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朝玻璃片吹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气态变成了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镜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玻璃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
2、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符号的各种意义进行的描述,他们描述的是 A O3 B SO2 C CO D H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利用排除法来解答。 A、 O3可表示臭氧、一个臭氧分子、一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即是由同种元素组 成的,错误; B、 SO2可表示二氧化硫、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共三个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C、 CO
3、可表示一氧化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共两个原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错误; D、 H2O2可表示过氧化氢、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共四个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 :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 “球 ”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4、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其中反应物的分子中,有一个分子是由 4个 原子与 1个 原子共 5个原子构成的,另一个分子是 由 2个 原子和 1个 原子共3个原子构成的,两种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中,一个分子是由 1个 原子与 1个 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另三个分子都是由 2个 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A、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构成的,在图示中,只有分子 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该分子能表示氢分子,正确; B、根据反
5、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 6个 原子、 1个 原子、 1个 原子,反应后仍有6个 原子、 1个 原子、 1个 原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都是 1个,因此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 应的实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
6、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光合作用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6CO2 6H2O X 6O2 试推断 X的化学式,并计算总面积为 1.76 m2的叶片 10个晴天可以合成 X的质量(每平方米叶片每天吸收 5 g二氧化碳) 选项 A B C D X化学 式 CH2O - CH2O C6H12O6 (C6H10O5)n X的质量 / g 24 30 60 88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CO2 6H2O X 6O2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 6 0 氢原子 12 0 氧原子 18 1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X分子中含有 6
7、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C6H12O6。 根据植物每天每平方米需吸收 5g二氧化碳,可知 1.76平方米的叶片十天可能吸收二氧化碳为 1.76510g=88g;设 1.76平方米的叶片十天可以合成 C6H12O6的质量为 x,则 6CO2 6H2O C6H12O6 6O2 264 180 88g x 264: 180=88g: x 解得, x=60g。 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至于第二问根据化学反应方
8、程式的计算,较简单,只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以及计算步骤的完整即可。 下列实验中,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A、混合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 NH4Cl(白色)固体小颗粒,错误; B、蜡烛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错误; D、加热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黑色固体)、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BD 考点:基本实验的实验现象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记基本实验中的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3年 1月 4日,国家发改革委宣布对韩国三星等六家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实施处罚 。 MBBA是一种
9、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 C18 H21N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 MBBA由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 MBBA分子中共含有 39个原子 C MBBA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MBBA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27: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MBBA的化学式 C18H21NO分析判断。 A、 C18 H21NO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一个 C18 H21NO分子是由 18个碳原子、 21个氢原子、 1个氮原子和 1个氧原子,共41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根据化合物中某 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 C18 H21NO中, C%= 100%, H%
10、= 100%, O%= 100%, N%= 100%;由此判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C,错误; D、 C18 H21N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 =( 1812): 16=27:2,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掌握有关化 学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生铁和钢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是炼钢的主要原料 B生铁、钢的硬度都比纯铁大 C高炉炼铁的废气可以直接排放 D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稀盐酸中 答案: AB 试题分析: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它们的内
11、部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能和用途相差很大。 A.炼钢的原理就是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为气体或炉渣而除去,从而得到钢,正确; B.由于含碳量越高,硬度就越大,故生铁、钢的硬度都 比纯铁大,正确; C.由于高炉炼铁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所以不可以直接排放,错误; D.由于生铁中含有碳,故不可能完全溶解在足量稀盐酸中,错误。故选 AB 考点:生铁和钢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就要熟记和理解生铁和钢的组成元素、主要区别、分类用途、机械性能和冶炼的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8%,若用
12、 1L( 1000 mL)98%的浓硫酸溶液(密度为 1.84 g mL 1)配制该硫酸溶液,配制时需要加入蒸馏水的体积为 A 1660 mL B 1803.2 mL C 4600 mL D 4636.8 mL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 98%的浓硫酸配制 28%的稀硫酸,可通过加水稀释的方法来实现,在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据此,分别找出稀释前、后的溶液的质量,以及各自的溶质质量分数,然后根据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设需要加入蒸馏水的体积为 x 1L1000ml/L1.84g/cm398%=( 1L1000ml/L1.84g/cm3+x1g/cm3)
13、28% 解得, x= 4600mL。故选 C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点评:解答稀释类的问题,要熟记 “溶液加水稀释时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这是解题的关键。 将 27 g铝粉、 56 g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与该曲线图相符的是 A 表示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B反应结束,铝、铁均完全反应,硫酸有剩余 C反应结束,硫酸完全反应,铝、铁均有剩余 D反应结束,硫 酸、铁均完全反应,铝有剩余 答案: C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铁、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Fe+H2SO4
14、= Fe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56 98 2 54 294 6 A由于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则在相同时间内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大于铁;结合图示,可判断曲线 表示铝与稀硫酸的反应,错误; B根据金属与氢气的质量比可知, 27g铝粉完全反应可放出氢气的质量= 27g=3g,而 56g铁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 = 56g=2g,结合图示可知反应结束后所得氢气质量相等,因此可判断反应结束后两金属粉末一定不会均完全反应,错误; C若反应中两金属都有剩余,则稀硫酸完全反应,由于稀硫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则所得氢气质量一定相等,这种情况与图示所示结果
15、一致,正确; D由于 27g铝粉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大于 56g铁粉完全时消耗硫 酸的质量,所以,当铁粉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由于稀硫酸不足铝粉剩余,此时等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所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这种情况与图示结果一致,正确。故选 C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之外,还要能看懂图像,在讨论图象问题时,要从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角度考虑,考虑问题要全面,才能正确作答。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辱 ”。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不科学的是 A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B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合金是生铁与钢 C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 合金
16、D用磁铁区分铁片与铝片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不含铅,错误; B生铁和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合金,正确; C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正确; D由于铁片能被磁铁吸引,而铝片不能,故可用磁铁区分铁片与铝片,正确。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的化学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酒精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酒精分子的体积变 大 B酒精分子的数目增多 C酒精分子的运动减慢 D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
17、性质分析:温度计内的酒精柱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酒精受热膨胀,即酒精体积增大,而体积增大是因为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的缘故,而非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大,故 A错;另外,由于此过程是物理变化,酒精分子没有改变,故分子数目也不会变,故 B错;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能量增加,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 C错。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 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
18、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实验结束后,酒精灯不用时,要用灯帽盖灭,错误; B、实验结束后,胶头滴管要洗净后,胶头向上放入烧杯中存放,不能横放于桌面上,否则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 台,错误; C、试剂瓶取用时,瓶塞应倒放;但取完药瓶后,要盖上瓶塞存放,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错误; D、实验结束后,用过的试管要洗刷干净,口向下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搅拌
19、后可以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面粉 C蔗糖 D高锰酸钾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A、植物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
20、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人体缺少下列某种元 素,会引起食欲不振、导致发育不良的是 A锌 Zn B碘 I C钙 Ca D铁 Fe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人体每天都应摄取适量的微量元素,否则会患各种疾病,可根据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儿童摄入不足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所以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份,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 患骨质疏松,所以错误
21、; D、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错误。故选 A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 10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 氮气为 78%,氧气为 21%,稀有气体为 0.94%,二氧化碳为 0.03%,其它物质为 0.03%,故空气中含
22、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某含铁化合物的溶液能在碱性环境下长期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强的灭菌消毒功能,该化合物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 Na2FeO3。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6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 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钠的化合价为 +1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设 Na2FeO3中 Fe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2+x+( -2) 3=0,解得 x=+
23、4价。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为保证某些玻璃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常用仪器中,没有经过磨毛处理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常用仪器的用途分析。 A、分液漏斗的活塞需要磨砂处理,这样也可以防止液体从活塞口漏出; B、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防止瓶内容易挥发的物质挥发,或空气进入使瓶内物质变质,所以要磨砂处理; C、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需要密封保存,所以要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仪征市 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