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吉林长春第150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吉林长春第150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吉林长春第150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吉林长春第 150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 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在 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 浓墨重彩 的一笔。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 从一而终 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答
2、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 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 D 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依次填 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 _。 _。_。 _, _。 _,而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内圆象
3、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 因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 其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距今约 5300-4000年左右 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 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 对良渚玉琮功 用的猜测不下二十多种 周礼认为它是在礼仪活动中用来祭祀地神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做语句连贯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句段的中心,例如本段谈的是 “良渚文化 ”。 是对良渚文化的说明。 由 “良渚文化 ”过渡到玉琮。 用玉琮出土数量转入功用。 谈玉琮的功用,与结尾相接。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4、( ) ( 3分) A文理科不仅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B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所到之处深受欢迎。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大门,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D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 “老无所依 ”,不要在城市奉献了青春后 “悄然离去 ”,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病句的辨析能力。 “避免 ”“不要 ”否定不当。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否定不当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 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
5、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 谈 人 朱 光 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 “懂得你自己 ”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 “本能 ”。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
6、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 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
7、话 “食、色,性也 ”。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 “美 ”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 “趣味 ”来指 “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 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
8、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 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小题 1】关于 “人 ”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 “懂得你自己 ”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C在
9、进 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 “兽性 ”,还存在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其中, “兽性 ”是心理学家所说的 “本能 ”。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 “食、色,性也。 ”在 “食 ”和 “色 ”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 ,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
10、,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 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
11、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错在 “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不在于 把人简单分类 。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范围缩小, “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 ”错, “整个运动 ”应包括认识和实践
12、两个方面。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词语出现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 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
13、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 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
14、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 可是,到底怎 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 他突发奇想: “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 ”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 了夜
15、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 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
16、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 “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 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恋安逸、畏惧 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子的厌战者形象。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7、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小题 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 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6分) 【小题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 降临的场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当施那夫斯作为普鲁士士兵侵略法国时,遭遇法国游击伏击。求生的欲望使他成了一名逃兵,成
18、为俘虏的念头盘踞在他心中。饥寒交迫的施那夫斯潜入一个城堡,村民误以为是大规模入侵,当即一哄而散。他饱餐一顿之后昏然睡去。醒来时已被捕,但主人公为自己做俘虏的梦想终于实现万分欣喜。(6分 ) 【小题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描绘出一幅令人恐 惧的画面,渲染紧张气氛。侧面表现人物恐惧痛苦的内心世界,与他所向往的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6分 ) 【小题 4】认为可悲: 施那夫斯参加作战却畏惧战争,离开战友,临阵脱逃; 逃跑后还一直想做俘虏; 醒来时被捕,还为自己做了俘虏而满足; 他是一名侵略者。认为可爱: 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他思念家乡和亲人,心中挂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19、 他饥寒难耐,潜入法国人的城堡,只是饱吃一顿,并没有伤害当地的一个百姓; 他不喜欢侵略,厌恶战争。 (8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 “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 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人爱好和平,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 D项, “但他的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人看出 ”表述错误,他内心是坦然快乐的,他觉得自己终于安全了。 B项 “贪恋安逸 ”不十分确切。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第 3段 “
20、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 ”,第 8段 “他突发奇想: 如果我 当上俘虏就好了。 ”,第 10段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第 15段 “ 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 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这些重点句子加以提炼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时就应考虑到环境与人物、情节、小说主题的关系。具体答题时,还应想到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营造了一定的氛围这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吉林长春 150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