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炜创作的 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 长篇累牍 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 “茅盾文学奖 ”。 B中国足协新掌门韦迪 “三线国家队全部打联赛 ”的计划一抛出,起到的效果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本已因贪腐处于漩涡之中的足协更加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那位著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这可谓 不刊之论 啊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又一 惊世骇俗 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
2、可掉以轻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符合语境。 A项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含贬义。 B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意为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激起浪花,与 “本已处于漩涡之中 ”矛盾。 D项 “惊世骇俗 ”指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在这里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 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
3、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缠夹不清,复杂微妙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也一直难以得到充分的厘清。 。 。 。 。 ; 。网络文学当然已经蔚然成风,但却还是难以建立自己的独立性。 许多人当时对于书籍的未来也抱着某种悲观的态度 在网络生活刚刚 开始的十年前,人们就已经感受到网络文学具有的巨大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网络文学当然已经显示了自己的影响力,但却像是纸面文学的延伸 当时不少人觉得新兴的网络文学很快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文体和风格,迅速地对于纸面文学构成冲击 但其实网络文学的发
4、展和这些预测有相当的差距 网络文学当然已经有了勃勃的生机,但却成了纸面文学的人才的储备库和发掘新的成功流行趋势的资源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句中的 “当时 ”承接 中的 “在网络生活刚刚开始的十年前 ”,而 和 又衔接紧密。所以应为 , 是表转折,转入另一个话题, 和 都是写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的关系。因此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20
5、12年 5月 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B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现年 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C我的零点时刻是朱军的一本新作,书中记录了他 1997年至 2011年的春晚感悟和人生转承。读这本书,你会发现 “零点时刻 ”不仅是该书的主题,同时也是朱军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 D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建立社保机构独立预算和全国统筹预算,是我国社保机构能 力建设的创新战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吸引 ”和 “关注 ”
6、搭配不当; B项 “多年来 ”与 “夙愿 ”重复。 D项成分残缺,应该是 “建立 制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
7、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诗学是国学吗? 什么是国学?照我的看法:国学就是 “六艺 ”之学,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所以一般的诗文写作,不应该包括在国学的范畴之内,那是另外的功夫。写诗,写文章,这不是国学。古文念得好,现代的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古文的功底,现代的文章也写不好。古诗文里边,有道,也有学。诗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但古人还会问他背后的 “学 ”好不好,学问怎么样。所以古人把诗看成学的别体,不看成学的本身。诗就是你的 “学 ”,对不对?不一定对。当然,学问好,诗的格调也会不同。所以,古今的大家,为什么诗好?是因为学问好。有人也会写诗
8、 ,平仄韵律对仗,一点挑不出毛病,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缺了这两条,诗的价值就降低了。我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他的学问根底好。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为什么很多人的诗达不到这样的水准境界?是学问的限制。范先生的学问,有家学传统。他的诗,是直接从范伯子来的。 诗分唐宋。唐诗阔大,各种流派,边塞也好,山水也好,写实也好,浪漫也好。可是,到了宋代,诗与唐代完全不同风格了。所以有人说,唐后无诗。这话对不对?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苏东 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还有诗余做补充。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各大家都出来
9、了。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宋代的诗,与禅宗有相当的结合。无禅就无宋诗。唐那样的阔大,已经打开那样大的局面了,盛唐格局大得不得了。宋诗又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 宋代理学根本的贡献,在于它不单是对孔孟的继承,还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成为宋代理学。陈寅格把宋代理学称作“新儒家 ”,因为它跟先秦,跟汉代不一样了。新在哪里?在于它 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观,一个大的思想汇流,所以不得了啊!朱子的学问,包括二程、周、张,都了不起。这是宋代思想的大格局。以诗来讲,宋诗的地位同样是很
10、高的。讲中国诗的历史,唐了不起,宋也了不起。元代的诗其实也很了不起,像元遗山元好问,他的诗也了不起。明诗能轻视吗?明诗又是大家辈出。明诗有什么特点?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的诗有唐诗的余韵。清诗又开一新局,清诗是返宋的。从清诗可以看到宋诗的神韵,最典范的代表就是晚清同光体诸大家。他们不是一般的返宋,他们得宋诗的神韵和一些基本的规制,形成 了一个流派。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问的诗跟无学之诗,是完全不同的。有学问的诗,味道深远,有学问衬底,故深。所以陆游讲,功夫在诗外,主要是学问。学问的累积如何,决定了诗的基本面貌。 诗经里的诗,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诗经经过孔子的
11、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 “学 ”,比如解易,解语、孟,研究诗经的传注什么的,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过去很少有大学者不会写诗的,这是中国学问的一个传统。当然有的写得好,也有写得 不够好。但是诗文和 “学 ”的轻重不一样。他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 “学 ”。 作为 “六经 ”之一的诗经,跟后来文人雅士写的诗,是不同的概念。诗经是中国人文的源头,它的博大渊雅,是后来任何一个单独个人无法达到的。诗三百篇,已经成 “经 ”了。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 ”。区
12、别就在这里。诗经所以被称为 “经 ”,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礼仪德范、精神价值在里面,是可以作为中国人修身的教材的。古人蒙学开始,一般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 宋诗。即使到了明朝清朝,发蒙的时候,也是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先念苏东坡的诗,是要挨打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词曲,白话小说,是自己偷偷念的书。诗经进入了学校教育,李白、苏东坡不能。诗经与后来的学者文人写的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彼此的地位价值不一样。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渊薮,是诗学的源头。我们不能说,杜甫、李白是中国文化的渊薮。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流裔。诸子百家、四部的学问,都是 “六经 ”的流裔,诗文更是流裔的流裔了。 (摘自刘梦
13、溪国学与诗学) 【小题 1】关于 “学 ”与 “诗 ”的表述与 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国学念得好,诗歌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国学的功底,诗歌文章也写不好。 B古人诗可以看成学的别体,但是不看成学的本身的见解有道理。诗就是 “学 ”的说法有道理但不一定对。 C作者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范曾先生的学问根底好,还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作者相通。 D古今的大家,诗好实质就是因为学问好。骨子里没有学问,也就没有德范的支撑,当然诗就索然无味。 【小题 2】下列有关唐宋明诗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唐后无诗。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完全正确,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 B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
14、生面,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出了很多大家。 C宋诗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地位同样也是很高的。宋诗跟禅宗思想、宋代理学相表里结合得很好了。 D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的诗虽不是唐诗但是有自己的特点,有唐诗的余韵。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三百篇之所以成为 “经 ”,是因为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 B诗经里的诗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 C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 “学 ”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这表明过去的大学
15、者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 “学 ”。 D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 “经 ”。区别就在于他们的诗不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中国文学的经典。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原文无此意。 C项原文说的是, “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 通。 ”D项原文是 “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
16、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试题分析: C没有根据、不符合原文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D“他们的诗不是
17、儒家的基本经典中国文学的经典。 ”观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陈光标光荣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近 10年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 8.1亿,被媒体称为 “中国首善
18、”。 2010年 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50余亿人民币)。 2011年 3月,日本发生 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 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去年 10月 12日发布的 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 “中国首善 ”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 35亿元排在今年百富榜第406位,五年累计捐赠额多达 9亿元。 “这个数字,根据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差不多。 ”陈光标曾表示。 也有数据说,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 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 35亿还是 50亿,陈光标都绝对算得上是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绝对算不上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
19、裸捐逻辑 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并以高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始于 2008年那场巨大的灾难 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 60台工程机械与 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 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 200多人,救活 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有关机构称赞他是 “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 陈光标形象不断被推高。 2010年 9月,在比尔 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的前夕,陈光标对外宣布,他将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裸捐让陈光标在2010年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 点。在陈光标 “裸捐 ”的号召下,已经有超过上百名国内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
20、了响应。 陈光标在致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一封信中说,发出倡议: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 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
21、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 陈光标的 “裸捐 ”善举以及今年以来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在海峡两岸不断发酵,引发不同反响,既有人为他喝彩,也有 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 “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 ”“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 这个称号。 ” 无疑,盖茨和巴菲特发起
22、 “赠予誓言 ”运动,以劝使数百名美国亿万富豪在生前或身故后捐出一半家产,已有 40位富豪承诺捐款,可以说劝募成绩斐然。而现阶段,陈光标为中国富豪显然做了榜样,会让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有学者指出,客观地讲,陈光标的 “裸捐 ”行动,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 的最新迹象,他们正日益在乎社会公众的评价,将行善当作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 “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
23、 ”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他就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 “王 ”对峙。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 “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 制度化和产业化形成做点事情。 ” 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们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 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亟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孟子 滕文公上说 “为富不仁矣,为仁
24、不富矣。 ”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才能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光标认为每个富人是幸运的,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因此他发出了倡议,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B陈光标并没有捐钱,只是传递一种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理念。 C对于 “裸捐 ”,社会上的评价有褒有贬,但陈光标并未受此影响,反而更加高调。 D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的极有意义和价值的尝试。 E.作者指出,在陈光标们的身上,引发了人们从传统文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甘肃省 兰州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