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
《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 B(带解析) 选择题 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变音钟 ”是说明钟的声音是变化的, “高亢 ”说明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这是由于燃烧的香火越旺,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造成的 故选 D 考点:音调与频率 点评:本
2、题考查声音特征,此题要抓住描述声音变化的关键字词进行分析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9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100欧,电流在 0.1安 0.4安之间时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保持不变 B电子元件处于正常 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3.6瓦 C当 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为 1:1 D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 12.5欧70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从图象可知,电子元件的电阻是在变化的,故 A错误, 当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时,电路
3、电流最小, B、为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故 B 错误 C、因为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所以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两端的电压之比就等于两电阻之比,无法判断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关系,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两端电压的关系故 C错误 D、电路电流最小为 0.1A,电子元件两端的最小电压为 2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 电路电流最大为 0.4A,电子元件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4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 12.5欧 70欧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电功率的计
4、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电阻、电压、电功率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计算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范围,重点是学会根据图象分析问题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C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磁场方向有关 D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导体在运动,结果是产生了电流,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 A正确; B、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都有关,故 B错误; C、与 B同理,故 C错误; D、产生感应电流要具备三个条件,即 “闭合的电路
5、”、 “一部分导体 ”、 “切割磁感线运动 ”,只做运动,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电磁感应 点评:对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点要掌握清楚 密度 8.9g/3的实心铜块和密度 2.7g/3的实心铝块质量相等,将它们浸没在足够深水中,铜块所受浮力为 F1,铝块所受浮力为 F2,比较它们的大小,正确的是( ) A的 F1 F2 B F1 F2 C F1 F2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 , , , 浸没在水中, , 铜块排开水的体积小于铝块排开水的体积; , 铝块受到的浮力大,即 故选 C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密度公
6、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与掌握,关键是根据密度公式确定两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变化关系 为了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与零线,应该用测电笔去辨别,决不能用手直接去接触电线,这是因为( ) A手接触火线时,手不会发光,无法辨别火线 B手接触零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大,人体会触电 C氖管发光时,一定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 D氖管发光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人体不会触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当手接触火线时,由于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 220V,而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V,因此手直接接触火线,人会有生命危险; B、手只接触零线时,由于零线与大地之
7、间的电压为 0,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 CD、用测电笔测量火线时,加在测电笔和人之间的电压是 220V,测电笔和人是串联的,串联的电阻起分担电压的作用,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测电笔的电阻很大,分担的电压很大,人分担的电压很小电流很小,电压不高于36V,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故选 D 考点:测电笔的使用 点评:( 1)掌握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 220V,火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是220V,零线和大地之间的是电压 0V ( 2)测电笔的正确使用,如何辨别零线和火线 ( 3)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B所有热机都是用汽油
8、作燃料 C汽车排出的尾气全部是有毒气体 D蒸汽机一定是用蒸汽作燃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热机在使用时会排放出一些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所以 A是正确的; B、汽油机燃烧汽油,其它热机有的燃烧柴油,有的燃烧煤,还有的燃烧氢,所以 B是错误的; C、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有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也有水蒸气等无毒气体,所以 C是错误的; D、蒸气机是用煤作为燃料的,所以 D是错误的 故选 A 考点:热机;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热机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的观察和思考;热机是初中物 理热学的一个难点,需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
9、“白雾 ”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 A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 B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 C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 D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 “白雾 ”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 这主要是因为: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 冬季干燥、寒冷,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 B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用
10、液化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从物理走向生活 如图 1所示,有一个圆柱体 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 2中的( )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 U 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左边在 2f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圆柱体的右边在 2f以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且右边的像 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 B图 故选 B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应用,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
11、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中,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 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 故选 B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中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
12、射;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般是在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大,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实验题 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 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实验甲: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 A处和 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实验乙: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 A 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 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图。(填 “甲 ”、 “乙 ”) ( 2)甲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乙组实验可
13、以得出的结论是 _。 ( 3)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 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填编号) 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时,通过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研究电流大小与电阻的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 答案:( 1)甲 ( 2)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物体的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3)距离长短(或 “距离 ”) 试题分析:( 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必须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速度不同,速度的不同是通过小球在斜面的位置来体现的,符合条件的是甲图; ( 2)通过
14、甲图可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通过乙图可得到的结论是: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3)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属于转换法的思想, 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是类比的方法; 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时,通过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利用转换法的思想; 研 究电流大小与电阻的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利用了控制变时法。 故填 。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点评:(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用转换法表示动能的大小; ( 2)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的速度相同,越高自由
15、落下时,到达地面的速度越大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和 B,将 A和 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 A的一侧观察。 ( 1)点燃蜡烛 A,调节蜡烛 B的位置,当 时 , B的位置即为 A的像所在的位置。 ( 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不能进行,因为_. 答案:( 1) B蜡烛与 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 2)到镜面之间的距离 大小 ( 3)无法找到像的准确位置或无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16、试题分析:( 1)点燃蜡烛 A,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前后左右移动蜡烛 B,当蜡烛B和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时, B的位置即为 A的像所在的位置 ( 2)实验时,直尺是为了测量物像 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 3)用玻璃板进行实验,能同时发现物体的像和代替物体像的物体,用平面镜则不能,所以不能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完成实验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常是中考出题的热点,总结有如下考点,请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 1)选择什么作为平面镜:玻璃板 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为了准确确
17、定像的位置 ( 2)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要求:完全相同 为什么选择两只完全 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3)实验中玻璃板怎样放置:垂直于桌面 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 4)蜡烛的像能否用光屏接收到:不能 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 5)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确定像的位置 ( 6)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 7)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 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
18、反射面的原因: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 8)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 多次实验要改变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 ( 9)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 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 ( 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 11)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 小明和小亮利用下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 1)根据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可知 ,电表甲应是 表。 ( 2)实验中他们检查电路 无误后闭合开关 ,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如图) ,计算出被测电阻 R= 。 ( 3)完成了上步计算后小明认为实验就完成了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湖北省 黄冈 教育网 九年级 中考 模拟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