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 中说: “(清朝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对外贸易空前发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 B项错误;明清时期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不符合史实,故 D项错误;题干中 “农业、手工业和贸易出现了史无
2、前例的发展高潮 ”说明了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故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明清农耕经济的繁荣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 1991 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A清算 “文化大革命 ”的 “左 ”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目录中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 ”“农村工业化 ”等信息可以看出,该书的主题围绕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中心而展开,故项正确;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3、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 小 和不足。 ”该 “不足 ”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 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信息一方面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指出了其的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不能促
4、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故项符合题意;项表述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它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范畴,故排除;项不属于其不足的表现,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西方舆论评价:这一 “开放行动 ”是新中国 35年来所 “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 “行动 ”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信息 “新中国 35年 ”,即 1984年,结合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 1984年开放沿海 1
5、4个港口城市,故 D项正确; ABC 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20世纪 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 “满弓待发之箭 ”: “弓 ”比喻为 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弦 ”比喻为 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 “箭头 ”应当比喻的是 A深圳 B浦东 C海南 D珠三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时间是 “20世纪 90年代 ”,而箭头应该在弓的中间位置,因此 “箭头 ”应该是上海的浦东,故 B项正确; A、 B、 C三
6、项在位置上不符,另外结合四个选项中城市的开发时间,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浦东的开放 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 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标准 1900 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 1919年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 西方文化的传入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是19001919
7、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项都属于观念变化的原因,故 D项正确;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项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审美观念的变化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 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 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 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凋 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前 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 30年多是相对自由
8、的流动 ”的信息,这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故 B项正确; AC 项表述错误,排除; 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 “文明婚姻 ”最显著的特征是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 “取得男女之同意 ”说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愿是新式婚姻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
9、当时的文明婚姻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故 B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排除; CD项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 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婚姻观念的变化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形容其比较准时,讲究时间;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形容其虽然笨重,但是速度很快,由此可以看出,这符合火车的特点,故 A项正确, BC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0、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火车 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 “我爸是李刚 ”、 “我舅是局长 ”、 “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 ”、 “动车 轻微 碰撞 ”等,这突出反映了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李刚、李双江之子、动车碰撞 ”等事件经网络等媒体曝光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这反映了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故 D项正确; AB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
11、媒的发展 互联网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 “开眼界 ”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CD项与题干信息“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不符,故排除; 1909年电视还没有发明,故答案:为 B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电影 某中学的 “福建乡土史 ”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图)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福建工业化一瞥 B福建,红色的摇篮
12、C改革开放在福建 D福建近代化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能力,三项都只能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图片中的信息都与福建的近代化有关,故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下表为 10001890 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 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年份 日本 中国 西欧 1000 1500 1820 1890 数据不详 2 9 12 3 16 0 3 0 3 8 3 8 4 4 0 0 6 1 12 3 31 0 产生这种变
13、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乱导致人口流动 B社会财富的增加 C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D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在 100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化率领先于西欧,在此后900年微弱增长并远远落后于西欧,而西欧和日本在 19世纪中后期城市化迅速加快,主要是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由以前的农业国开始向工业国转变,故项正确; B项社会财富增加归根到底还是 D项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排除;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
14、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 “体制 ”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多 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个体制分别指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B项正确;A项从属于 B项, CD项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 “不打烂旧机构 ”和 “保持原职原薪
15、原制度 ”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 “不打烂旧机构 ”和 “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 ”的做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故 A项正确; B是 1958年, C是三大改造, D是一五计划,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下面是 1953 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 况表 1
16、953 1957 1958 1962 1963 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 7 54 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 6 11 4 18 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 7 33 7 33 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531957 一五计划期间,受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影响,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重较高,19581962 年间,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重进一步上升,19631965 年间,受八字方针的影响,国民经济进行调
17、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重下降,流入农业的资金比重上升,因此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经济政策,故 A项正确, BC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大跃进、八字方针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 “工官 ”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 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 “计日受值 ”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
18、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的信息,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仍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故 A项正确; BD 两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清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唐代诗人姚合诗曰: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事商业的人数增加,这客观上说明了商业的繁荣发展,故 D项正确; A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项是明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西 宜春市 奉新 中高 下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