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夏、商、周时期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有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郡县制从秦朝时期才开始实行。故选 D。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的内乱 C北伐的失利
2、 D外国的助剿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3、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 “采用了宗教、 建设天国 ”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A项和B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与中外反动势力始终没有妥协,并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故 D项错误。选 C。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A建立了与封建王
4、朝对峙的政权 B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 “具有旧式农民运动的新特点 ”,即太平天国运动除了同旧式农民战争一样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之外,还担负起反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革命任务。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但它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从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5、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去年今日割台湾 ”可知,该诗写于 1896年。 1895年 4月,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故选 B。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 割辽东半岛(后三国干涉还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 澎湖列岛) 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举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列
6、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新要求的是指: A中国成为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B将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D瓜分中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故选 C。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条约的内容可用 “一厂、二亿、三岛、四埠 ”的口诀灵活记忆。 中国历史上第
7、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试题 分析: 1912年 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南京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等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选 D。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
8、对民族分裂 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平均地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2年中共 “二大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可以排除。故选 C。 考点:中共 “二大 ”。 点评: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
9、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五四 ”运动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五四精神 ”的核心内容为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 “五四精神 ”的主旋律。故选 A。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10、基础。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 B “拒绝和约签字 ”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答案: D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运动期间的革命口号 “外争国权 ”体现五四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内惩国贼 ”体现五四运动对内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故选 D。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彻底的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毛
11、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 哎!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 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 “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胜利完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指的是 1927年,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孵出小鸡 ”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 B。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
12、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5年 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 “左 ”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表明中共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所以 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项正确。 考点:遵义会议。 点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危
13、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战的新局面。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抗战的腐败的清政府;领导抗日战争的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两次战争最大的不同之处。故选 A。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 点评:由于领导力量的不同,导致了
14、两场战争不同的结局。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 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 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党的领导、 D统一战线和 B武装斗争合称为民主革命取胜的 “三大法宝 ”,而三大法宝最核心的应该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下做出正确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建立统一战线和开展武装
15、斗争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做出的正确选择。 C不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故选 A。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
16、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了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 C、 D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 A。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但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 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没有能保持
17、住政权,构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 C孙中山 D蒋介石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作者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洪仁干,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资政新篇。 点评: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
18、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 D枣宜会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以中国军队失败告终。故选。 考点:台儿庄大捷。 点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进
19、行了比较努力的抗战,先后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 说文解字中说: “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 C。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
20、配秩序的原则。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 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控制权,地方听命于中央。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故选 A。 考点: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陕西省 南郑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