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九年级12月反馈练习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九年级12月反馈练习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九年级12月反馈练习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九年级 12月反馈练习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冰冻三尺 B海水挥发 C死灰复燃 D玻璃破碎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冰冻三尺、海水挥发、玻璃破碎都是物质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死灰复燃是化学变化。选 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将一定量的乙醇 (C2H5OH)和 O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2、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的质量 /g 4.6 X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 /g 0 0 Y 4.4 2.8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表中 Y的值为 5.4 B.在该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3: 2 C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为 9.6g,则无 CO生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表中各值可知,乙醇和氧气为反应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生成物,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反应后生成了一氧化碳,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CO2+CO+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
3、知此反应为氧化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以及反应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1:1,计算可以得 Y值。 设完全反应时用去氧气的质量为 X,生成水的质量为 Y。 根据化学方程式 C2H5OH+3 O2 CO2+CO+3H2O 46 96 54 46g X Y Y=5.4g;故 A正确。 X=9.6g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为 9.6g,则无 CO生成。 故本题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氧化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较大。 我们吃到的味道鲜美的鱼是这样烹饪出来的:将洗净的鱼煎过后,再加入少许食醋、料酒、生姜、葱、食盐等加热。共热时能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食醋中乙酸(
4、 CH3COOH)与料酒中乙醇( C2H5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 CH3COOC2H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6:1 C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乙酸的化学式 CH3COOH可知,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 A正确;由乙醇的化学式 C2H5OH可知,则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6): 16=12: 3: 8,故 B错误;由乙酸乙酯的化学式CH3COOC2H5可知,则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
5、素组成的化合物, C说法不对; D、由于乙酸乙酯具有固定的组成,化学式为 CH3COOC2H5且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D错误。选 A。 考点:化学式;单质和化合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明确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类别的判定是解题关键。 某气体由 H2、 CO2、 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 A一定含 H2,可能含 CO,一定 不含 CO2 B一定含 CO,可能含 H2
6、,一定不含 CO2 C一定含 CO,可能含 CO2,一定不含 H2 D一定含 H2、 CO,一定不含 C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各根据三种气体的性质可知,氢气与一氧化碳都可还原氧化铜,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两者中的一种或都含有; 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只能确定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不能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故选 B。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 点评:知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氧化铜还
7、原为铜并生成二氧化碳是解题的关键。 “归纳与比较 ”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 CO2与 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 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 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 2个氧原子, 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故 A说法正确; CO2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O难溶于水,
8、但能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性质决定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 C错;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 “温室效应 ”;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选 C。 考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已知: 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是天然气中最主要的 成分。请分析 A、 B、 C、 D、 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D是 CH4、 A是 H2O2 B D是 CH4、
9、A是 H2O C B是 H2、 C是 O2 D B是 O2、 E是 CO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题中 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以确定 A是水( H2O); D是天然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所以 D是甲烷( CH4);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而 B和甲烷又会充分燃烧,所以 B是氧气, C是氢气;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E是二氧化碳。 B正确。 考点:推断题;物质的鉴别。 点 评:在解推断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找到突破口,然后结合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代入验证推断的准确性即可。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 ( ) A一氧
10、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天然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虽然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但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故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不反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氧气能支持燃烧,点燃时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 C正确;氢气和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二者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 C。 考点:燃烧与爆炸。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识记发生爆炸的条件即可正确解题。 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漏,立即
11、打开排气扇开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如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易导电,这样会造成安全事故;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做,外界的空气会进入房内,增加氧气的量,会促进燃烧;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电火花会发生爆炸。故选 A。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目的。 钛 酸亚铁( FeTiO3)可用来冶炼金属钛。钛酸亚铁中钛元
12、素的化合价是 ( ) A -4 B -2 C +4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由钛酸亚铁的化学式 FeTiO3,可知铁为 +2价,氧为 -2价,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 =0-( +2) -( -2)3=+4。故选 C。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计算。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天然气 B干冰 C自来水 D石灰石 答案: B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天然气、自来水、石灰石都是混合物,而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纯净物。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 下
13、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B为了减少太湖水污染,应关闭沿湖地区所有的化工厂 C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加可能导致酸雨 D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 B 试题分析: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会污染大气;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加会导致酸雨,因为二氧化硫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会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为了减少太湖水污染,应让沿湖地区的化工厂将污水、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是一关了之。故选 B。 考点:环境污染与防治。 点评: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关于环境的题目已经成了出考题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14、 D 试题分析: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能用嘴吹,会导致失火;倾倒液体时, 1、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防止液体流出; 2、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3、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气体验满时,燃着的火柴应放在瓶口;过滤要做到 “一贴,二低,三靠 ”。 考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点评:准确读取图中的信息,联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和注意点,才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 答案: A 试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无锡市 中学 九年级 12 反馈 练习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