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汉字听写大会 ”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成功 登堂入室 ,成为中央一套黄金档节目。 B他自幼学习音乐, 朝歌夜弦 ,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 “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 1994年,南非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非国大领衔的联盟获胜,为反对种族主义斗争了一辈子的曼德拉 不孚众望 ,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D 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 日渐式微 ,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
2、下, 2014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日渐式微:逐渐没落 ,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地衰落。 A、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该句错误地理解了成语的含义,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B、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褒贬误用。 C、不孚众望:不能使人信服,语意相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 , , , 。 。 。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
3、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观察选项空白处选 或者 ,而 承接上文, 是总结语, 句中的 “也 ”承接 句,根据句语句的关系,应选 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3分) A每天,全球有 5 5亿用户操着 75种不同的语言在 Facebook上浏览、评价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 7000亿分钟。 B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 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的目标。 C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麻烦 “阻击 ”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D中方重申,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届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扩大 ”与 “标准 ”不搭配,搭配不当。 C句式
5、杂糅, “缘起于 ”与“的原因 ”杂糅,去掉 “的原因 ”。 D成分残缺,句末加 “ 的事实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 ”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 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传承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
6、的主从身份及地位。称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 “求其为己用,为己死 ”。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 “从道不从君 ”,关键在一 “道 ”字。春秋以来,道在道 路、
7、道理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 “道 ”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 “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 天 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 真理是什么 ,而是 道在哪里 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 ”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 “道 ”是主观 建构之 “路 ”,其本质是 “人道 ”;而 “真理 ”是客观发现之 “真 ”,
8、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 “道 ”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 “真理 ”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 “道 ”追问 “可 ”与 “不可 ”; “真理 ”追问 “是 ”与 “不是 ”。荀子之 “道 ”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 “圣王之道 ”,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 “道 ”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 ”“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 ”可见荀子的 “道 ”与 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
9、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 ”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的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 “从道不从君 ”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小题 1】下列对 “从道不从君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从道不从君 ”作为口号曾想挑战 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 B “从道不从君 ”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荀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却是荀子的发明。 C “从道不从君 ”的精神,传承和发
10、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D “从道不从君 ”的关键在 “道 ”字。春秋以来, “道 ”升华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 【小题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宣称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B荀子主张 “安政惠民 ”,是由他所秉承的 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力回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 C “尊重爱民 ”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民众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 “求其为己用,为己死 ”的目的。 D先王之
11、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小题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 A “从道不从君 ”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B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 “真理是什么 ”,而是 “道在哪里 ”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无论是 “主观建构之路 ”的道,还是 “多元的,可以变化的 ”道,抑或是追问“可 ”与 “不可 ”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 “人道 ”。 D “从道不从君 ”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是对以君
12、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A根据原文第一段 “从道不从君 ”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 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 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 ”“曾想 ”错, B原文是 “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 D第二句错。原文第 3段是 “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13、】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第 2 段 “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的内容, “天之 立君,以为民也 ”解释的是第一方面的内容,不属于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原文第 3段 “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 “道 ”是主观建构之 “路 ”,其本质是 “人道 ”;而 “真理 ”是客观发现之 “真 ”,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 “道 ”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 “真理 ”是唯一的,永恒的。 ”不是荀子的观点,是 “我们 ”的认为。 考点
1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5分) 班廷的奇迹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别人从来未能做到的事情,班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一鼓作气地做成了,一个奇迹产生了! 班廷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小镇上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曾立志研究神学。不知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光顾他的诊所,所以他的时间很充裕。如果有好文笔,他完全可以写些夏洛克、福尔摩斯之类的侦探小说,可惜他没有。于是,他打算到附近的大学当钟点讲师。 在这以前,他没有认真钻研过学问,为了备课,只好多跑图书馆,对新的医学动态就只好临时抱佛脚了。一天,他站在科学新
15、刊书架前哗哗地翻看着,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篇有关糖尿病的报道上。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许多年轻人死于这种病。他是医生,自然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尽管读起来有些困难,他还是坚持看完全文。他越看越兴奋,无法令自己平静下来。文章说: “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狗的胰脏中抽出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但是,如果将正常狗的胰脏切去,这只狗肯定患糖尿病,所以,我认为胰脏中肯定具有可以使之不患糖尿病的物质。 ”文章还写道: “若 将狗胰脏中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狗仍然不会患糖尿病。所以,这种物质不应该是消化酶。这种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似乎存在于胰岛内。 ” 班廷把这篇报道看作来自上天的启示,因为他已经在这篇报道的启发
16、下,想出一种抽取方法,他确信自己可以成功。他想: “现在之所以没有人成功,一定是因为胰脏中的消化酶破坏了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 ”他的设想是:把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使产生消化酶的地方失去分泌功能,然后在不破坏防治糖尿病物质的前提下对胰脏进行抽取。若将抽取物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患者一定可以得救! 班廷立刻找到当时糖尿病研究权威 、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劳德,教授迎来了一位年轻人的到访。来人向他请求说: “我有了一个抽取防治糖尿病物质的方法,很想试试,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研究生吗? ”他言辞恳切,声音略有些激动,但看上去游说并不是他的专长。在年轻人表明来意之后,麦克劳德教授并不为所动,而是婉拒了
17、来人的请求,并说: “这件事迄今没有人成功,所以本教研室也无法接受你。 ”显然,麦克劳德教授对这个年轻人的资历、经验都不够信任。看到教授如此态度,年轻人难掩失落的神情,待了没多久就离开了。但是班廷却没有放弃。在此后的几个月,班廷反复拜访麦克劳德,再三 恳求教授:“如果不能作为研究生进入您的研究室,那么,暑假期间是否能借我使用您的实验室? ”考虑到这类研究关系到许许多多糖尿病患者的生死问题,教授终于答应了他,并给了班廷 10条狗作为研究的材料,其余的材料自备。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一个名叫白斯特的学生做助手。为了筹集实验资金,班延变卖了自己的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上天似乎十分眷顾班廷,麦克劳德的
18、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助手白斯特精于化学分析,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方面的不足;而班廷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做的手术无可挑剔。这两位年轻人的合作,简直 是近乎完美的珠联璧合。 1921年 5月中旬,班廷和白斯特在麦氏实验室开始了实验。在开始时,麦氏也给了些指导,但不久,他就去苏格兰休假去了。实验的进行在开始时是极不顺利的,两周内, 10只狗有 7只在切除胰腺和结扎胰导管手术死亡。不得已,只得自己到市上去买狗,他们的心里十分焦急。总之,几乎两个月过去了,研究进程却远不理想。共做了 19只狗,因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死了 14只。班廷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没有
19、了工资,一切实验费用又都要自己付,实验室条件很差,湿热难耐,生活也清苦,无昼无夜地工作,食住 既无定时,也无定处。交好了几年并已订婚的女友也与他告吹了。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对攻克胰岛素的信心。他与白斯特相互鼓励,决心再从头做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初秋的 8月里,他们的实验获得了兴奋的结果。在 10只糖尿病狗身上,共注射了 75次以上的提取液,收到了降低血糖和尿糖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两只狗,一只活了 20天,一只活了 70天,在反复注射提取液时,狗的状态维持得很好,提取液的治疗效力是确凿无疑的了,这使班廷和白斯特感到十分欣慰,一切过去受过的苦难都置之脑后,寻找胰岛素的前途
20、又变得光明起来了。 当麦克劳德教授从苏格兰休假归来时,发现班廷的工作大有进展,起初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忽然态度转变了,立即动员他的有经验的助手参加到这项工作里来,特别是对于胰腺提取液的纯化,由生化学家考立普负责,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后,他们首先对一个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儿童治疗获得成功,以后又在几个成年糖尿病人身上治疗,也获得良好效果。这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经是确凿无疑了。 发现胰岛素的好消息,很快传播到全世界。班廷,这个不知名的 29岁的年轻医生,现在成了创造奇迹的中心人物了。 1923 年,他和麦克劳德教授一起获诺贝尔生 理学医学奖。 然而,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白斯特在发现
21、胰岛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奖项缺少了白斯特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是不公平的。 但根据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则,获奖名单一旦公布就不能更改。委员会派专人做班廷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劝服他接受了奖金。随后,班廷立即把奖金分给了白斯特一半。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班廷积极参加军事医学问题的研究而东奔西走。 1941年 2月,在飞往英国途中,飞机在纽芬兰失事,班廷不幸遇难,终年49岁。他突然走了,走得太早了,抛下了这一切永远地走了! 班廷发现 胰岛素的奇迹,再一次证明马克思的名言: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小
22、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B传记开头划线句子是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善于把握机遇。 C本文依次记述了班廷的青年经历、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D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E班廷 拒绝接受诺贝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帮助过他的人的坦荡、仗义和无私 【小题 2】班廷为什么对研究胰岛素这项工作那么投入?( 6分) 【小题 3】为什么说班廷的奇迹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小题 4】班廷创造了一个奇
23、迹,从他成功的道路上看,你觉得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请结合全 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D(选对一个给 2分,全对给 5分) 【小题 2】 是出于作为医生的一个职业兴趣 出于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的信念 是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 ,弥补医学史上的一个空白。(答对一点给2分) 【小题 3】 求援被拒的坎坷(从麦克劳德拒绝给他的帮助作答) 坚持不懈的精神(从长年累月研究不放弃上作答) 获诺贝尔奖的荣耀。(答对一点给2分) 【小题 4】观点一:机遇是最重要的。班廷偶然看到关于糖尿病的报道,并在此启发下开始他的研究,没有抓住这次偶然机会就无法成就他的奇迹。 观点二
24、:大胆发现、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重要。班廷在研究过程中并不十分顺利,甚至失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进一步去探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 观点三:别人的帮助是重要的。班廷创造胰岛素奇迹的 过程中,如果没有麦克劳德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一定的实验设备以及助手白斯特的帮助,他也有可能不会取得成功。(观点明确 2 分,结合原文分析 3 分,联系生活分析 3 分)(另:只要能结合原文及班廷的人格品质来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词藻华丽错,用词平淡朴实。 D项原文并没有着重表现班廷的生活经历,而是着重表现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艰苦经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贵州省 联盟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