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锦州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锦州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锦州卷)化学(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锦州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汁 B米饭腐败 C黄瓜切段 D蔬菜清洗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西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把西瓜中的汁液压榨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米饭腐败的过程中,米饭中的有机物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切断黄瓜的过程中,只是黄瓜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清洗蔬菜的过程中,只是把蔬菜上的灰尘等物质洗下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实验现象,例如,发光、放热、状态
2、和形状变化等,但是这些现象只是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直接依据,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直接依据是 有新物质生成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1.5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Cl BaCl2 Na2SO4 B CuSO4 KNO3 NaCl C Na2SO4 Na2CO3 NaNO3 D Na2SO4 NaCl H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 pH为 1.5的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 A、 BaCl2和 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 CuSO
3、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 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和 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Fe Fe2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溶液 加入足量的 Zn粉,过滤 D NaCl
4、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 CaCl2溶液,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Fe和 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FeCl2溶液和 CuCl2溶液均能与 Zn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Na2CO3溶液能与适量的 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5、,故 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H2O H2+O2 C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1: 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实验说明水是由由氢氧元素组成,故 A错误;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6、,故 B错误; C、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 C 正确;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1: 2,而不是质量比,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电解水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验,学生应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并学会利用气体的性质来检验气体是解答的关键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 B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C发霉的大米,煮熟后安全使用 D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故 A错误; B、
7、碘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元素,所以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故 B正确; C、发霉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所以发霉的大米,煮熟后也不能使用,故 C错误; D、地沟油含有致癌物质,所以不能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人体的元素组成 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蔗糖 D食盐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8、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A、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导热性 C金属的
9、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至于金属是否导热不需要考虑故答案:为: B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此题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物理性质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碳原子以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了金刚石、石墨和 C60等物质不正确
10、B、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例如通常情况下都是固体,但是颜色不相同不正确 D、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不正确 故选: B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 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 -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
11、胀冷缩 -原子体积改变 C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是因为人体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气味故 A正确; B、原子间有间隔,间隔受热变大,遇冷变小所以,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不变故 B不正确; C、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是由于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 C不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故 D不正确 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
12、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各组气体,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 A氧气和空气 B 甲烷和氮气 C二氧化碳和氮气 D一氧化碳和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没有变化,故 A正确; B、甲烷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氮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C错误; D、一氧化碳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氧气具有助燃性,
13、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使燃着的木条无变化,一氧化碳、甲烷都能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石墨、氯酸钾、石油 B铜、氧化镁、铁锈 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液态氧、干冰、空气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石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氯、钾、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 B、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镁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故 B对; C、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14、;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错; D、液态氧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对 故选 B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 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测溶液 pH C点燃酒精灯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镊子或药匙,故 A错误; B、测定溶液的 pH
15、 时, pH 试纸不能直接伸入待测试剂内,会对试剂造成污染,正确的方法是将一张 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pH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 pH值,故 B错误; C、点燃酒精灯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故 C正确;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引起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故 D错误 故答案:为: C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 -酒精灯;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填空题 ( 1)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 、天然气等 ( 2)氯化
16、铵固体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两种产物均不支持燃烧,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的作用此幕布能防火的两点原理是 和 ( 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急增以及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气中的 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 ,对人类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答案:( 1)石油;( 2)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需要吸收热量,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氯化铵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使幕布与 空气隔绝( 3)二氧化碳,酸雨 试题分析:(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 2)由题意
17、可知,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此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生成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此幕布能防火的两点原理是: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需要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和氯化铵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使幕布与空气隔绝; ( 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急增以及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酸 雨,对人类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种类、铵盐性质、物质燃烧条件,酸雨的形成等知识难度
18、不大,是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图所示,依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 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用、或 =表示 ( 2) t3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比) ( 3)甲中含有少量的 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 的方法 ( 4) 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分别降温到 t1 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用、或 =表示) 答案:( 1)乙甲 =丙(或甲 =丙乙);( 2) 1: 2: 3;( 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4)丙乙甲(或甲乙丙) 试题分
19、析:( 1)从 t1 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1 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 =丙(或甲 =丙乙); ( 2) 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即 100g水中最多溶解 50g甲,所以 t2时, 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50g: 100g: 150g=1:2: 3; ( 3)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 ( 4)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后
20、溶解度变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所以仍然是 100g,从 t2 降到 t1 时,甲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大,所以甲析出的晶体比乙析出的晶体多,所以降温后甲溶液的质量最小,乙次之,丙溶液质量最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根据溶解度定义解决一些问题,知道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熟悉物质提纯的方法 6月 12日端午节,妈妈带小凤去市场购物,在选购衣服时,小凤用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很轻松地帮妈妈区分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三种不同材质的衣料她使用的是 的方法在妈妈购买的纯棉 T恤、塑料整理箱、顺丁橡 胶底运动鞋、腈
21、纶背包等物品中,小凤指出其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答案:燃烧闻气味;纯棉 T恤 试题分析:棉纤维燃烧时,能够产生燃烧纸张的气味、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味道、合成纤维灼烧时有特别气味,所以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三种不同材质的衣料可使用的是燃烧闻气味的方法;纯棉 T恤属于天然材料,而塑料整理箱、顺丁橡胶底运动鞋、腈纶背包都含有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从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 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3年 3月 22日是第二十一届 “世界水日 ”,地球的表面虽然 70.8%
22、被水覆盖,但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让我们爱护水,从了解水开始 ( 1)居民生活所需净水,主要靠自来水厂供给,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 3)人类不仅面临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且面临水体污染的危害,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填选项) A工业废水经过处理 ,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B生活中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 C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D退耕还林,恢复湿地生态 E在河两岸兴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答案:( 1)吸附悬浮物,使之沉降;( 2)肥皂水,煮沸;( 3)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辽宁 锦州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