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入学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山东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入学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山东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入学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山东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入学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在盟约中提出: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这反映了( ) 强调嫡庶区别 限制诸侯权力 维护宗法分封 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题用排除法即可,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此项 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 ,明显不符合题意及史实。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前 476年)的齐国并没有统一全国,齐桓公并没有成为天下共主,至公元前 221年,秦国才统一全国。因此
2、,排除含 的选项后,即选 B。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20世纪 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 1958年,在 “第一面红旗 ”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以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作为特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左倾错误的发
3、展,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材料反映的正是 20 世纪 50 年代全民大炼钢铁的壮观场景 ,结合选项 A、 B 说法错误:大炼钢铁,浪费了资源,阻碍了工业化的步伐;小土炉的效率是很低的。 C 项不是影响。因此 ,为正确答案:选 D。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以钢为纲 ”大炼钢铁 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 “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 ”和 “所有制崇拜 ”。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 “所有制崇拜 ”的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中共 “十五大 ”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D
4、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 “资 ”还是姓 “社 ”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 1992年,中共 “十四大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 “十五大 ”指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分别冲破了 “个人崇拜 ”、 “计划经济崇拜 ”和 “所有制崇拜 ”。故,打破 “所有制崇拜 ”的是 , 1997年,中共 “十五大 ”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因此,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5、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是指( )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一体化 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相关内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
6、然趋势,不可抗拒;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 繁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势必会打破一些经济体制障碍和藩篱,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前,全球化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体制之间,交流起来不太方便,随着发展,这些经济体制障碍和藩篱也势必会被打破,最终走向全球市场化,即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境上与宋末郑思肖画作无根兰相类似的是 (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C长亭外,
7、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D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历史图片等历史素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比较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人画,其特点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将文人花鸟画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极致者就是宋末元初的郑思肖。无根兰表现出的就是一个 “无 ”,仅几片疏叶,两朵花蕊,不着地,不见根,然却兼具刚柔相济之质,而无根的本身更是表达出画家对异族入主的满腹悲愤,和对前朝故国的一腔情思。 结合选项诗句,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 苦,是边塞诗风格; B永夜恹
8、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这是李清照的词,其意: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可知, B符合题意。 C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送别诗D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诗通过对送别时的场景、天气、环境的回忆,烘托出临别时的伤感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吴处士的深深思念之情。综上,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 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文人画 牛顿说: “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
9、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材料反映了牛顿 ( ) A质疑上帝的作用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正确解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 ,宣扬人是万物之本 ,用 ”人权 ”对抗 ”神权 ”,向中世纪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提出了挑战。它突破了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 控制 ,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 ,从而在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主张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根据材料信息 “企图仅以祷告祈求
10、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 ”,这与人文主义主张的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主张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一致,其间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故,正确答案:选 C; ABD均不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人性) 欧洲人曾有这样认识 “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 帝的恩典。 ”。下列各项与此相一致的是( ) A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B永恒的上帝啊 !我为什么不能再变得年轻呢 C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D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答案: A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正确分析、比较的能力。由题干信息 “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可知,题干所强调的是上帝的作用,而且上帝是排在第一位的。分析四个选项, BCD三项与题意不相符合;与题干意思相一致的只有 A项,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世纪的欧洲 神学时代(黑暗的欧洲中世纪)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 “天下为公 ”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 “民有、民治、民享 ”,这一思想 (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历史事物,并作
12、出正确分析和认知的能力。从题干信息 “天下为公 ”“民有、民治、民享 ”可以看出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即主张人民平等的享受民主权利 ,均与 “民 ”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极其相似,故,正确答案:选 B; 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 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 “此老是世界英雄扫万里风烟,定一统山河名流百代;其人作中华元首抱三民主义,伸五权宪法志矢千秋 ”。下列挽联 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 ) 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B薄华盛顿而
13、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 C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D创造着盖世丰功,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永远是我们模范,志气超群,道义超群,谋略超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相关比较、判断的能力。 “此老是世界英雄扫万里风烟,定一统山河名流百代;其人作中华元首抱三民主义,伸五权宪法志矢千秋 ”这是悼念孙中山的挽联。逐一分析选项: 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这是鲁迅的挚友日本人佐藤村夫在鲁迅死后写的挽联 B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 。这是孙中山 1925年 3月 12日逝世后
14、,柳亚子送的挽联。 挽联的大意是:孙中山超越了华盛顿和朱元璋,能和马克思与列宁相并。C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这是刘伯承将军写给叶挺的挽联。D创造着盖世丰功,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永远是我们模范,志气超群,道义超群,谋略超群 。这是 1943年 4月,陕北根据地创建者刘志丹在战斗中牺牲,悼念刘 志丹的挽联。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 “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 ”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D
15、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做出相关比较、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得出 “法 ”是自然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意指社会发展有自然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就消失。而 ACD三项都含有 “人 ”的因素,与遵循自然规律不相符,故排除ACD三项。 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1939年冬。毛泽东指出: “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 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材料中毛泽
16、东( )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 B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起的策略 C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D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其中心意思就是,强调中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取代性,故 , C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符合题意;而 AB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无关; D项表述有一 定道理,但相比 C项而言, C项更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
17、领导地位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 “敲门砖 ”,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 “新殖民主义者 ”的主要工具是 ( ) A廉价商品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先进制度 D雄厚资本和高新科枝 答案: D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上述言论主要着眼于( ) 缓和社会矛盾 扩大内需 降低失业率 提供社会保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8、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就是要着眼于解决以下问题: 解决恢复陷入大萧条的经济; 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 限制垄断资本的某些弊端等。结合材料及选项:缓和社会矛盾、扩大内需 、降低失业率 、提供社会保障,可知,都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斯大林曾经说: “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 不,不能。 ”为此苏联实行了( )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
19、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 ”,这就是工业化; “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 ”, 说明苏联落后的农业,而解决落后农业的办法就是实行农业集体化。结合选项,故,正确答案:选 C;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白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 ) 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 机处 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宫内上演的京剧 政府实
20、行海禁政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军机处在清代雍正皇帝时期设置而非康熙年间,故,排除含 的选项;京剧开始形成于清朝乾隆帝年间,正式形成于道光帝时期,故,排除含 的选项,因此,排除 ABC 三项;而 两项表述正确,也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有人说: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
21、关税 D获得最惠国待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准确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注意题干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 ”,此题是程度选择题 ,有 C必有 B;最利于英国人的利益的是哪一项?也是 C。所以, C体现的明显:答应同英国人做生意了,如果关税定的高呢?英国商品还是进不来。所以说,协定关税才是英国最在意的。中英贸易中国出超,而英货卖不出去的一个原因是受自然经济的抵制,按课文的理解是没有足够的价格优势,协定关税可以降低英货入中国的成本,进而获得价格优势。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山东 微山县 第一 中学 上期 入学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