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日照卷)历史(带解析).doc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日照卷)历史(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日照卷)历史(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日照卷)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下列各项中体现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 “兼爱 ”、 “非攻 ”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思想主张的相关知识内容。春秋战国时期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是老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的是墨子;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孟子的名言。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与此前中国与列强间不平
2、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具有新的特点。以下表述,符合新特点的是( ) A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B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 C强迫中国开放口岸 D清政府成为侵略工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内容。 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有新特点,即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从而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革命战争时期的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山东莱阳人),每到一地就把途经的地名刻在随身携带的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
3、安徽 3个省 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这件不寻常的文物,成为人民支前的历史缩影。据你的判断,唐和恩参加支前的战役是( ) A辽 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淮海战役的相关知识内容。唐和恩所刻下的山东、江苏、安徽 3个省 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是他支前途径过的地点。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淮海战役发生在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地区。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大决战 下图为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下线的情节。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建设时
4、期 C “文革 ”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内容。图六描述的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下线的情节。该情节发生于 1956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20世纪 70年代初期,新中国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建交高潮,有 5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形成这次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打破了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改善 D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2
5、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内容。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第一的超级大国,中美关系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的影响。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界事业的发展 有人说, 16世纪是 “人的发现 ”和 “世界的发现 ”的时代。其中, “人的发现 ”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B哥伦布发现美洲 C启蒙运动传播 D人权宣言颁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潮,即资产阶级提出的以
6、人为中心,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幸福的思想。文艺复兴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851年 5月 1日,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在伦敦开幕。万众喧腾中,前来剪彩的维多利亚女王,反复使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维多利亚女王感到 “无尽的荣光 ”,主要是因为英国( ) A最早开辟新航路 B建立君主立宪制 C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反映的是各国工业生产
7、发展的状况。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 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蒸汽时代到来 ”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相同影响是( )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D废除了奴隶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统治加强的相关知识内容。南北战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
8、质的改革,通过改革,两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最终引爆了 “火药桶 ”的 “火星 ”是( ) A三国同盟建立 B三国协约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国、 奥匈帝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1914年 7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
9、战爆发。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直接打击了美国霸权的是( ) A “印巴分治 ”并独立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胜利 D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 1959 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了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政府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了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亚非拉的奋起 英国前首相丘吉
10、尔曾经说,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 ”这里丘吉尔评价的 “他 ”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相关知识内容。 1928年 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到 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创新。以下工业部门,诞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是(
11、) A钢铁工业 B汽车工业 C电力工业 D航天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 科技革命中,人类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钢铁工业兴起于第一次科技革命;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兴起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报道篇数 257 67 26 51 38 50 25 A义和团运动
12、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由孙中山、袁世凯、武汉三镇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事件是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并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此后,革命席卷全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下图为中华 “人文始祖 ” 黄帝的陵墓。 1937和 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 B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精神 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D民族团结国家统
13、一的愿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 1937和 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此举彰显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精神。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 清代诗人彦德有诗曰: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诗人歌颂的是( ) A王昭君 B张骞 C文成公主 D鉴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昭君出塞的相关知识内容。明
14、妃是对汉朝时期王昭君的称谓。昭君出塞,使汉朝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彦德有的诗正是歌颂了昭君出塞的伟大历史功绩。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下面两幅图(图一、二)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 一事件相关联?( ) A秦国商鞅变法 B汉代丝绸之路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宋辽澶渊之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北朝汉人胡食画和鲜卑人乐俑图反映的是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将鲜卑
15、族的姓氏改为汉姓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二者历史影响的相似之处是( ) A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 B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内容。秦朝时期,万里长城的修建,加重了当时人们的徭役负担。隋朝时期修建的大运河虽然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浩大的工程,也增加了人们的负担。这两个事件都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引发了农民战争,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16、。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盛一时的隋朝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是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内容。 208年,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并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的
17、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 契丹 B元昊 两夏 C阿骨打 金 D铁木真 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内容。辽原名是契丹,是由耶律阿保机建立于 916年建立的,后来改国号为辽。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统一了蒙古,与 1206年建立了蒙古国,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 62回中的一段描写: “那国王急降金牌: 着锦衣
18、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 三藏又奏道: 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 ”判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相关知识内容。锦衣卫原是明太祖的侍卫亲军,后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 特务机构。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下图为清政府下令颁置的 “金奔巴瓶 ”,先存于西藏博物馆。清政府颁置金瓶和玉签突出反映了( ) 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西藏地区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C汉藏民
19、族间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D清政府尊重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相关知识内容。清朝时期,为了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通的选择,清廷特颁发金瓶,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都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名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悲剧又是机会,这场战争促使古老大帝国的觉醒。 ”(马勇坦然面对历史的伤)以下最早体现 “鸦片战争促使古老大帝国的觉醒 ”的 史实是( ) A魏
20、源著海国图志 B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C严复译著天演论 D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探索史的相关知识内容。魏源,近代著名的爱国思想家。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使他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下。新栽杨柳 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清 杨吕浚 ”)诗中 “大将 ”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关天培 D曾纪泽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山东 日照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