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 ) A巷道( xing )烙印 ( lo )百舸 ( g )妄自菲薄 ( fi ) B露脸 ( lu )月晕 ( yn )一瞥 ( pi )罗布淖尔 ( no ) C饿殍 ( f )沽酒 ( g )绿林 ( l )按捺不住 ( ni ) D翘首 ( qio )慰藉 ( ji )炽热 ( zh)博闻强识 ( zh )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或许我们不是很富有,生活中也有过不去的坎,我个人以为不求把人生演绎到美的极致,但求尽心尽力,鞠躬尽
2、瘁,把一个 “人 ”字写得端正一点,仅此而已。 B追忆似水年华,淡然平凡人生,繁花似锦的瞬间,一生成败又何妨。没有一个不凡的人生不在淡淡的生活中感悟至深,没有一个辉煌的人生不在平凡岗位中美轮美奂。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地将阳光裹挟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个多月,家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胁迫下失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的眼睛。 D在 A股惨遭 “腰斩 ”、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备已逾两年的沪深 300指数期货来挽救 A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尘上。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
3、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 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除了亟盼世人支持外,还亟盼社会理解、亟盼法律保护。 C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 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 礴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 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 都难以办成。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 姥姥的端午 王瀛 十余年前的五月 ,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
4、 ,便匆匆离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
5、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 之时, 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 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 ,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惟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 于谁该谈朋
6、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 小弟忽然一句 “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 ”。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 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 “工艺 ”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
7、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 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 2006年 03期) 【小题 1】第 自然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 (4分 ) 答: _ _ 【小题 2】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4分 ) 答: _ _ 【小题 3
8、】文章的第 自然段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 “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 ”,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6分 ) 答: _ _ 【小题 4】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6分 ) 答: _ _ 答案: 【小题 1】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下文的人物刻画,围绕此展开。 【小题 1】( 1)第 自然段画线的内容中的 “一笑白头 ”,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 2
9、)第 自然段画线内容中的 “呆坐 ”,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小题 1】( 1)用美好的想像,再现姥姥年轻时的美丽形象。( 2)从外形上衬托了姥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 3)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 【小题 1】 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 的一生。 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 使作品更具有
10、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人文气息。 明确传达出 “端午 ”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9分) 吕嘉传 太子兴代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国人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 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 。於是天子许之。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 ,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
11、,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 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 “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 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 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参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苏省 无锡市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