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2届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拗断执拗裨益裨将混沌混淆骠骑黄骠马 B复辟辟邪解数解元重创创伤囤积粮食囤 C间或间距东莞莞尔稽查稽首拖沓一沓儿 D靡丽靡然夹道夹袄数说数落倔强倔脾气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脉络里程碑顶顶大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百叶窗戳力同心疾风知劲草 C词藻实名制仗义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D融洽众生相融会贯通口惠而实不至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 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
2、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 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 _教条 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精练以及 /或 B终生精练及其 /或 C终生洗练 及其 /和 D终身洗练以及 /和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 辉煌六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成就展 上,那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大科学家的成果、事迹,都在这里以最贴近普通人的方式系统地展现。 B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
3、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效益和经世致用,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C博尔特刚到体校的时候,训练并不刻苦,常常偷懒,别人跑十圈,他只跑三四圈,只要教练不注意,他就会躲在一边和其他人打闹,是体校有名的 “害群之马 ”。 D吴宇森执导的影片赤壁首播后,反响很好。梁朝伟饰演的周瑜倚马可待,叱咤沙场的镜头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儒将的风范。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并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 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
4、质教育。 C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两岸同胞福祉,提供了切实 可行的法律保障。 D青年干部工作热情高,干劲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所缺乏的,一是理论水平不高,二是实践经验不多。 答案: C 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的 “巧授连环计 ”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三国演义 B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
5、全体现了人没有 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 C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 “病西施 ”,而被断定是 “狐媚子 ”。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屈而死。红楼梦 D故事的结局以悲剧收场:副主教摔下钟塔,未能葬在圣地;伽西莫多从圣母院失踪;埃及姑娘被绞死;甘果瓦救出小山羊,在对诸多疯癫学问发生兴趣后,又回来搞他的悲剧。(巴黎圣母院)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青 山 行 季宇 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
6、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这位 “千古一诗人 ”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 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
7、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 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 “唐名贤李太白之墓 ”,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 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 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 25岁,这是一个风华
8、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和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的梦想,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 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 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
9、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 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 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 “夜郎万 里道,西去令人老 ”、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 “散金三十万 ”、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 “英雄气短 ”的哀叹: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宝应元年,一代大
10、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 的震撼。“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 “白也诗无敌,飘 然思不群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
11、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 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小题 1】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 “不解之缘 ”?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 4分) 【小题 2】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 “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 ”?请概括作答。( 6分) 【小题 4】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 ,请指出两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7分) 答案: 【小题 1】 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于此,这里布满了他的足迹; 当涂的山水激发了李白的诗情,使李白因诗而名; 正是因 为李白的存在,当涂的山水才显得不同寻常。(答对一条
12、给 1分,全对给 3分。) 【小题 1】过渡或承上启下。( 1分)第四段描写青山,第五段接着写青山上的“墓园 ”, 这是承上;( 1分)由对青山墓园的描写引出了下文对李白多次来到当涂生活、创作情况的叙述,这是启下。( 1分)(语句通顺给 1分) 【小题 1】李白的诗歌成就登峰造极不可逾越,他的一生是与诗歌相伴的一生,所以他是幸福的;( 2分) 李白虽才高出众,但时运不济,没有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所以他又是不幸的。( 2分) 【小题 1】示例:( 1)虚实结合( 1分)本文运用了虚实结合 的手法,既描写了眼前所见的 “青山墓园 ”,也写到了由现实的景物触发的联想(李白在当涂的经历以及这里昔日的景
13、物等)。这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李白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 2分) ( 2)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1 分)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中既有对当涂秋景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李白一生的概括和评价,还抒发了对李白的缅怀、仰慕、叹息之情。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使文章感情充沛、自然,内涵丰富,感染力强。( 2分) (语句通顺给 1 分,写到其他的艺术手法也可以,赏析语言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 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 “秋 ”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
14、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 ”,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 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
15、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 “雁 ”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
16、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 “言志 ”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 “景中情 ”与 “情中景 ”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 “景中情 ”,或 “情中景 ”;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 ,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 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小题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西省 南昌 外国语学校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