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明末棉花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清代棉花种植更加盛行。如松江府属诸州县, “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 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 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 答案: B 试题分析: “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这说明以农业种植水稻的居民变少,而种植棉花的人增多了, 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 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以上三项都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B农本思想
2、受到了冲击,这一观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 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
3、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山塘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粮米 弘治年间 ( 1488-1505) 148.7万户 399270顷 13亩余 86600 石余 3970 斤余 3175 匹余 2560270 石余 嘉靖年间 ( 1522) 130.3万户 398566顷 35亩余 82965 石余 4264 斤余 3411 匹余 2576888 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
4、源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经济数据变化非常小,所以,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和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说法都是错误的。数据只说了江西的数据,不是全国的。 D.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说法不对。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点评: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原因:( 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 土地私有制。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它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
5、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影响经济转型 的政策性因素 重农抑商,“海禁 ”与 “闭关锁国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的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社会进步。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影响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 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
6、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着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 “农本 ”为立国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 “虽然脆弱, 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 古人所说 乱 而后 治 ,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 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 ”的特点是 A古 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答案:
7、C 试题分析: “虽然脆弱, 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 古人所说 乱 而后 治 ,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 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结构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小农经济。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考查角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和基本经济制度。多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命题,考查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很多试题与政治史相联系,考查中央集权制度与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 据古碑记载: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 酒榷 ,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8、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看不出 A 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故以上说法均不能选;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从材料当中能看出来。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 点评: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的考察角度。主要考查商业发展的表现和迟滞的原因,很多试题将其与自然经济的特点相联系,突出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阻碍作用 下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
9、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 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 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 ”说明 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 “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 ” 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民俗画在这之前已经成为题材。故此题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绘画,儒家思想 点评:此题为以图补文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作为补充。解答的关键
10、在于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正确作答。 明朝时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 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 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说法错误,因为此时没有轮船; 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
11、布,说法正确; 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说法正确; 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说法错误,因为此时海禁。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 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
12、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明律集解附例载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 丝纱罗货卖者,杖一 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答案: B 试题分析: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 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龙凤花纹为皇室专用花纹,民间不准应用,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室的权威。故此题应选 B项
13、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考察角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对陶瓷业、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考查较多,突出中国手工业产品对世界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世纪中说道: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 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
14、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可以判断出说的是中国古代,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所得是影响了民间商人发展的机会。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
15、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同一般材料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 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旧唐书 郑注传记载: “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唐朝粮食产量大
16、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反映的现象是,政府要实行茶叶专卖制度,把老百姓的茶园都征用,官府管理采收,制作,贩卖茶叶。茶农只能赚到卖苦力的钱。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命题预测。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从内容看,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此外,关注社会的公平公正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
17、点,从民生、平等、 市场、开放、交通、文明等崭新视角审视古代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 千年土地八百主 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的 “千年土地八百主 ”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 B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与材料联系不大;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这一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
18、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 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B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 D西学东渐现象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 ,则农病 ;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思想看到了农业和商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思想是是重农抑商,此时作者开始重视商业主要是因
19、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所导致的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 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诗经 齐风 甫田记载:井田由于 “民不肯尽力 ”,到处是 “维莠骄骄 ”、“维莠桀桀 ”的丛生茂草,一副 “公田不治 ”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
20、包括 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战乱频繁等原因是井田制逐渐瓦解。 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三项都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D土地转让的停滞说法错误,因为这时土地私有开始出现,所以土地转让开始增多而非停滞。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
21、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著名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 “灵心慧眼 ”,就是在一定的 “史观 ”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 “史识 ”的是 A清雍正年间,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 B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C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 D本草纲目记载: “枸杞,补肾生精,养肝 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省 沙市 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