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矿石炼铁 B葡萄酿酒 C海水晒盐 D海水制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6克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3.6克水,则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 4.4克 B
2、 8.8克 C 2.2克 D 4.0克 答案: A 试题分析: 3.6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100%) =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0.4g,因此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6g-0.4g=1.2g,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 100%) =4.4g,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 素的质量计算。 将一定质量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 Cu( NO3) 2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冒出,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只有单质铁 B滤渣
3、中单质铜、单质银和单质铁都存在 C滤液是无色的 D滤液中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银不会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铁一定会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将滤渣加入稀盐酸后生成了气体,而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判断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即滤渣中含有铁,进而可以判断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而硝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溶液,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能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B除去 NaCl溶液中的 Na2SO4,可以加入适量的 BaC
4、l2溶液 C除去 NaCl溶液中的 CaCl2,可以加入适量的 K2CO3溶液 D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得到食盐晶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通过溶解、过滤能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正确; B、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够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正确; C、加入碳酸钾溶液时,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在除去氯化钙的同时,引入了新杂质 -氯化钾,不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通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得到食盐晶体,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
5、学性质。 下表记录了物质 X的溶液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 X可能是( ) 硝酸银溶液 氧化铜 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 X 白色沉淀 溶解,溶液变蓝 无明显现象 A NaCl溶液 B肥皂水 C稀硝酸 D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若物质是氯化钠,则加入到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中均没有现象发生,故 A错误; B、若物质是肥皂水,则加入到三种溶液中均没有现象发生,故 B错误; C、若物质是稀硝酸,则加入硝酸银无明显现象,加入到氧化铜中能够使其溶解并生成硝酸铜的蓝色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钠中能够与之反应但无现象发生,故 C错误; D、若物质是盐酸,则加入硝酸银中能够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加入
6、到氧化铜中能够使其溶解且生成氯化铜的蓝色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钠中能够与之反应但无现象发生,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的离子交换 B将 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测 溶液的 pH C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溶解的过程 D利用木炭燃烧消耗掉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以间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 试题分析: A、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的离子交换,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正确; B、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试
7、纸放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错误;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生成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空气组成的测定;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于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
8、积小于 40mL,是因 为混合后分子数目减少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 20mL 水与 2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错误;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 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
9、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花香,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燃煤脱硫技术能有效的防止酸雨的形成 B月饼易氧化变质,建议密封包装时,加入一小包铁粉作吸氧和吸水剂 C工业常用铁桶储运氢氧化钠溶液 D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但被动吸烟对人体无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使用燃煤脱硫技术能够防止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酸雨的形成,正确; B、加入一小包铁粉时,铁粉能够吸收包装袋内的水和氧气,从而防止月饼被氧化,正确; C、工业常用铁桶储运氢氧化钠溶液,
10、正确; D、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同样被动吸烟也能够危害身体健康,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实验是人们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论述错误的是( )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酸根离 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得出: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反应的剧烈度 导管的长度对蒸馏效果没有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过滤中玻璃棒起到引流液体的作用,正确; B、氯离子和钡离子不反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氧气浓度越大
11、可燃物燃烧就越剧烈,正确; D、蒸馏时导管越长水蒸气变成水的速度就越快,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原子 B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粒子核内有 17个质子 D该粒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从图示可以看出该粒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都为 17,为氯原子,故说法正确; B、该元素的原子核内存在 17个质子,属于氯元素,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C、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元素核内质子数为 17,故说法正确; D、该元素的
12、原子最外层上有 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阴离子,故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被报道,如: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等,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较大影响面对事件要科学分析,正确判断,你认为下列认识缺乏科学性的是( ) A食品中使用化学添加剂并不一定对人体都有危害 B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都是化工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化学惹的祸 C质检部门要加强监测力度,我们要学会辨别并主动远离有毒有害的物质 D要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常量、微量元素保持收支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 析: A、食品中使用化学添加剂并不一定对人体都有危害,只
13、要合理使用,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具有科学性; B、食品安全事件是人们对化学产品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与化学本身无关,缺乏科学性; C、质检部门要加强监测力度,我们要学会辨别并主动远离有毒有害的物质,具有科学性; D、要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常量、微量元素保持收支平衡,具有科学性。 考点:本题考查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均衡营养与健康。 填空题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除杂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写出能用装置乙制备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简要写出检查装置乙气密性的方法 ( 2)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
14、 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CO2+H2O 用草酸制取 CO,你认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 “甲 ”、 “乙 ”或 “丙 ”) 要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测定气体生成物的性质,请帮小明将下列装置进行连接,合理的连接顺序是: 草酸加热后的气体生成物 能证明 CO气体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小明还想计算 12克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收集了以下两组数据(假设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反应完全): 数据一:根据参加反应的草酸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了一氧化碳 5.6克 数据二:反应前后澄清石灰水增重 6.6克 请选择合理的一组数据,计算出 1
15、2克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最终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 1) CaCO3+2HCl=CaCl2+CO2+H2O(合理即可);关闭开关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 2) 甲 甲、 A、 B、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中红色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6.7%。 试题分析:( 1)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检查装置乙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开关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 2) 草酸( H2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济南市 历下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