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doc
《2010年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 ( 3)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 4)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 5)渔舟唱晚, ; (王勃滕王阁序 ) ( 6)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答案: ( 1)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3)羽扇纶巾 ( 4)金戈铁马 ( 5)响穷彭蠡之滨 ( 6)茕茕孑立 复活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100字左右)( 5分) ( 1)
2、简述聂赫留朵夫贱价出租土地的故事。 ( 2)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到车站见聂赫留朵夫的经过。 答案:( 1)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出租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 ( 2)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在树林里迷了路的卡秋莎赶到聂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她看到聂赫留朵夫 坐在头等车厢里喝酒找乐,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沿月台拼命追去,火车开动了,她仍旧往前跑,直至放声大哭。她真想自杀,可怀里的孩子让她平静下走回家去。 阅读下面
3、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 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孟子 尽心下 注 :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 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辞浅近,听者容易入身;含义深远,教育价值自然就大,孟子把它作为“善言 ”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B孟子所谓的 “善道 ”有两条标准,一是理解掌握不难,二是施行运用的作用广大。 C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注意自身的修养,从主动替别人耕田这样的小事
4、做起,他就具有了君子的操守。 D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很多,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这是世俗之人的通病。 ( 2)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请结合上面选段中有关 “操守 ”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案:( 1) C ( 2)参考答案:我们每个人都要注重自身 修养的提高,凡事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方能推己及人。( 2分)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应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1分)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 A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
5、上。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 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心情非常复杂。(复活) B经过陪审团讨论,终达成一致的意见,即 “认定她有罪,但并非蓄意抢劫,也没有盗窃财物。应该从宽发落。 ”大家都争论得头昏脑胀,所以谁也没有再加一句: “她有罪,但并非蓄意害命。 ”后卡秋莎被送去服苦役。 C当聂赫留朵夫要玛丝洛娃在状子上签字时,典狱长问: “你识字吗? ”她回答: “我不识字。 ”后便用她那有劲的小手很麻利别扭地拿起笔,很严肃很认真地在聂赫留朵夫的指导下画上了相应的字。
6、D聂赫留朵夫决定陪 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E尽管聂赫留朵夫见惯了刑事犯的种种可怕的场面,但当那流浪汉带着嘲笑和蛮横的神气望着他时,他还是感到不好受、羞愧、对不住他们,还有克制不住的厌恶感、恐惧感。 答案: A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5 题。 高贵的灵魂 贝多芬 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 ,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
7、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 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 1810年 5月 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 :“噢 ,人生多美 ,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 ” 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 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8、 罗曼 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 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 ”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
9、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 ”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 “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 们了。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 我觉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他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 ”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
10、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 。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 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 “尊贵 ”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开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 “ 公爵,你所以
11、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 ,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 是的, 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本文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
12、告诉我们这一过 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 “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小题 2】结合文本,概括贝多芬的 “高贵的灵魂 ”体现
13、的那些方面?( 4分) 【小题 3】 “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这段文字可谓是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6分)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2】 用苦难换来欢乐;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不背叛真理; 为人正直,不谄媚权贵 不给侵略者演奏。 【小题 3】 一个人出身的高贵是无法由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却可以由自己决定。( 2分) 贝多芬出身子平民,但他凭借对音乐的喜爱与执着,克服命运的不公与生的不幸,创作出感动、震撼世人的交响乐曲,用苦痛换来了欢乐,而且他心向自由
14、,蔑视权贵,热爱祖国;( 2分) 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2分) 生活中的我们出身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不要计较出身的高低,更应注意在意志、修养等方面提升自己,也使自己的灵魂高贵起来,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2分) 【小题 1】 A项错在 “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原文第三段是说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不能达到那样。 B项错在 “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原文第四段说 “君王和亲王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 -而当像我和歌德这
15、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 ”可知肯定了歌德的伟大。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这么近,那么远 刘 璐 我坐在窗前写东西。拎着纸和笔走过城市的每个角落,不停地写。因为我知道,城市就要完全变样,这种改变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侵蚀原本该有的宁静和安详。 眼前一切熟悉的陌生着,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房间后面的一片旧民房在不久前市政府的 “消灭城中村 ”活动中终于全部被拆掉了,此时我坐在窗台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不过,要不了多久,一定会有一群又一群的勘察人员来到这里,然后是一队又一队的建筑工人,最后就是一排又一排的高
16、楼大厦。高楼的下面会开起各种各样的商店,从酒吧到舞厅。夜晚,这里会亮起炫目的霓虹,那是一种和纯 朴无关的奢华夜景。街上会走来形形色色的男女,他们在深夜的疯狂嘶吼将搅乱我原本安然的梦境。 我感到有什么东西从我的生活中突然地抽离了,或者什么东西突然地袭入了我的生活。我感到深深的恐惧。 窗口吹来的风弄乱了原本安静地躺在鬓角的发丝,我腾出手整理前额。微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一把又一把的标尺侵入我的视野。这跟我预想的毫无差池。我再也听不见窗台前面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天黑时他们的母亲焦急却又慈爱的呼唤声。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面目全非,我知道。 学校门口的河水,已经由浅绿变成了深绿。水藻如同学生们课桌上
17、的试卷般 疯长,刺鼻的气味也从校门口蔓延至整个校园。而城西的造纸厂依旧日夜不停地生产出洁白的纸张。 城市缄默的往昔,沉入斑驳的流光中,化做一缕青烟。 拥挤的街道上 “爬 ”满了如同蚂蚁般的汽车,从轿车到大卡,从大众到宝马。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坐在爸爸的 “凤凰大卡 ”上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天似乎总是很蓝,空气也好得让人感动,就连那叮叮的车铃声也异常的清脆动听。而我总是快乐地唱着歌,或者幸福地听着爸爸讲故事。可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都回不去了。我只能一脸茫然地继续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在这个到处 都是立交桥的城市 “爬 ”上去又 “爬 ”下来,机械而又无奈。 我不
18、禁在想,是否真的有一天,这个城市会变成由几百层的高楼和无数的立交桥组成钢筋水泥的森林?到那个时候,是否会有许多 “可怜 ”的人 “可怜 ”到从来到这个世界到告别这个世界都未曾见过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不得而知。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怜悯而驻足。除了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只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依然会柔软地想起那个曾经温暖过你的小城,熟悉而又陌生 (选自读写月刊 2009年 1-2合刊,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虽然对拆成废墟的旧民房感到惋惜,但是又对将要建成的排排高楼大厦充满了深深期待。 B在 “爬 满
19、了汽车 ”的情境中追忆坐在 “凤凰大卡 ”上的快乐日子,表现了作者对过去那种简朴而又幸福的生活的眷恋。 C文中最后一段 “熟悉而又陌生 ”,既与第二段的 “熟悉的陌生着 ”相互照应,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D面对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作者感到 “恐惧 ”,写下此文,意在表达能够回到过去那种宁静、安详、纯朴的生活的愿望。 E文章标题 “这么近,那么远 ”言 简意丰,短短六字,概括地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及其引发的困惑和忧虑。 【小题 2】文中画横线处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答:_ 【小题 3】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虽然带给人们诸多的便捷和
20、舒适,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问题。请结合文本,探究现代文明有哪些负面影响。( 6分) 答:_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文中划横线处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 1分),通过洁白纸张的不停产出与刺鼻味道不段蔓延之间的对比( 1分),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 1分),却严重的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分) 【小题 3】结合文本可以看出,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破坏了宁静、安详的的生活氛围;疏远了亲近、温情的人际关系;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 (“抽离 ”袭人 ”);损害了和谐共存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上四 点,能答出三点即可,少一点扣 2分;如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福州 协作 校高二 下学 期期 联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