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七校八年级下学期七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七校八年级下学期七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七校八年级下学期七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七校八年级下学期七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4年我国将在南京市举办 “青奥会 ”,对于部分比赛项目中的物理表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是利用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B赛艇运动员用的船桨属于省力杠杆 C 3m板跳水运动员起跳时用力蹬跳板是利用跳板的弹力 D射击比赛中,射出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只受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游泳时,人的手和脚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同时水对人施加反作用力,人就会前进,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船桨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
2、臂,手移动的距离要小于桨移动的距离,所以此时的船桨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运动员向下用力是为了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当跳板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小,将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射击比赛中,射出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只受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 , 该选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 B 考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杆、弹性势能、重力 点评:本题从奥运比赛入手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2012年 11月 23日,国产歼 -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 “ 辽宁号 ”上
3、成功起降,如图,一举突破了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起飞时,航母所受浮力保持不变 B飞机起飞时,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获得升力的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的惯性很大 D飞机降落时,阻拦索挂住飞机后,慢慢停下来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飞机起飞时,航母的重力变小,因此航母受的浮力变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飞机起飞时,是利用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产生的飞机的升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有惯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D、飞机降落时,被阻拦索挂住立即停
4、下来,由运动变为静止,不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而是受到了摩擦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所以选 C 考点:浮力、流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摩擦力 点评:本题以国产歼 -15舰载机首次在 “辽宁号 ”航空母舰上成功起降的情景为载体,考查相应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 如图所示,小刚发现,学校的欢迎展牌经常被风吹倒,于是他提出的一些防止展牌被吹倒的措施,你认为合适的是( ) A将展牌的支架做得更高些 B在展牌的中空支架的下部灌些沙子 C选用密度小的材料来做展牌,使展牌更轻些 D将展牌支架之间的夹角做得更大一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展牌的支架做得高一些
5、,重心会升高,稳定性差不符合题意 B、在展牌的中空支架的下部灌些沙子可以降低重心,增加其稳定性符合题意 C、展牌密度越小,质量越小,重力越小,稳定性越差不符合题意 D、将展牌支架之间的夹角做得大些,会使展牌的重心升高,稳定性差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 B 考点:重心 点评:本题考查稳度和提高稳度的方法,降低重心会增强其稳定性,主要从重心变化上进行分析 某同学使用矿泉水瓶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两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所以瓶子对底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相同,可以完成探究。 B 从两瓶中间吹气,观察瓶子的状态,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C 瓶中的水柱靠大气压支持,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 瓶中状的液体相同,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不能探究与密度的关系。 所以选 :D 考点:压强、大气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压强。 点评:利用身边的器材探究物理知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趣。 2012年 5月 19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 110m栏比赛中,我国选手刘翔以 12秒 97的 成绩卫冕冠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刘翔在赛道上,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B跨栏时,刘翔克服重力对自己做了功 C刘翔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站在领奖台上,刘翔受到的重力与领奖台对他的支
7、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惯性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所以 A错误 B 跨栏时,刘翔向上跃起,克服重力做了功,所以 B正确 C刘翔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惯性力,所以 C错误 D 刘翔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D正确 所以选 BD 考点:惯性、功、二力平衡 点评: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综合考查了惯性、功、二力平衡等知识,要求学生对力学知识能灵活运用 在 2013年 “雅安地震 ”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吊车。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 O点转动;
8、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关于这个吊车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 B使用这种吊车,好处是可以少做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 L1小于阻力臂 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故 A不符合题意 杠杆是一种机械,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 B不符合题意 吊车吊起货物的过程中,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动力臂不变,动力减小,所以支持力逐渐变小故 C不符合题意、 D正确 所以选 D 考点:杠杆平衡,功的原理 点评:
9、正确确定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吊车吊起货物时,确定变化量和不变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实验题 ( 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装置是 _,测量大气压的装置是 _,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装置是 _,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装置是 _。(均选填字母) ( 2)如图所示, _图是 “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 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_图是探究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同一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这两组实验,都采用了探究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10、: _;乙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时,它会_。 答案:( 1) B、 A、 D、 C;( 2)乙;甲;控制变量法;匀速直线运动; 试题分析:( 1) A是托里折利实验装置,因此是测量大气压的; B是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 C是探究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因此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装置; D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装置 所以答案:为: B; A; D; C ( 2) 乙图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的质量和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都相同,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乙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与所受阻力的关系
11、甲图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不同,因此相同因素是钢球的质量,不同因素是钢球的速度,因此甲图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这两组实验,都采用了探究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乙实验中,接触面越光滑,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所以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作用,则运动的物体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所以答案:为:( 1) B、 A、 D、 C;( 2)乙;甲;控制变量法;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初中物理常见小实验 点评:( 1)本题考查课本中出现的装置图,需要掌握不同实验的装置图,难度不大 ( 2)解决多因素问题时常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对
12、于动能的大小研究常采用转换法进行分析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己设计,对 “阿基米德原理 ”进行 了如下改进:如图所示,其中 A、 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C为重物, 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 F是塑料饮料瓶、橡胶塞及弯曲的玻璃管制成的溢水杯, E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升降)。 ( 1)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 E,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 A 的示数 _(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 2)比较弹簧测力计 A的示数变化量 FA和 B的示数变化量,则 FA_ FB;(填 “”、 “=”或 “”);你得到的结论是 _;
13、( 3)教材上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所示,同学们改进的实验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较有什么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_; 答案:( 1)变小;( 2)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误差小;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 试题分析:( 1)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 根据 F 浮 =液 gV 排 可知,重物 受到的浮力变大, F 浮 =G-F 弹簧测力计 A的示数 F=G-F 浮 变小; ( 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 A示数的变化量 FA和弹簧测力计 B示数的变化量 FB相等所以结论
14、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 3)使用可调节的平台,可以形象观察到物体溢出液体体积的变化;使用铁架台是为了固定弹簧秤方便老师讲解 所以答案:为:( 1)变小;( 2)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误差小;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 考 点: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改进,弄清楚实验装置中每一个仪器的作用,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即可轻松解题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 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
15、 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 2)第 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动滑轮重为 _N。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 2次实验是用 _图做的;第 4次实验是用_图做的。(选填 “a”、 “b”或 “c”) ( 4)分析第 1、 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 1、 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 ( 5)分析第 3、 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 答案:( 1)匀速;( 2
16、) 74%; 1.4N;( 3) b; c;( 4)增加物重;越小;( 5)无关; 试题分析:( 1)在测绳端拉力时,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 2) 动滑轮重: G 动 =3F-G=31.8N-4N=1.4N ( 3)由数据知第 2次实验中, s为 h的 3倍,所以滑轮组由 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 6N,其它 3组为 4N所以第 2次实验是用 b图做的; 第 4次实验 s为 h的 5倍,所以滑轮组由 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 4次实验是由 c图做的 ( 4)分析第 1、 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 2次物重大于第 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 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
17、同一滑轮组,提高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第 1、 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 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 5)第 3、 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所以答案:为:( 1)匀速;( 2) 74%; 1.4N;( 3) b; c;( 4)增加物重;越小;( 5)无关; 考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 点评:此 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主要考查了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
18、的因素:被提升的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被提升的物体越重、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小星和小明分别在两个小组进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时: ( 1)将杠杆安在支架上,并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 a),这样做的好处是 _; ( 2)在支点左侧加挂钩码,在支点右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 b),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记录了左侧钩码离支点距离,及所挂钩码数(其中每个钩码重为 1N),右侧挂钩离支点距离及拉力的大小。从图( c)读出的拉力为 _N; ( 3)小星保持图 b中的相关数据不变,只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 d),仍然
19、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了相关实验数据,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_(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 4)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按图 b所示进行实验,通过挂钩码分别改变 F1、 F2,通过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 支 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你能利用上述 _图做实验即可验证你的观点。 答案:( 1)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 2.8N;( 3)变大;( 4) d; 试题分析:(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省 吉安市 七校八 年级 学期 联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