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卷带解析).doc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 1卷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 的天职。 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答案: C 试题分析: “当仁不让 ”指遇到应当做的事情就主动去做,不必退让,侧重于 “主动承担 ”; “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担,
2、侧重于 “理应担当 ”;“责无旁贷 ”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 “不能推卸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_, _, _ , _,_ , _ 。 2013年 12月 4日, “中国珠算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
3、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此题注意和前面的 “工具 ”“口诀 ”“计算 ”对应, 对应 “工具 ”, 对应 “口诀 ”, 对应 “计算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
4、地 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结构混乱, “充满 ”前面的主语应当是 “论述 ”,前面是 “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 ”的主语是 “他 ”,应暗换注意造成结构混乱,答 “在 ”改为 “的 ”; C不和逻辑,句子前后构不成转折关系,在 “但 ”前面加入 “取得较大成绩 ”等内容;D不和逻辑, “不仅 ”“而且 ”表示的递进关系要么是 “希望 ”,要么是 “活动
5、”,此句前面是 “希望 ”,后面是 “活动 ”,在 “活动 ”前加 “希望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 “与我们相似的 ”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 “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 ”,即产生净化的作
6、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 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
7、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 象,美学上所谓的 “以悲为美 ”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
8、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 “审美地 ”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 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
9、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 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 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 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小题 2】下
10、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11、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 “净化 ”作用。他所说的 “净化 ”,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 “以悲为美 ”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
12、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是生活的具体事件,而本文论述的 悲剧是 “文学作品 ”。选项混淆范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倒数第二段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 ,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选项 C“这样人们就不会获得
13、悲剧感 ”错误,曲解文意。 “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的原因是 “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选项强拉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对 “以悲为美 ”的解释错误,这是一道涉及文章中心的题目, “以悲为美 ”应该是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 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选项 “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 ”应该是 “悲剧感 ”,在这种 “悲剧感 ”的基础上 “欣赏 ”才能陶冶情操,获得美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 科学巨
14、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 “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 论就是著名的 “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 ”,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 “巅峰对决 ”。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予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
15、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 “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 “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 一。 ”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 “哥本哈根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 1917年申请,并于 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
16、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 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 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 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 “哥本哈根精神 ”,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
17、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 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 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 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18、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 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 “原子为了和平 ”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 “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 相关链接 玻尔 (1885 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 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 ”。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19、) 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 “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 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 【小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 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
20、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 “原子为了和平 ”奖。 【小题 2】为什么玻尔和爱因斯坦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 “巅峰对决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6分) 【小题 3】文中说: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特质。 ”,请结合材料分析哥本哈根学派具有哪些 “优秀特质 ”。( 6分) 【小题 4】玻尔 “特有的人格魅力 ”表现在哪些方
21、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 3分, E 2分, A 1分, CD不给分。 【小题 2】( 1)从成员看,论战双方都是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 2)从内容看,辩论涉及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3)从 影响看,辩论带动了物理学界的学术争鸣。 【小题 3】( 1)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 2)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 3)创造了独特的科学精神。 【小题 4】( 1)最求真理,在学术证论战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 2)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 3)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 4)人道注意关
22、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 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选项 A“波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 ”文中依据不足;C“参加抗敌组织 ”错误,文章没有依据,参加的是 “教授组织和原子弹研制工作;D项对应的原文是 “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 ”,不是 “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赵振答题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条作答,此题的区位在文章的第
23、一段和第二段的开头,注意关键词语: “科学巨人 ”“背后是 ”“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被析因并参与进来 ”。 考点: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赵振答题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条作答,此题的区位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注意文章的重点词语 “玻尔周围聚集许多物理学家 ”“研究风格 ”“学术精神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统一 考试 语文 新课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