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憎 ( zng)恨 曝 ( p)晒 纤 ( qin)巧不屈不 挠 ( no) B 犄 ( j)角 摭 ( zh)拾 戕 ( qing)害深陷泥 淖 ( no) C 啮 ( ni)噬古 刹 ( ch) 黏 ( nin)合 锲 ( q)而不舍 D怪 癖 ( p) 恣 ( z)意 驯 ( xn)服四肢百 骸 ( hi)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纤巧应读 “xin”, B锲而不舍应读 “qi”, D恣意应读 “z”。本题着重考查了形声字的读音,除曝、纤、刹是多音字外
2、,憎、挠、犄、摭、戕、淖、啮、黏、锲、癖、恣、驯、骸均是易误读形声字。备考要特别关注多音字与易误读形声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栗商榷譬如一笔勾销 B悲怆磕拌雾霭饿殍遍野 C思忖深邃寥阔谆谆教诲 D斑斓遵循震憾惆怅不已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磕拌 ”应为 “磕绊 ”,绊与绳有关,因此字形为丝旁; C“寥阔 ”应为“寥廓 ”,是高远空旷的意思,因此字形为广字旁; D“震憾 ”应为 “震撼 ”,撼是撼动的意思,因此字形与手有关。字形的识记要联系意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
3、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我们的事业遇到前行道路上的障碍时,就算他人有可谴责之处,一味地怨天尤人 也是于事无补的。 B从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如果不能得到子女的悉心照顾,再遇到朋友甚至老伴离世的情况,不免 百无聊赖 ,悲从中来。 C成都馆内人流 不绝如缕 ,每个走在玻璃地板上的人,都被下面的成都综合交通规划图吸引,纷纷驻足观看。 D上源古村静悄悄的,行走在村里长长窄窄的青石小巷中,只听到跫音回响,让人不禁有 遗世独立 之感。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属于望文生义。A怨天尤人:
4、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B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D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观察景物并不是单纯地看,而要把自己融到景物里去,把认知和情感也一并融进去,以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进而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 B历史文化村落的开发要注重规划与建设,按照 “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居。 C西博会作为
5、杭州会展业发展的龙头、招商引资的平台,全面整合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产业等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 D我们要通过研读世界文学提升自己的修养,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并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应为 “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进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 ”。 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 “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后面加上“的整体思路 ”。 D项句式杂糅, “其目的 ”“是为了 ”取其一即可。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6、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 贯的段落的一项是( ) 他们思考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教育改革不成功是因为每一次改革最后都忽视了校长和教师的主体性,把他们当成改革的对象,而不是改革可以依靠且必须依靠的力量。 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投入的问题,投入瓶颈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好办。 事实上,任何一场教育改革,如果不能赢得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只是靠行政命令是很难见效的。 当前,教育开始从追求教育的外延式发展转向重视教育的内涵建设上来了。 但是,教育的内涵建设,光有投入还不行,必须依靠广大校长和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美国著名的教育哲 学家诺丁斯和索尔蒂斯最近这些年写了不少有关教育改革的
7、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整体句段的中心, “当前,教育开始从追求教育的外延式发展转向重视教育的内涵建设上来了 ”是摆明问题的句子,适合做首句,可以排除CD两项,然后比较 两句,就会发现第 句与第 句紧密相承,因此答案:只能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棵树的诱惑 三月了,大地刷新,一切都是如此的生动。又一个春天随着温润的小南风漫过树梢,燕子们越过山川河流,乡村都市,在大地上跳跃,鸟翅划出优美的弧线,呢喃在苏醒的屋檐下。回想蛰伏一冬的困惑和隐藏,真如冬眠的蛙和蛇一样,我需要
8、一次小鸟破壳般的突围,一声惊雷或一场大雨,即便是一场见血封喉的箭雨。 日子和岁月贴着我的生命,像一场梦,像一次毫无准备的情感盛宴,直奔我的胸怀,把我打得一个踉跄接着一个踉跄。假面具的生活和伪饰的情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把自己蹂躏或驯化为哈哈镜中的变形人,甚至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假话像水雾中 的塑料花摇曳多姿,矫情被包装成各种各样的面目招摇过市,以适应活得舒服的本能需求。心中想长出一片绿叶或属于自己的一扇窗口,却淹没在都市人肉物欲的丛林里。我除了仰天长叹,就是只能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从一堆肉和又一堆肉中伸着血脖子挣脱开,在回望祖先的心路历程中或在古装的书本里寻找一点过去。因为,当下的书本
9、也在迅速地干涸化。工业化、城市化覆盖了一切,它几乎像一条条强制装配的流水线,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搅进、吞没,甚至庞大得连骨头渣也不吐。柔软的躯体已失去人生的弹性和光滑,血液也粘稠成果冻状,不是堵住心脏就是拴住大脑 ,放支架的人越来越多,走路摇摇晃晃的人也越来越多。都市的心湖在盐碱化,硬且苦涩,不相信眼泪,更没有动情而怜悯的眼泪。 一次偶然的野外漫步,使我看见了一棵树,一棵春天的风中之树。 风来了,从我的身旁刮过,我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我抱着树,紧紧依偎着。风越刮越大,雨也来了,一群鸟猛地钻入树冠中,树成了我们的天和地。我们不走,树却像有急事般,把头摇得呼天抢地,它从雨中汲取生命的营养,直到夜色苍茫
10、,一群群的鸟雀叽叽喳喳飞离,犹如后山坡上的果园里黑色的山雀一哄而起。雨停了,树止住了脚步,我们却该回家了。月牙儿出来了,遥远的星河泛着白光,树木在星光下闪烁,它的根躲藏在被雨水浸泡的大地中,一片昏暗。树干挺拔的躯体在夜的神秘中,仿佛传说中一尊敬畏的神。 当阳光在天空中绽开,神鹿们安详地休憩在树下, 此时的它们显得那么干净,那么美丽。一只蝴蝶落在它们带有白色圆点的背上,像一片柔软的叶片被风吹动。 然而,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这棵树。一棵在雨中走动的树。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被种下抑或是被风或鸟衔落下的一粒种子,树干挺拔雄伟,浑身披满了青苔,湿漉漉的仿佛水浸过一般,虽然被数以万计的人注目和抚摸,它依
11、然冠盖群芳,呼风唤雨。一种天然得有点傲慢的姿态。即使千年它倒下了,在地下,在水中,风化为煤或重生为风。水在它的周围静静地流着,它用身躯改变了水的姿势。如果有流水从它身上滑过,在它的胸部,可能又会长出另一棵小树, 那小树颤颤地站了起来,临风起舞,搅动起叮咚的水声,风铃般在山坳回荡 。当人们踏着漫水匆匆而过,一个趔趄,便弯腰或伸手去抓住那棵小树,于是,树变成了桥,所以老树和小树被人们记忆,牵挂。 我怀想着沉在水底的那些树。我觉得它们真正的气韵和美就是沉静,沉静得一睡千年也不喧嚣浮华。它们巧夺天工或大气磅礴,行走在哪儿就和那里的山水,花草鱼虫融在了一起。水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山浓了又淡,淡了又密,而
12、那些风干或沉在水中的树,总是藏静于心,大智若愚,只被风和水亲昵着。风和水永远活着,大树和小树就永远活着,老树生花,树真的是成 精成神了。水声淙淙,树影婆娑,瀑布雷鸣,一切都像一个纵情的少年把性情拨弄得如四季的风,树在风中旋转和奔跑,活一千年,死一千年,朽一千年,再生,永远不死! 一棵树在雨中行走,而我不能。我真的不能吗?当生命仅仅被活着所用,漫长的光阴又有何用? 而当暮色漫进衣襟,谁在风雨里懊悔? 金色的红狐爬上树梢,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漫山的树林里只传来孤单的风声。 (本文有删改) 【小题 1】我 ”为什么需要 “一次小鸟破壳般的突围 ”?( 4分) 【小题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
13、画线句。( 3分) 【小题 3】解释 “而当暮色漫进衣 襟,谁在风雨里懊悔? ”的含意。( 2分) 【小题 4】结合全文,简析 “树 ”的品质特征。( 5分) 答案: 【小题 1】 “我 ”虚情假意,伪饰自己的情感 ,失去了自我。( 2分) “我 ”力图改变,却缺乏足够的力量。( 2分) “我 ”失去了人生价值的追求。( 1分) 在工业化时代, “我 ”和很多人一样,内心变得冷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1分)(根据各要点分数给分,最高可得 4分) 【小题 2】 运用拟人的手法,用 “起舞 ”来表现小树因为长得不牢固,随风摇摆的可爱姿态。( 2分) 运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用风铃的声音来表
14、现小树摇摆 所掀起的水波声之动听。( 1 分) 【小题 3】等到了垂暮之年,一个人会因为 “被活着所用 ”,未曾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深感悔恨。( 2分) 【小题 4】 树顽强地与风雨作斗争,在斗争中成长。 具有奉献精神,无私地担当起保护其他生命的责任。 呈现天然真实的生命状态。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沉静质朴,具有亲和力。 (答出 1点得 1分 ,2点得 3分, 3点得 5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第 段中 “假话像水雾中的塑料花摇曳多姿,矫情被包装成各种各样的面目招摇过市,以适应活得舒服的本能需求。心中想长出一片绿叶或属于自己的一扇窗口, 却淹没在都市人肉物欲的丛林里 ”, “因为
15、,当下的书本也在迅速地干涸化。工业化、城市化覆盖了一切,它几乎像一条条强制装配的流水线,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搅进、吞没 ”“ 都市的心湖在盐碱化,硬且苦涩,不相信眼泪,更没有动情而怜悯的眼泪 ”这些关键句加以揣摩,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 “那小树颤颤地站了起来 ”可以确定拟人的手法, “风铃般在山坳回荡 ”为比喻。组织答案:时要先点明手法,再分析概括特点与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 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抓住前面 “我真
16、的不能吗?当生命仅仅被活着所用,漫长的光阴又有何用? ”这两个反问句就能揣摩出这句话的含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抓住,第 段 “风越刮越大,雨也来了,一群鸟猛地钻入树冠中,树成了我们的,天和地 ”,第 段中 “当阳光在天空中绽开,神鹿们安详地休憩在树下,此时的它们显得那么干净,那么美丽 ”第 段中 “树干挺拔雄伟,浑身披满了青苔,湿漉漉 的仿佛水浸过一般,虽然被数以万计的人注目和抚摸,它依然冠盖群芳,呼风唤雨。一种天然得有点傲慢的姿态。即使千年它倒下了,在地下,在水中,风化为煤或重生为风 ”, 第 段中 “我
17、怀想着沉在水底的那些树。我觉得它们真正的气韵和美就是沉静,沉静得一睡千年也不喧嚣浮华 ”,这些关键句子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 : “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 ”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 贵 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 “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 次 矣。及今而不图之,祸
18、将及二君! ”二君曰: “智伯之为人也,粗中 而 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张孟谈曰: “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 之 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 阴谋 ,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 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 “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 ”襄子曰: “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 。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 者 ,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 以 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浙江省 杭州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