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高钙奶 ”中 “钙 ”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 “高钙牛奶 ”是宏观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钙都是指元素, B正确, A、 C错误。这些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故 D错误。 考点: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B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左侧玻璃管口产生气泡 D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低于试管内液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缓缓推进活塞时,试管内的气
2、体数量增加,气压增大,试管内的水会在大气压力下进入玻璃管,引起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故本题选 B。如果是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则试管内空气被吸入注射器,引起试管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通过玻璃管进入试管,此时能看到左侧玻璃管口产生气泡。 考点: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 、 、 可通过分 解反应实现 B转化 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转化 、 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工业上利用化学变化大量制取丙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此题,需先找到 “突破口 ”。反谓 “突破口 ”是指根据题目条件最
3、容易推导出结果的地方。本题中 “丙是常见的气体 ”即是突破口。根据初中化学所教内容,常见的气体是氧气。即丙是氧气。再根据 “甲、乙都只含两种元素,且组成元素相同 ”,结合甲可以转化成乙,且甲、乙都能转化成氧气,不难得出为甲过氧化氢,而乙为水。 A、转化 、 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实现、转化 可通过分解水实现, A正确。 B、转化 可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实现,此为化合反应, B 正确。 C、转化 、 中,氢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正确。D、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靠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此为物理变化。 D错误。 考点:物质的推断 航天科技测知金星大气层中的某种气体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且碳元素的
4、质量分数是 52.94%,则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A CO B CO2 C C3O2 D C2O3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别计算出四个选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并与题目条件较对即可得出答案:。四个选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A、 42.86% 、 B、 27.27% 、C、 52.94% 、 D、 33.33%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 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与臭氧都属于氧化物 B氧气与臭氧化学性质相同 C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D相同质量的氧气比臭氧中含的原子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化物是指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氧气与臭氧都只
5、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与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相同。错误。 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氧气与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相同质量的氧气与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但含有的分子数目不同,氧气含的分子数比臭氧含的分子数多。故 D错误。 考点:氧化物、化学变化、分子等概念的理解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答案: AB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A中只含一种分子(一个该分子是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的)。符合要求。 B中也
6、只含一种分子(一个该分子是由两个相同原子 构成的)。符合要求。 C中含有两种分子, D中含有三种分子,都属于混合物。 考点:从微观上认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 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任何分子都在不断运动,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因为运动而相遇,才能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白烟是固体小颗粒,所以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A、 B、 C都正确。反应后由于气体数量减少,瓶 内压强变小,故 D错误。 考点:分子的性质,实验结论
7、的推理 维生素 C( 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 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 C由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 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 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112 C维生素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 D维生素 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4.5%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 6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 6个氧原子构成的只是一个维生素 C分子,而不是维生素 C这种物质。故 A错误。 B、维生素 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8: 166=9112, B正确。 C、维生素 C的相对分子
8、质量为 126+18+166=176,正确。 D、维生素 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176) 100%=4.55%, D错误。答案:选 AD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丁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没变,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丁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除质量不变外,还需满足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这一要求,题中并没说明丁物质具备这一作用,所以丁不一定是催化剂。 B错误。
9、从题中能知道:丙物质的质量反应后增加了,甲、乙物质的质量反应后减少了。由此可分析得出,丙物质是反应的生成物,而甲、乙物质是反应物,该反应可表示为:甲 +乙 丙,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正确。由于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丙必是化合物,所以 A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甲、乙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 D选项没有指出 “参加反应的 ”,所以 D不正确。 考点:催化剂,化学反应类型判断,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
10、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原子得失电子主要看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地说,如果最外层电子数比 4小,那反应中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相对稳定结构,如果最外层电子数比 4 大,那反应中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相对 稳定结构。所以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相当密切。故选 D。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化学方程式 S+O2 SO2能提供的信息是 A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每 32份质量的硫与 16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8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的信息有: 1、反应物、反应条件及生成
11、物; 2、各物质的质量比; 3、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4、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即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等。 A、错误,方程式中的 “+”应理解成 “和 ”的意思。 B、错误,方程式表示的是物质,并不是元素。 B若要正确,应表达成: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错误,氧气的质量应为 32 份,生成的二氧化硫应为 64份。 考点: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 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最严重 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 C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铁丝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
12、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正确,因为外焰部分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B、错误,因为呼出的气体成分为氮气与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都不能支持燃烧,木条不会燃烧更旺。 C、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是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小液滴,由于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就为白烟。 D、错误,铁丝在纯氧中才会燃烧,在空气中是不可能燃烧的。 考点: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朝向手心,瓶塞应该要倒放, B 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
13、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D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 PM2.5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及可吸入颗粒物,现在将臭氧也作为大气污染物而列入空气质量预报范围。 D选项中的 PM2.5是指直径为 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的范围。对照上述可知,本题选 C。 考点:大气污染物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 B蜡烛的燃烧 C动植物的呼吸 D食物的腐烂 答案: B 试题
14、分析:缓慢氧化是指进行的很缓慢的氧化反应。蜡烛燃烧,反应很剧烈,发出光,放出大量热,所以 B不属于缓慢氧化。 考点: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判别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氧 C铁 D铝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中氧、硅为非金属,铝、铁为金属。故本题选 D。 考点:地壳中元素含量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作切割工具。在 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1 C -3 D 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列式计算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 X (
15、 +4) 3+ 4X =0 求得 X=-3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计算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液态空气 B水 C二氧化碳 D四氧化三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每个氧分子中含有且只含有两个氧原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除氧分子外,还含有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正确。 中除含氧原子外,分子中还含有氢原子,故错误。 中除含氧原子外,分子中还含有碳原子,故错误。 中除含氧原子外,分子中还含有铁原子,故错误。综合起来,答案:选 A。 考点:物质的构成 火山灰中含有高浓度的氟,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
16、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9 C氟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 19 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氟为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同时也是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正确。 C、根据 B中的分析知,核外电子数应为 9, C错误。 D、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但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克,而是 “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 考点:元素信息的识别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C空气中含有稀有
17、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大约是:、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D中氮气 78%、氧气 21% ,这些都是按体积来计算的,不是按质量。故选 D。 考点:空气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填空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图 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图 2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图 3 氢气的检验 ( 1)图 1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集气瓶中未预先加少量水,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 2)图 2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