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卷.doc
《2010—2011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 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名句填空(共 12分,每空 1分) ( 1)总角之宴 _。 _,不思其反。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_。 (3) 宁溘死以流亡兮, _。 ( 4)飞湍瀑流争喧 , _。 (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_。 ( 6)无边落木萧萧下, _。 ( 7) _,蓝田日暖玉生烟。 ( 8) _,此时无声胜有声。 ( 9)东船西舫悄无言, _。 ( 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_, _。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戮 (l)力团箕 (j)忤( w)视夜缒( zhu)而出 B颓圮 (p)贾人 (g)青荇
2、(xng)变徵( zh)之声 C着( zhu)衣玳( di)瑁鱼凫( f) 妖童媛( yun)女 D敛裾( j)修禊( q)悄( qio)然夙( s)兴夜寐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圜葳蕤脍灸人口少长咸集 B 目伶俜契阔谈 否极泰来 C樊笼遒劲计日成功肆无忌惮 D癸丑枕藉呕哑嘲哳枉废心机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牛年除夕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又将迎来虎年的除夕夜。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
3、,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
4、积极响应,在不 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 9分,每题 3分) 宋代文人的拐杖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们的笔下,拐杖寓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 人们早就使杖这个原本简单的生活用品人格化了。人们从它身上引申出了品德等喻义,从它身上获得启示;这些品德之类的喻义,正是中国古人爱杖以及 “杖文学 ”众多的基本原因之一。 汉代文人言杖,常把杖比作君子、圣贤,杖被附加上了戒慎、克制、节欲以及认真助人、忘我助人的德行,以此强调其扶持、辅佐的作用,提示人们应当从用杖中体会到任用贤人之重要。魏晋唐人除了继续将杖与扶持、
5、辅佐之类相联系外,又将劲直、高节、逍遥和杖联系了起来。 到宋代,有的人继续申说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在魏晋唐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含义。张九成、黄庭坚 强调了忠信笃恭、内圣、廉、直、节。最能典型地体现宋人观念的,则是蔡戡的邛竹杖歌,其后半首曰: “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城红。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横挑斜倚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赋杖以节操、脱俗、闲适、飘逸的个性,正是宋人写杖的最大特色。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观念整合、沉淀、定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普遍的内敛倾向使各种纷扰的观念、骚动的心理被普遍的宁静之美、逍遥之求所代
6、替。程颢的诗秋日偶成最具典型: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种有别于唐人专重功名富贵的 “男儿观 ”,代表了宋代文人人生态度的新内容。 宋人这种人生态度,也体现在对杖的品德等喻义的解说上。在宋人笔下,杖的戒慎启示、扶持、辅佐功能、贤人之喻明显淡出,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代文人的入世意识、政治主人翁意识的淡化。宋人的杖主要是用来显示一种脱俗、逍遥、闲适的情怀。 与这种人生态度和情怀相应的,是他们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喜爱之杖,在材质上都偏爱来自山野自然的植物。他们还非常喜欢给杖加上枯、曲、瘦、短、轻等形容词。 可见,宋人爱
7、写杖,正是其人生态度、审美心理的外化表现,他们使杖有了丰富的文化附着。 所以,宋人常可通过杖来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借助它去表达人生感悟。如苏轼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竹杖芒鞋与马的比较中,作者体会到不受宦事羁绊的轻松自由。 由此可见,宋人对杖及写杖的偏爱是在中国文化富有连贯性的演化中,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随着文人心态、旨趣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 【小题 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 A中国古人之所以爱 “杖 ”,是因为从 “杖 ”身上引申出来的喻义给人以启示。 B宋代文人对 “杖 ”的含义的创新是在对前人否定的基础上完成的。 C宋代文人喜爱选择
8、山野自然植物做 “杖 ”的材质是源于他们的审美情趣。 D苏轼借笔下的 “竹杖 ”“芒鞋 ”表达了自己不受宦事束缚后轻松、潇洒的心境。 【小题 2】下面各句诗词中最能反映文中所说的宋代文人的情怀的一项是 ( ) (3分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 B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 【小题 3】不能作为宋代文人喜爱写杖的原因的一项是 ( ) (3分 ) A因为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由积极入世转向一种脱俗、逍遥、闲适的情怀,而这种情怀与宋人赋予杖的寓意是吻合的。 B杖的取材和外形特点体现
9、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C宋人常可通过杖来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借助它去表达人生感悟。 D在宋人的笔下,拐杖寓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 答案:【小题 1】 B【小题 1】 B【小题 1】 D 【小题 1】【小题 1】 【小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 官 ”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的指引。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盛宣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 “大事 ”,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
10、部尚书。他因办 “大事 ”卓有成效而至 “高官 ”,反过来又利用“高官 ”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 “大事 ”的发展。可以说,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 19世纪 90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 部分地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企业。他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新兴企业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将一事无成。那些皓首穷经的学究们绝不可能去搞机器技术和企业管理,科举所取之士对此一窍不通。那么,新式人才从何而来?盛宣怀认为,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聘用洋师只是暂时的、
11、短期的。之所以如此,煤铁矿藏 “实以开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 ”。基于这种认识,盛宣怀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带有训练班性质的学堂。比如办电报局 时,他在天津、上海等地办有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也办有附设的学堂。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等方 面都只注重实用,理论和基础知识则不求系统,属于非正规的训练班。盛宣怀是一个有心人, “精细为群僚之冠 ”,他对这些训练班及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办正规学堂的准备。 1895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 北洋大学堂。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办教育时也以 “学以致用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辽宁省 开原 中高 第三次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