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卷.doc
《2011届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卷 其他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1)汤、武非受命,乃 s也( 2分) (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2分) ( 3)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3分) 答案:( 1)汤、武并不是秉承天命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 ( 2)这以后学者没有敢讲明秉承天命、放逐、诛杀一类事情的。 ( 3)于是请求宾客们,准备了一百多乘车骑,要带着门客同秦军拼命。 名句填空。(每空 1分,共 10分) ( 1)古来圣贤皆寂寞, ( 2)连峰去天不盈尺, ( 3)边庭流血成海水, ( 4) ,樽酒家贫只旧醅。 ( 5) ,举类迩而见义远
2、。 ( 6)方正之不容也, ( 7) ,千金散尽还复来。 ( 8) ,开国何茫然。 ( 9) ,乾坤日夜浮。 ( 10) ,奚暇治礼仪哉? 答案: ( 1)惟有饮者留其名 ( 2)枯松倒挂倚绝壁 ( 3)武皇开边意未已 ( 4)盘飧市远无兼味 (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6)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7)天生我材必有用 ( 8)蚕丛及鱼凫 ( 9)吴楚东南坼 ( 10)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罪至罔加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答案: C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姊邪 B是
3、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C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答案: A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略陈固陋 B寡固不可以敌众 C屈平正道直行 D 方正之不容也 答案: C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舍:住宿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通过 C婴金铁受辱婴:绕 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 答案: A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比得软脚病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秦贪,负其强宁许以负 秦曲 C而自令见放为?我为鱼肉,何辞为? D平原君
4、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屈平属草稿未定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上 连平常我 喜欢听的鸟鸣声,也听而不闻了 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
5、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在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屈原虽怀瑾握瑜,却遭到小人的嫉恨,最终被放逐他乡。 B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 定决心, “砰 ”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一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
6、恰当的施工方案。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喧 刎刭之交 趑趄 一筹莫展 B寒碜义愤填膺 矢杀一儆百 C温蠖肉坦负荆欢谑钟鼓馔玉 D 然悲天悯人编撰曲尊纡贵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倨傲( j)缪贤( mio)驽钝( n)弓弩( n)不怿( y) B渑池( min)佯狂( yng)称道( chng)剌谬( c)曩昔( nng) C汤镬(hu)惨怛(d)渣滓(z)濯淖(lo)汶汶(mn) D醴酪( l)汨罗( m)馁虎( ni)猿猱( no)谗谄( chn)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木版年画 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
7、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 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
8、,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 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 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无
9、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 贵财富。特 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 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 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
10、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 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小题 1】下列关于 “木版年画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 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D木板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小题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 ,并强
11、调了它的人文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话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 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小题 3】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 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 D尽管木版年画在 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
12、务之急。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1】 “都是 ”不妥 ,以偏概全 .从全文看木版年画的思想内容不只有 “祈福的愿望 ”,还有最初的 “辟邪 ”内容和后来的 “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 ”,而文中的“理想主义 ”只是针对 “祈福 ”内容的分析。 【小题 2】 D文章说 “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 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 ”,其中 “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 ”仅仅指部分而已。 【小题 3】文章第二段说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 ”,说明木板年画的传统不是不变的。第五 段说 “清末民初 木版年画 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四川省 绵阳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入学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