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A.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B.蓝田人,距今约 115万年前到 70万年, C.元谋人,距今约三万年,通过考古发现,在云南元谋县通过考古发现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本题选 B。 考点: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识记能力,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教材重点基础知识,学生
2、根据课本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 “公元前 209年 ”、 “大泽乡 ”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陈胜、吴广 B商鞅、秦孝公 C刘邦、项羽 D李斯、蒙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是 “公元前209年 ”、 “大泽乡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 (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 (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在大泽乡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 B项是商鞅变法的历
3、史事件, C项是秦末农民起义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权利进行了四年之争, D项一个是秦朝的丞相,一个是秦朝的将军,此本题选 A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选项中的历史人物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然后得出答案:。 鸿门宴遗址位于今天陕西省临潼县境内,现已成为陕西省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 大量游客参观,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鸿门宴相关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四面楚歌 D三顾茅庐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认识,是以教材中的动脑筋为素材设计的一道题,项羽进军关中,实力雄厚,拥兵四十万,刘邦
4、只有 10万人,项羽对刘邦先入咸阳很不满,刘邦不敢和项羽对抗,亲自到鸿门谢罪,项羽设宴接待刘邦,谋士范增劝项羽趁机杀掉刘邦,在宴席上几次示意,项羽不予理会,于是范增召集壮士项庄,舞剑助兴,意在杀死刘邦,项庄被刘邦收买的项伯挡住,无法下手,刘邦 借口上厕所,逃离鸿门,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本题选 B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如霸王别姬,鸿门宴,风声鹤唳,揭竿而起,鸡鸣狗盗,闻鸡起舞等等同学们要注意积累。 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5、) A蔡伦 B王景 C杜诗 D郦道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水患的认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历来洪水泛滥,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灾难,历代统治者对智力黄河水患也都尽心尽力,西汉时期,汉武帝亲临治黄现场,命令文武百官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治理,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在发生过大的水灾,东汉时期,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修筑黄河大堤,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本题选 B。 考点:王景治理黄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王景治理黄河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 下图的仪器的发明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 A张
6、仲景 B班固 C张衡 D华佗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察图片,分析图片信息知道这个仪器是地动仪,东汉时候,地震频发,为了测定测地震方向,我国科学家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本题选 C。 考点:地动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读取图片信息和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 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 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史记史实的识记能力,题目要求学生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表
7、述正确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史记是作者是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历史,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A,C, D项表述错误,此题选 B。 考点:史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先要对史记这一概念清楚,包括作者,记述的时代,内容,体例,意义等,然后在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表 述正确的选项,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 “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去洛阳将汉献帝迎
8、到许昌,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政治上占得先机,最终统一了北方,本题选 C。 考点:曹操统一北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史实在教材的学习提示框中,是基础知识,学生一般能直接解答。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吴三国各自建立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公元 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公元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公元 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题目中 A, B,C三项顺序颠倒,政权建立的时间于题意不符,排除掉,
9、D 项符合三国时期政权建立的史实,本题选 D。 考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史实的识记能力,三国鼎立的形成 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可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另外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和外交同学们都要认真掌握理解。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西晋统一的历史史实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曹丕死后,政权逐渐被大臣司马懿控制,三国中国力较弱的蜀汉先魏国灭亡,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
10、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 国短期的统一,本题选 A。 考点:西晋的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不多,西晋的统一是一件大事,西晋存在的时间很短,后来西晋被少数民族灭亡,我国北方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对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统一的线索要掌握清楚。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东晋于前秦之间进行的淝水之战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
11、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本题选 D。 考点:淝水之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淝水之战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 )年 A 500多 B 700多 C 900多 D 1000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成就巨大,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突出成就是取得了比较精确的
12、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割圆术,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 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本题选 D。 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识记能力,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 A王羲之 兰亭序 B顾恺之 女史箴图 C贾思勰 洛神赋图 D陶渊明 归田园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认识, A项表述正确, B项表述正确, C项,贾思勰是农学家,其代表作是农书农政全书,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因此选 C。 考点:魏晋南北
13、朝时期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书法,数学,农学大放异彩,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 秦长城的起止 点是( ) A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 ,东到临洮 C西起长安 ,东到河北 D西起陇西 ,东到长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长城的认识,秦朝时期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修筑了西起临洮(现在甘肃一带),东到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的长城,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A。 考点:秦朝的长城 点评:本题难度
14、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 1987年 12月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 7月 7日,长城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 A公元前 230年 B公元前 221年 C公元前 207年 D公元 221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建立的认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过,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15、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本题选 B。 考点:秦的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秦的统一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一般能直接得出答案:,是送分题。 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稻米最早培植地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古代农耕生活中,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代表,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粟,就是所说的 “南稻北粟 ”分析题目, A,B,C三项都是北方,属于黄河流域,北方种植小麦和 栗,D项属于江南地域,本题
16、选 D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中的南稻北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我国的农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进行比较,其中相同点有( ) 都使用磨制的工具 都种植了农作物 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 都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 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表述错误,半坡
17、氏族是混个河流域的代表,河姆渡适中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排除 ,本题选 D。 考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比较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具备两点能力,一是要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非常熟悉,二是要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同学们以后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逐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和炎帝陵 C尧陵 D秦始皇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同为炎黄子孙,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祖先,表达了华夏之孙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18、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人文始祖,此题选 B。 考点:皇帝 -人文始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炎帝和黄帝都是华夏族的祖先,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属于送分题 。 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周平王迁都 D国人暴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认识,商朝末年,商纣王残暴,制作炮烙之刑,人民奋起反抗,周武王联合一些弱小诸侯国进攻商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吴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9、 A,C 是国王的迁都,和题意不符, D项是平民的暴动也不符,本题选 B。 考点:西周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武王伐纣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中 D项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 ,B项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实行的地方制度 -郡县制。 C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为了巩
20、固统治实行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因此本题选 C。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材表述的非常清楚,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甲骨文一般刻写在哪里( ) A龟甲或兽骨上 B青铜器上 C竹简上 D纸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昆明 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