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该遗址属于夏商时期,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它被称为 “书写中国之最的地方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就在这里被发现。该作坊所属的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周时期,我国工商业的政策是 “工商食官 ”,即官府控制了社会上的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者和商人食政府的俸禄,为官府服务。此时都是官营手工业。故选 A。 BCD三种形态春秋以后才开始出现。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春秋时期主要表现为青铜
2、冶炼业,官府经营。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每种手工业的特点需要把握。 二连浩特,一个户籍人口只有 2.4 万的北方边境小城, 1966 年经批准设市,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 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2011年,该市进出口货运量突破 1000万吨,进出境人数突破 200万人次,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完成接近 37亿美元,海关税收突破 30亿元。它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沿边区域优势的发挥 B 当地人民的辛勤劳动 C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 1992年被批准为开放的城市后,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推
3、动了经济的发展。故选 D。 AB项不是材料涉及到的最主要的原因; 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 1978年我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包括一些延边的小城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位航海家在他的遗嘱中是这样写的: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 承万能的主宰的佑助,我在 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 ”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 伽马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我在 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 ”就可以看出,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哥伦布于 1492年到达美洲,但是他至死都认
4、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故选B。 A项是到达的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C 项环球航行, D项真正的到达的是印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该言论反映了西班牙 A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B继英国之后,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C已走上了资本主
5、义道路 D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夺了巨额财富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 1524年可以看出,这是西班牙在开辟新航路后,成为了殖民大帝国,进行殖民掠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故选 D。 A项错误,应该是 18世纪以后的英国; B项错误,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在英国之前; C项错误,这一时期还是封建社会,尚未进行资产阶级的统治。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 17世纪为荷兰, 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下图是建于 1909年的伦敦科学博物馆,是人类科技成就的 “见证者 ”。假设你
6、穿越到了当时 的伦敦,前往科学博物馆参观,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 B塑料、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 C贝尔发明的电话、电灯、电车 D戴姆勒和本茨发明的三轮汽车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909年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成就是电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贝尔发明的是电话,但是电灯是由爱迪生发明,故选 C。 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D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都可以看到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 19世纪 70年代开始发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其主要的成就一个是电器产品的广泛的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内燃
7、机的产生、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出现和老的工业如钢铁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1921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93.2%。胡佛总统曾骄傲地宣称: “感谢上帝之助,贫困从这个国家的绝迹指日可待。 ”对此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实际消费能力大增 C制度矛盾基本消除 D企业家盲目扩大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借助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前的几年,美国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落实到太多的大众手中,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实际消费能力无法跟上生产的步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发了 29年的经济大危机。因此
8、ABC都是不准确的。从材料中增产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家盲目生产。故选 D。 考点: 2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 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无法解决。资本家盲目生产的本性必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会频繁发生, 20世纪 30年代后,罗斯福进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实验,缓解了危机。 以下是 1933-1935美国出口统计表,导致美国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933-1935年美国出口统计表(百万美元) 年份 总额 美洲 欧洲 亚洲 大洋洲 非洲 1933 1675 455 850 292 35 43 1934 2133 648 950
9、401 57 77 1935 2283 706 1029 378 74 96 A. “以工代赈 ”的推行 B. 美元货币贬值的刺激 C. 农产品价格的降低 D. 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社会保障措施,与出口无关; B项措施的实行,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大量的出口; C项农产品价格在经济危机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提高; D项说法错误,自由资本主义在罗斯福新政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
10、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1940年,苏联生产了 1830万吨钢,即等于 1913年的 4.5倍; 16600万吨煤,即等于 1913年的 5.5倍; 3100万吨石油,即等于 1913年的 3.5倍等。以上材料反映出苏联 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化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必然为战胜法西斯做出贡献,因此 都是正确的。苏联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和轻工业
11、发展缓慢;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的手段。因此 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说: “( 1944年)世界 花了 15年时间和一场世界大战的代价才坐在一起弥补全球金融的漏洞,正是这样的漏洞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了经济大萧条。 ”当时修补 “漏洞 ”的主要措施是 A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货币体系 B成立欧洲共同体,推动经济一体化 C签署关贸总协定,推行自由贸易
12、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44年,吸取 29到 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在美国召开了美国、英国、中国等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成立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杜绝以前的危机再次发生。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故选 A。 B项说的是欧洲的一体化建设,与材料无关; C 项是 47年签订的;D项是在 20世纪 90年代有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此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这三个组织的主
13、要宗旨也需要掌 握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马歇尔 戈德曼说: “戈尔巴乔夫始终不了解经济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太留恋旧体制了。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 ”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A大力提倡开垦荒地 B加紧与美国军备竞赛 C对旧体制未作任何调整 D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 ”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 D。 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B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C项说法明显错误,戈尔巴乔夫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却偏离了社会主义。 考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苏
14、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1990年, “欧共体 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 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 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推行 “福利国家 ”制度 B西欧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富人过度 享受福利待遇 D缩小 “福利国家 ”规模 答案: A 试题分析:欧洲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造成了财政赤字过大,故选 A。 B项说法错误,财政赤字的出现并不能说明西欧经
15、济出现衰退; C项错误,福利制度下层社会人口收益大; 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 考点:福利制度 点评:福利制度是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想着通过政府扩大财政开支,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福利制度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确实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另一个方面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于 1991年起开始启用,呈绿、蓝、白三色的地球状。会标不仅代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也代表着亚太地区的希望和期待。下列关于这一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 90年代在美国成立 B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小 C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D加快了亚太一体化的进程
16、答案: C 试题分析:亚太经合组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立;成员国之间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差异比较大;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的经济组织,不会走向亚太一体化。因此 ABD均错误。该组织坚持开放的贸易体制,符合各国的利益。故选 C。 考点:亚太经合组织 点评: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另一个是区域集团化,各国大部分一是这个就是那个区域集团的成员国。合作化程度最高的是欧盟。 现今,一台 DELL笔记本电脑是由美国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两个设计队伍联合设计,其主要零部件,如 CPU、内存、显卡、风扇和主板等,来自于美国、马来西亚、
17、韩国、日本、菲律宾、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 A各国的生产能力基本一致 B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 C全球化加据了各国的竞争 D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被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台笔记本电脑需要世界许多国家的参与,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选 B。 A项明显错误; C项说的是全球化的影响; D项说的是在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的问题,材料未涉及。 考点: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 20世纪 90年代,全球化加速。此外,全球化的影响也需要把握。 2012年 5月 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会
18、见了刚刚就任仅几小时的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双方承诺将克服分歧, 合作寻找推动欧洲经济增长之路。回顾历史,二战后两国探索经济一体化的历程,正式开始于 A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罗马条约的签订 C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 1952年生效,是欧洲一体化的开始。故选 D。A项是在 1967年; B项是在 1958年; C项是在 1991年签订。 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19、农村 经济 社会第 1卷记载:从 1957年到 1978年的 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 25万斤返销粮, 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 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这表明 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提高了积极性 C人民公社的体制已经被废止 D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符合农民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材料说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并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C项错误,人民公社的体制是在80 年代初废止; D 项正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调动了积
20、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我国今年钢 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中共中央这一号召与下列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 “一五 ”计划实行 B “大跃进 ”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调整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可以看出这是一高指标
21、为特征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的特征是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共产风。故选 B。 A项是在 1953年代 1957年,无此特征; C项是在生产关系领域里的变革; D项是 1962年国民经 济调整进行了调整,是针对大跃进的错误而来的。 考点:大跃进 点评: 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1956年 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 “全国各地私营工商业中的职工和资本家,都以无比的热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针对这一类型企业的改造,措施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手工业
22、生产合作社 C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优先发展国家重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应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的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故选 C。 AB项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项是一五计划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左传记载: “(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材料表明了 A 井田制彻底
23、瓦解 B公田数越来越多 C均田制不断推行 D土地私有得到承认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不管公田还是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故选 D。 A项错误,此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彻底瓦解; B项显然错误,公田的数量越来越少; C项错误,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考点:井田制 点评: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要知道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商朝兴起、西周时期兴盛、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瓦解的表现、废除的标志也要知道。 东汉崔 政论说: “(赵过)教民耕植, 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材料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南京 师大附中 江宁 分校 一下 学期 期末 调研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