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天的早晨,泰州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 A 0 B 25 C 50 D 75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泰州夏天早晨的气温较高,自来水的温度略低于气温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对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的一种,要求多积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下表是 l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 物 质 水 水银 酒 精 乙 醚 熔
2、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就应先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然后来进行判断根据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来进行判断,已知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和沸点,要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又因为我国各地区温差较大,所以选择温度计要凝固点低,沸点高,通过比较得知,酒精温度计符合要求,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选择温度计就要根据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下列事例
3、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可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 D能促进钙的吸收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工作的符合题意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利用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属于红外线的利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紫外线
4、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红外线、紫外线,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应用,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记忆记忆效果比较好 如图, 2010年 10月 1日我国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C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 化吸热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热,使火
5、箭的温度不会很高,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 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只有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气才能被我们看见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6、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本题中不要误以为雾气是水蒸气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冒 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离开壶嘴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 A A处应是紫光 B只有 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 AB范围 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 AB范围 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光经过三
7、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 外是紫外线;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 A到 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 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 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由于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而紫光外侧为紫外线,因此将底片放在紫光外侧则底片会感光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 D是正确的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 点评:( 1)光线分为可见光(其中色光)和不
8、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两类; ( 2)生活中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饭店门前的感应门都是红外线的应用; ( 3)紫外线的作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消毒,促使人体维生素 D的合成,人体过度照射紫外线是有害的 对于下列四幅图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甲乙丙丁四个图涉及的物理情景,
9、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确定选择项中对物理情景分析的正误,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A、透明的玻璃板,在声源与人耳之间建立了一层屏障,减弱了噪声的传播,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正确 B、用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故 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 出空气的进行,集气瓶中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 C错误 D、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因为弦乐器发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弦的长度有关,而其响度是由手拨动弦的幅度来决定的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
10、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 点评: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由多个因素来确定:琴弦的材质、长短、粗细、松紧程度,在选择项 D中,只是涉及了长度这一个因素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涉及一个实验题来探究其音调高低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图中所示的四个 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A、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 B符合题意 C、春天,草叶上的冰挂是凝固现象故
11、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各 种物态变化及其现象。 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噪声太大,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 B超声波的频率在 20 Hz以下,人不能感知 C超声波的频率在 20 000 Hz以上,人不能感知 D有汽车玻璃窗隔着,听不到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 2000Hz,低于 20Hz的叫做次声波,高于 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无论
12、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人的耳朵听不到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司机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超声波的特征以及超声波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题 下列光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小孔成像 B瞄准射击 C影子的形成 D色散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
13、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A: 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在射击瞄准时,有一个要领叫做 “三点一直线 “,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七种色光,所以太 阳光是复色光,而七种色光混合后成为白光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
14、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 “白气 ”是汽化现象 C严冬,窗户上的 “冰花 ”结在玻璃的内侧 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里面渗出来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A、冻肉解冻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冰花 ”是
15、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粒,发生在玻璃的内侧,符合题意; D、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然后根据规律来判断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母和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不符合题意;霓虹灯是人造光源,不符合题意,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在晚上才比较亮,不是光源;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
16、源 点评:生活中的光源有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我们只要区分开来,在 学习是从生活中多去观察总结 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图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 C图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 D图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音调的因素,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实验题 小丽做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 _ ; _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
17、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填 a或者 b) (3)小丽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两点即可 ) a _; b _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视线要与温度计刻度水平 a液体沸腾需要继续吸热 b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杯底接
18、触了,这样会使测量的温度偏高;同时,读数时,视线没有跟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齐平,也会造成读数不准; ( 2)水沸腾时,内部各个地方的水都在汽化,气泡在上升时里边的水蒸气会越来越多,加之越往上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来越大;沸腾前,底层水温高,上层水温低,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液化回水,气泡会越来越小所以可以判断( 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 3) 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图象可以看出,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为 99 等(任选两 点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要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并边观察边记录时间和温度的值,同时观
19、察水沸腾前与沸腾时现象的不同,最后还要绘出水沸腾的图象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实验能力的提高。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 “白气 ”,这 “白气 ”实质上是一些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 “白气 ”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2)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_,仍然保持 _状态 . (3)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水蒸气 _ 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白气 ”。 (4)“白气 ”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 发生 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答案:小水珠,高,气体,温度降低液
20、化,汽化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液化是放热的,所以水蒸气遇冷容易液化( 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 “白气 ”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 是气态,所以看不到 “白气 ” 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降低了,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 “白气 ” “白气 ”进一步上升,发生汽化,又变成了水蒸气,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 “白气 ”少; 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
21、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了 “白气 ”故 “白气 ”多的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考点: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认识到: “白气 ”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小水珠同时还要注意,液化是放热的,所以水蒸气遇冷容易液化 小凡同学在 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 ( 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_有关 . ( 2)通过 _和 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 (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22、: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 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选填 “质量 ”或 “表面积 ”)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 ”是否正确? _(选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 .答案:表面积, A, C ,表面积 , 不正确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研究水 蒸发的快慢与水温度、水的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水上方空气流动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泰州 永安 初级中学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