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舸 舰( g) 给 予( j) 摭 拾( zh)引 吭 高歌( hng) B胳 膊 ( bo)慰 藉 ( ji) 赭 色( zh)得失俱 亡 ( w) C月 晕 ( yn) 槎 桠( ch) 斫 树( zhu) 攒 蹙累积( cun) D桂 棹 ( zho) 爪 牙( zhu)煮 茗 ( mng)汗流 浃 背( ji)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摭 zh拾, C月晕 yn, D爪 zho牙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2、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对沁园春 长沙和相信未来中有关诗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独立 ”一词凸显了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不凡气概; “湘江北去 ”一方面写出了江水的流向,另一方面 也衬托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 “逝者如斯 ”的怅然。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三句通过对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发问,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
3、胸怀和凌云壮志。 C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诗歌选用了 “蜘蛛网 ”“炉台 ”“灰烬 ”“余烟 ”等带有灰暗色彩的意象,象征式地描绘了一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表达了一种迷惘、失望的情感。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把 “手指 ”比作 “涌向天边的排浪 ”,把 “手掌 ”比作 “托住太阳的大海 ”,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对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信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衬托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 逝者如斯 的怅然 ”错。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中诗句的理解,考生要结合课内所学诗歌全文分析理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
4、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方其破荆州, 下 江陵 不知东方之既 白 侣 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 东 也 始指 异 之 萦 青 缭白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小学而 大 遗 耻 学于师 穷山之 高 而止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 C 试题分析: 名词活用作动词,下,攻下;东,东进;水,游泳。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白,变成白色。 意动用法,侣,以 为伴侣;异,认为很奇异;耻,以 为耻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青,青山;大,大的方面;高,高处。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
5、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 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与 “凌万顷之茫然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和例句一样,都是定语后置。 A宾语前置。 B状语后置。 C被动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考点:
6、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 攀援 而登,箕踞而遨 B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C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 者 D是故弟子 不必 不如师 答案: A 试题分析: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二十四节气之一。寄托: ,寄身 ,容身 /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不必 : 不一定 /无须,没有必要。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
7、子中都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举匏尊以相属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生 ”通 “性 ”, “受 ”通 “授 ”, “冯 ”通 “凭 ”, “缪 ”通 “缭 ”, “属 ”通 “嘱 ”,“趣 ”通 “趋 ”。通假字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通假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常见通假字的基本意义及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
8、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 “神舟 九号 ”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C高档相机如此普及,使曾经的贵族的宠物变成了平民的家什,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都有可能成为摄影家。 D波特曼丽嘉酒店完全知道,要想取得满意的财务绩效,根本问题在于长期而出色的人性化服务是关键所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加大 ”“质量 ”搭配不当, B成分赘余,去掉 “所骄傲 ”的 “所 ”, D句式杂糅,去掉 “是关键所在 ”。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
9、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 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B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C我们看见一只雌鹿 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花中。 D我现在闭
10、着眼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不是功课)的 “迷样子 ”(祖母的话)。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第三个逗号放到后引号外, B最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C第一个逗号改破折号。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日的拉萨,酥油灯是惟一的照明器 具,雪域人民 探索 在黑暗的困境之中;而今夜幕下的拉萨,华灯高照,机声轰鸣。 B如果总
11、让孩子感到自己 愚笨 无用,老是把他与聪明的兄弟姐妹比较,他就会变得缺乏信心。 C作者使用这一张张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天气图,就能对全国、亚洲 以致整个北半球的天气作出预报。 D习总书记的讲话主题鲜明,有理有据,语言质朴而又犀利,真可谓切中要害,读来 震耳欲聋 ,催人奋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探索 ”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意思,这里应为 “摸索 ”;C“以致 ”多连接不好的结果,这里应用 “以至 ”,表示范围上的延伸; D应改为“振聋发聩 ”,意即让糊涂麻木的人清醒。词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
12、辑错误,六辨析近义词。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词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词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特别要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怨天 尤 人(责怪,埋怨) 挥斥 方遒(奔放) B 赤子 之心(初生的婴儿)窗临远 阜 (土山) C 举 一反三(提出)入不 敷 出(应付) D 恣意 享受(任意,任性) 望洋 兴叹(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C敷:足、够。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词语的掌握情况,学生
13、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睫毛遒劲沉缅容销金镜 B遨游戕害斑斓引殇满酌 C蜇居蹲踞萦绕翅膀甫健 D篱笆骐骥驽马饿殍遍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沉湎, B引觞满酌, C蛰居。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4分) 黄河一掬
14、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我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结,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 ,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 “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
15、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 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我说: “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
16、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 。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 ,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
17、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 “风 ”,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 “也听见 ”。我再呼 “沙 ”,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 “也听见 ”。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 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想到这里,我
18、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 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 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 【小题 1】第二段中介绍 “水色有点浑,水势倒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从全
19、文结构来看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2】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2分) (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2分) 【小题 3】本文第三段和第五段分别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概括回答。( 4分) 第三段所写黄河的特点:_ 表达方式:_ 第五段所写黄河的特点:_ 表达方式:_ 【小题 4】探究作者将名片投入黄河这一举动的意蕴。( 3分) 答案: 【小题 1】 为下文见到空廓而寂寥的黄河作铺垫; 为下文去伸手探水的情节发展作了伏笔; 引起下文,引发了作者关于黄河的文化幽思。(写出两点得 3分) 【小题
20、 2】( 1)这句话意思是说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意思对即可) ( 2)这句话意思是说每当夜深人静,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意思对即可) 【小题 3】第三段所描写的黄河:空廓、寂寥,惹人感伤; 第五段所写的黄河:厚重、悠久,是炎黄子孙的根。第三段是实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五段虚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 “我 ”对黄河的感受)。 【小题 4】写出了投入母亲怀抱的一种急切与虔诚;也流露出因为阻隔思恋之深重;一个 “接 ”字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浙江省 诸暨 中学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