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漳州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漳州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漳州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漳州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答案: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用眼的正确姿势是答案: D 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外界光线强时,应选用 A大光圈和凹面镜 B小光圈和平面镜 C小光圈和凹面镜 D大光圈和平面镜 答案: B 显微镜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目镜、玻片标本,污点都不移动,则污点在 A玻片标本上 B镜筒臂上 C目镜上 D物镜上 答案: D 即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
2、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水 C维生素 D糖类 答案: C “探究光对蟑螂生活的影响 ”实验中,变量是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光照 答案: C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D 蘑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 C 红树林属于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答案: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 答案: C 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的话,则下列结构
3、相当于发动机的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 B 有 “地球之肾 ”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A 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对光方法是 左眼注视目镜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一片明亮的视野 A B C D 答案: B 以下属于 “呼吸 ”这种生物特征的是 A牛羊吃草 B人体流汗 C鲸鱼喷水 D种子萌芽 答案: C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菠萝不宜在北方栽种,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制约?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答案: C 俗话说
4、“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春天,作物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A一定的水分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适度的光照 答案: B 以下组合都是生物的是 A水稻和钟乳石 B皮球和珊瑚虫 C病毒和细菌 D汽车和珊瑚 答案: C 下列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是 A水稻 B病毒 C玉米 D棉花 答案: B 一株水稻结了许多种子,这属于生物的哪项特征?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长 C繁殖 D能进行呼吸 答案: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个小生态瓶也是生态系统。它们组成均是 A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阳光、空气、水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答案: D 下列各
5、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答案: A 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减少,捕食的田鼠数量下降,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 “农作物 田鼠 猫 ”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答案: C 用显微镜的镜头观察物体时,目镜上有 10和 5,物镜上标有 40和 20,那么所观察的物体最高放大倍数是 A 100倍 B 200倍 C 800倍 D 400倍 答案: D 用下列哪台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漳州 五中七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