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宁夏灵武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宁夏灵武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宁夏灵武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宁夏灵武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 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 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从材料所反映的从业比例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占据 60%,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的人口较多,占据 40%,这充分说明了工商业的发展程度比较高,另外从 “工场主 ”占 30这一信
2、息也可判断出此时该地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因此应是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苏杭地。因此这些信息均可判断出正确答案:应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12年在香港拍卖到两亿多港币的中国宋代葵花洗。这件瓷器盘口状如六瓣葵花,胎质细洁,釉呈天青色。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瓷器可能是北 宋汝窑出品 B拍卖到天价,定为民窑烧制 C釉色为天青,是白瓷的成熟代表 D该瓷器采用了典型的青花瓷工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官窑技
3、艺高于民窑,从材料中高价拍卖可知,这件瓷器应是官窑烧制;釉色为天青,不是白瓷的代表;青花瓷是元代的出现的。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宋代瓷器 2011年 3月,日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多家著名电器和汽车配件厂大面积停产,与其合作的中国企业也大受影响,生产部分停滞。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 ( ) A多极化 B多元化 C全球化 D贸易壁垒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日本发生海啸等原因导致大面积停产,从而影响中国,说明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
4、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以下是 20世纪 70年代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的经济数据。该数据表明 ( )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 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A.美国一直垄断着世界经济 B.欧共体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C.日本已经取得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表格中我们可得的信息: 20 世纪 70 年代,无论在工业
5、产值和出口贸易,还是黄金外汇储备等方面,美国都没有占据垄断地位;日本和西欧各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说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0世纪 70年代世界经济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推行土地改革 B组织人民公社 C实施 “一五 ”计划 D发动 “大跃进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
6、材料可知,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落后,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1953年开始实施 “一五 ”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A是对农村进行生产关系变革; BD两项是 20世纪 50年代末的实行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 “共计 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7、”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近代的前夜 ”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体现雇佣劳动关系,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下面的情况,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是 ( )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清中期以前的; CD是
8、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民国时期的服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 ) 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垄
9、断资本主义 2012年 10月 8日,美国纽约举行第 68届哥伦布日游行,下图是一名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参加游行庆祝。一边是兴高采烈的庆祝,一边是土著 印第安人后代的抗议,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观点的是( ) A发现了 “新大陆 ” B开辟了 “新航路 ” C证实了 “地圆学说 ” D找到了 “无主地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欧洲殖民者而言,美洲是 “无主 ”土地,他们最先 “发现 ”了美洲,他们自然成为这块所谓新土地的主人,故本题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
10、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10年美国历史学家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 ) A “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 ” B “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 ” C “浪费性支出严重 ” D “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罗斯福新政强调对经济的干预,而且有很多解决劳资关系的措施,并进行了相关立法,因此 B项不可能支持作者的观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进入 “蒸汽时代 ”后,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但不能选择 ( )
11、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工业革命的考查,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 “蒸汽时代 ”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汽轮和马匹都是当时交通工具,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发明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部门的除纺织业外,还有 ( ) A冶金业 B化学工业 C铁路业 D航运事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工业革命的考查,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12、1842年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通商贸易的买办阶层兴起。右为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的买办在近代民族工业投资表,从中可以看出( )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买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重化工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 买办阶层的理解能力和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买办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买办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这反映出 ( ) A官府控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答案: C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从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 ”可以看出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地广泛开展 ,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 A英国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政治前
14、提。 A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BC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 “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 ”“与日间无异 ”“其有趁买早市者 ”等可知,夜市的繁华,坊
15、市界限打破,根据所学知识,该现象最早在宋时出现。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市的发展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评价, 不正确是( ) A促进历朝经济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目 C在封建社会前期起过积极作用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 A是错误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认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 “18世纪末叶 ,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
16、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使得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 根本的转变。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政府的承认是在( ) A 19世纪 70年代 B甲午战争前 C甲午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答案:
17、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增加赋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民族工业首次获得政府的承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2年 12月 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顺利闭幕。会议最终从法律上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为推进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方案,坚持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但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等问题是
18、全球造成的,必须由各国共同承担 B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问题的主要障碍 C联合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 D国际合作解决世界性问题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气候大会是以联合国为平台展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方面,因为利益不同而有分歧,但不能因此否定联合国在期间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
19、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的目的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 ”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20、。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即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 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 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 错误。 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 )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家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家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 687 9.6% 103 28 00
21、0 57.3% 18951913 463 90 810 41% 136 103 153 4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的历史素养。该表格把两个时期的商办、外国人办的厂数、资本、资本所占比重进行列表比较,属于史料整理。故选 C。A项问题形成是在历史研究中产生了相关的问题需要研究;史料搜集是以形成的问题为导向,广泛地搜集相关的资料,为进一步的整理做准备,往往是杂乱无章的; D项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阶段。 考点:史学研究 史学研究环节 史料整理 蒸汽时代 ”和 “电气时代 ”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 A始于纺织业
22、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也开始并拓展到其他行业部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行业部门同时出现, A 项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以蒸汽机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动机和内燃机均可作为动力机械使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带来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所以 B想是二者的共同点, C D两项只是二者各自的特点,因此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23、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下表反映了 1912-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 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勋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 化工 永利化学公司 范旭东 A.轻工业发展较快 B.地区分布失衡 C.重工业发展较慢 D.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格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表格正可知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是面粉,卷烟,化工等轻工业,而重工业在这一时期,由表格可知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宁夏 灵武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