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薄 b薄 酒刻 薄薄 饼日 薄 西山 B称 chng称 快 称 道 称 誉 称 体裁衣 C贾 g贾 祸商 贾贾 侩余勇可 贾 D削 xu削 减瘦 削削 球 削 足适履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也已成为公众 耳熟能详 的词汇。 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 潜移默化 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
2、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站,黑发人安然而坐, 熟视无睹 。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 上行下效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 “17岁少女拒绝官二代求爱被烧伤毁容 ”的标题充斥着各大报章的版面,再一次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而刺痛敏感神经的关键词无疑又是 “官二代 ”。 近年来,无论是新闻媒体报道,还是网络新闻言论,都有一个明显的现象 标签化。比如,只要提到城管与商贩发生冲突,就是城管粗暴
3、打人;只要车祸与富人有关,就是 “富二代 ”以富欺人;只要公务员与治安案件有关,就是公务员以势压人。总之,只要涉及具有敏感身份的有 “权 ”和有 “财 ”人的报道,公众就会产生大量的联想:特权腐败、权钱交易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问题上的简单做法。 一个偶发的、当事人无意的行 为,贴上富人或穷人身份的标签,就使一个平常的事件变成了一个显示社会分裂的标志性公共事件,使之成为公众宣泄情感的导火索。加之媒体 “标签 ”式的报道,无形中强化并分裂了阶层意识,并由此产生阶层的等级差异。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只能无助地看着部分官员将公共权力化为一己私利,而且诸多类似的社会现象一再发生,无法阻止,并有恶化的趋势。所以
4、,一旦产生贫富冲突、权钱交易等个案,人们便相信它是这些问题的代表,并借机宣泄。另外,主观上人们总是试图将所有发生的事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认识,习惯将研究对象化繁为简,把个别性的、特殊 性的因素归为现有的普遍性的结论,以便清晰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网络社会需要批评者,但必须警惕随意地、标签化式的批评。 【小题 1】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标签化 (4分 ) 【小题 2】简要分析标签化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 (5分 ) 【小题 3】结合文本,谈谈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批评者 (6分 ) 答案: 【小题 1】标签化是一种人们将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的( 2分)认知问题上的简单做法
5、。( 2分) 【小题 1】危害: 将平常的事件变为公共事件并使之成为公众宣泄情感的导火索; 强化并分裂了阶层意识并由此产生阶层的等级差异。原因: 客观存在的日趋恶化的等级差异; 主观上的人们的认识习惯。(每点 1分,答对 4点得 5分) 【小题 1】 要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 以客观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 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要具体分析; 要克服思维惯性,积极思考; 不要随意地、标签化式的批评; 要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每点 2 分,答对其中 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小题 1】此题考查给 “标签化 ”下定义,首先确立中心句 “这其实是一种 认知问题上的简单做法。 ”在加入修饰成分
6、。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文章第三段做大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要注意运用辩证的思维、客观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克服思维惯性、有社会良知和责任等角度答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伤怀之美 迟子建 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黄昏时分 ,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
7、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 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 。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那种人 、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 登别。问起登别
8、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人直接面对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站在室内温泉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 在一起朝我袭来。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 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
9、美的。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 (在水旁的岩石上 )。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与伤怀。 此后,久在城市里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 去年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终于踏上了 一条豪华船。一天黄昏,我独自来到船头的甲板。 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半面江水。这时节有一群水鸟忽然出现在船头不远处,火烧云使它们成为赤色。它们带着水汽朝另一岸飞去,我目随着它们,突然发现它们身上的红色在瞬间消失了,俄罗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风清,水鸟在那里重现了单纯的本色 。真是不可思议,一面是灰蓝的天空和半轮淡白的月亮,另一侧却是红霞漫卷。船长在驾驶室发现了我,便用
10、扩音器送出来一忧郁缠绵令人心动的乐曲。我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独自舞蹈起来。我旋转着,领略着这红白相间的世界的奇异之美。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 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 伤怀之美为何能够打动人心 只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人都遇见过伤怀之美,而且 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 ,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关。 (选自伤怀
11、之美,有删改 ) 【小题 1】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伤怀之 美 ”的特征。 (4分 ) 【小题 2】第 节中说 “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分 ) 【小题 3】请简要说明第 节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 )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 ”,请探究 “珍贵 ”的原因。 (6分 ) 答案: 【小题 1】 人与自然(或 “人、情、景 ”)融为一体; 景物是美的,情调是忧伤的; 突然降临,不期而遇; 具有一种宗教情怀,神圣不可侵犯。(每点 1分) 【小题 1】 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的喧嚣会干扰人用心
12、去感悟、体会自然 之美,人会逐渐变得世俗或庸碌;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逐渐失去对 “伤怀之美 ”的敏感。(每点 2分) 【小题 1】 表现了红白相间的世界(自然)的奇异之美; 与前文 “期待着与你重逢 ”相呼应,为后文 “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 ”铺垫。(每点 3分) 【小题 1】 人、情、景融为一体的情境难得; 人们很难拥有伤怀之美的敏感之心; 无法用金钱衡量; 伤怀之美被世俗的喧嚣淹没; 伤怀之美让人超越庸碌,使人沉静。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
13、,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关键抓住 “可怕过程 ”,可怕在何处,一是人会逐渐变得世俗或庸碌;二是人会逐渐失去对 “伤怀之美 ”的敏感。 【小题 1】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描述这种美,再答与前文、与后文的关系。 【小题 1】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珍贵 ”的原因有五点,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王 澍:我从来没有妥协过 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公民,也是
14、第四年轻的得奖者。普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读书时,王澍以狂傲著称。他曾在硕士答辩时放言: “中国没有现代建筑师。如果有,最多一个半。我算一个,我的导师齐康算半个。 ”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对此,他强调, “我只是要表达,中国建筑界虽然不时有思想的火花和批判的意见,却没有持续和深入,没有积累和传承,永远处于开端。 ” 2000 年以后,王澍不再言辞激烈,只是埋头工作。他说: “我从来没有妥协过。作为建筑师,能够说服别人和自己一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这是一种能力。 ”他曾背着行李,按照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行走,用几个月的时间寻找书中提及的村落。 王澍一直有古典文人著书立说、传
15、道授业解惑的强烈愿望。王澍有几十张古代书画的珂罗版,用来研究传统绘画。进入大学后,王澍开始临帖,最开始是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时至今日,他依然保持这个爱好。 一直以来,王澍都被归为 “实验建筑运动 ”一分子。作为实验建筑的代表人物,王澍曾三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王澍曾经把 6万片拆迁下来的旧瓦带到威尼斯,搭建 “瓦园 ”。中国当代建筑研究学者王明贤回忆: “西方盖一个建筑,是把旧的推翻,用新材料重做,但中国老建筑的旧材料可以继续用,建筑可以再生。威尼斯双年展是很喧闹的地方,可看到 瓦园 ,人们就会变得安静,这是让人沉思的地方,让人沉思建筑到底该怎么发展,城市该怎么发展。 ” 王澍的刻苦、
16、克制与坚持被认为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坚持 “实验 ”十几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完全没有其他建筑师身上出现的 “分裂 ”现象。 很多现代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很突兀,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提醒了整个世界建筑界,中国 有这样一条独特的建筑道路,对世界建筑而言是补充或者新的出路。王澍也表示,有一群建筑师,在做不起眼的建筑,这不是因为他们年轻或者分量不够,而是选择了一条反标志建筑和巨大建筑的道路,自己得奖是对这个群体的巨大鼓励。 “我在学生时代已经很突出了,很多同学很羡慕我的工作状态,但是他们又说,等我赚到钱或等我评上职称了,我就像你一样工作, ”王澍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但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到他
17、们赚够了钱、评上了职称,就已经在另外一条路上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 。 ” 【小题 1】请简要概括王澍取得成功的原因。 (6分 ) 【小题 2】王澍获奖对建筑界有什么深远意义 (6分 ) 【小题 3】如何理解 “但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到他们赚够了钱、评上了职称,就已经在另外一条路上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 ”这话 (6分 ) 答案: 【小题 1】 持续深入的研究,长期的积累和传承; 信念坚定,注重考察; 热爱传统文化; 刻苦、克制与坚持(每点 3分,答出 3点即可) 【小题 1】 提醒了整个世界建筑界,中国有一条独特的建筑道路,对世界建筑是补充或者新的出路; 对那些选择了反标志建筑和巨大建筑的建
18、筑师具有巨大的鼓励作用; 提醒中国建筑界必须持续和深入,积累和传承。 (每点 2分) 【小题 1】 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一个人会越来越远离他的理想; 在理想的道路上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永不妥协。(每点 3分)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王澍取得成功的原因有:持续深入的研究,长期的积累和传承,信念坚定,注重考察,热爱传统文化,刻苦、克制与坚持。 【小题 1】结合文章概括可知对世界建筑是补充或者新的出路,对那些选择了反标志建筑和巨大建筑的建筑师具有巨大的鼓励作用,提醒中国建筑界必须持续和深入,积累和传承。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苏省 苏北 第三次 质量 检测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