”(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 )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习惯 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学生易误选 A项,原因在于没把握题干的关键词 “本质 ”,A项说明的是现象。只有 B项才符合题意, 1831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因此本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C错在 “更懂得生活享受 ”,仅从穿袜子普及了不足以说明这一点; D不对,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作用。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1
14、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孙中山后来写道 :“伦敦脱险后 ,则暂留欧洲 ,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 ,并结交朝野贤豪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 ,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 ,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由此可见,在欧洲这段期间,孙中山萌生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 “实业救国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 ,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 ,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说明孙中山看到 欧美虽然富强,但是贫富悬殊严重,民生没有显著的改善,因此提出民
15、生主义即孙中山的 “社会革命 ”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 AC 与此不符, D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提出。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载,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 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 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 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 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书籍。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家与革命派都希望得到日本支持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16、C维新思想家利用日本学术思想反击顽固派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解答本题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大致经过了 “向西方学习 ”、 “向东洋学习 ”和 “向苏俄学习 ”三个过程。甲午战败后暴露中国的落后与日本的先进,中国知识界萌生了 “向东洋学习 ”这一现象,大量翻译和介绍日本的书籍。因此应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李鸿章在给朋僚的书信中指出,洋务运动可以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这一观点表明 A洋务运动的核心措施
17、是实现政治民主化 B洋务运动前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C洋务运动是在汉族封建官僚推动下开展的 D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 “自主 ” 答案: B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可以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说明李鸿章认为学习西方器物即可应对内忧外患。 A不对,洋务运动的核心措施是学习 西方科学技术; C 与材料的核心意思不符; D 不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18、偃。 ”以下各项中与上述孔子观点不同的是 A以德治民 B克己复礼 C政在爱民 D仁政治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 “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 “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因此 ACD都有体现, B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荀子提出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天地为万物之本 ” B
19、 “夫形于天地之间,物也 ” C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D “心外无物 ”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没登过高山 ,就看不见天的高远;不站在山涧边上,不知道地的深厚。 ABC都与此相符, D与之相对立,强调内心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 “仁政 ”思想 B墨家的 “兼爱 ”思想 C法家的 “刑不避大夫 ”思想 D荀子的 “性恶论 ”思想 答案: B 试题
20、分析:考查材料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容易。孔子批判他无父无君,司马迁评价他 “尊卑无别 ”,联系春秋战国思想家主张,应是墨家的 “兼爱 ”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平等,博爱,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2010年 1月 15日下午 15时 31分左右 (北京时间 )出现了号称 “千年最长日环食 ”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 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北省 遵化市 上学 期期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