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 “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 ”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答案: D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 “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 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 “从政治上 ”最能说明 始皇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当之无愧 ”的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答案: B 古希腊存在多神
2、崇拜,就连众神之主的宙斯在人们心中也没有无上权威,这说明古希腊 A思想自由 B经济发达 C政治稳定 D制度先进 答案: A 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 “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 B 对比古希腊和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得出正确结论是 A二者的阶段性质相同 B两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以权谋私 C民主形式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 D二者的使用
3、对象基本相同 答案: C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答案: C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这里的 “理性 ”反映了罗马法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以尊重自然权利为基础 D因时势变化而发展 答案: D 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
4、偿。 ”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了财产私有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答案: A 当代学者顾准说 :“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答案: C 公元 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 “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 C 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
5、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答案: A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答案: C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答案: B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
6、汉,也是一大变动。 ”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 “大变动 ”指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C设立中外朝制度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 “记注官泄密 ”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答案: B 礼曰: “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
7、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 合 C “国 ”与 “家 ”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答案: B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这反映了 A “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 B唐太宗有 “存百姓 ”、仁义为本的思想 C社会发展到了 “法乃天下之公器 ”之势 D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 答案: B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这反映了 A “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 B唐太宗有 “存百姓 ”、仁义为本的思想 C社会发展到了 “法乃天下之公
8、器 ”之势 D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 答案: B 图反映了中国古代 A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 B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 C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D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 B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 B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 C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9、。 答案: C 某中央官员在忆及其早年入仕经历时说,他顺利通过礼部考试,却未能通过吏部测试,不得派任官职,只好暂时接受地方政府首长聘任,担任僚佐。据此判断该官员可能身处哪一时期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 B 中国象棋中 “楚河汉界 ”的来历与历史上的 “楚河之争 ”(公元前 206年至公元前 202年 )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 2世纪早期 B公元前 2世纪晚期 C公元前 3世纪早期 D公元前 3世纪晚期 答案: D 康熙在 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 “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职此事也。 ”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西省 上高二 中高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