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四中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四中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四中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四中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 A三国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历史上在长期分裂后统一的政权有秦朝、西晋、隋朝、元朝,其中西晋只是短暂的统一,故选 B项。隋朝是既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实现的统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荣一时的隋朝 元朝时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 ,建立的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行中书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忽必烈改革的内容。忽必烈早年曾管辖漠南汉族,他效
2、法中原进行政治改革,设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最终完成于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南宋完成。结合所学可知, “苏湖熟,天下足 ”这一谚语的出现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也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经济
3、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 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宋代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几个方面, D 项长安在唐朝时是国际性的大都会,首先排除; B项属于农业方面; C项属于手工业方面的表现。四川地区交子的出现表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苏湖熟,天下足 ”
4、、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 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学生要抓住三个材料的共同点, “苏湖熟 ”、景德镇、临安都属于江南地区,尤其是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也就是杭州的经济超过开封,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 B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C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D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 C
5、 试题分析:学生要学会注意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排除法进行选择。由题目中 “宋代城市 ”可以确定 C项是错误的,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下列图 1、图 2、图 3 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 图 3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图一为秦始皇的郡县制,图二为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图三中出现了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设立行省制,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
6、和元朝的建立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庞大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信 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并相互通婚,逐渐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歌 B散文 C戏曲 D词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是随着社会现实逐渐变化的。唐朝为诗歌,宋朝为词
7、,元朝为元曲,明清为小说,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繁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文化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灿烂的宋元文化 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A元杂剧 B元曲 C散曲 D京剧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其中元杂剧以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为主要的内容,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同时,也表明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主流。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
8、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C大一统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宋元时期各个民族政权出现,并不断融合,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繁荣与开放指的是隋唐时期,宋朝并没有统一所以并不能称之为大一统,元朝实现了统一所以也不能以政权分立来概括这一时代特征, AC是错误的, D项不够全面,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从右侧地图可以看出,当时管辖泰州市所在地区的行省是 A行中书省 B江浙行省 C河南江北行省 D江西行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地图的掌握运用 。元朝行省的名称与今天的省份并
9、不完全一样,学生要将元行政图与今中国行政图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答案: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元朝设立了 A宣政院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朝忽必烈效仿汉法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实行行省制度,对辽阳、岭北、西藏、台湾等边陲地区也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这也是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西游记中关于 “唐僧取经 ”的故事广泛流传,它
10、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地名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天竺指的是印度一带,与今天的印度并不完全相同。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对外友好往来 央视幸运 52的主持人给选手小明出了一道题目: “中国七世纪初的伟大水利工程,经过历代 修治,至今仍然发挥着贯通南北的作用 ”。小明略加思索就选出了答案:是 A秦朝的驰道 B秦朝的灵渠 C战国的都江堰 D隋朝的大运河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从题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比如时间、人物、地点等。题目中的七世纪是公元
11、六百多年,正处于隋唐时期,其中隋朝开创了大运河,贯通南北,历代不断对它进行疏浚,至今仍发挥着贯通南北的作用。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荣一时的隋朝 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实物代役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新政的理解。结合题目,中心词是 “不可浪费民力 ”,根据所学可知, ACD项是错误的 ,不是唐朝的措施,唐太宗政策中以实物代替服役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
12、不正确的是 A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唐太宗时期被誉为 “贞观之治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容易,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都是隋朝开创, 到唐朝完善的,故 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A贞观政要 B唐律 C唐律疏议 D大秦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隋律的基础上,删繁就简,修订唐律疏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亚洲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 隋唐时期一系列
13、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分封制 宣政院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的时期为隋唐时期,选项中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置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这两项,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荣一时的隋朝 有关鉴真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他是唐玄宗时的一位高僧 B他主持设计了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招提寺 C他曾六次东渡日本 D他去日本主要是为了求取佛法精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 泰州市 姜堰 四中七 年级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