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主父 )偃说上 (汉武帝 )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于是上从其计。 ”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的稳固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来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势力强大,诸侯纷纷与中央抗衡
2、,汉武帝为了分割王国势力,采取 “推恩令 ”,材料中 “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的信息正说明主父偃利用了仁孝之道来分割王国的封地,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汉代王国问题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 “尊严的部分 ”,一是 “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 ”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 ,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 ,而 “效率的部分 ”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 ”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中 “尊严的部分 ”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 ,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 ”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制;而 “效率的部分 ”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显然是代议制度中议会制。所以选 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代议制特点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在众议院遭到提案弹劾。其中 1974年 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碍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B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 D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4、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立法司法行政之间相互制约和平衡,材料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制约。所以选 D。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在 (西欧 )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 ,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 使它们不能袖手安坐 ,它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有所作为。 ”“作为 ”的表现是 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并分析问题能力。题干材料中 “(西欧 )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 有所作为。 ”的意思是说美国
5、利用西欧衰弱之际,向西欧实行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故本题选择 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形成 马歇尔计划。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 “世 界史 中国梦 ”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 ,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 ”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 ,“中国梦 ” 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史料分析能力。依据所学, “中国
6、梦 ”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可以看出是有别于西方争霸的;故 错误,中国的强大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故本题选择 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中国的强大。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答案
7、: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分析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中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体现的是男耕女织以及封闭性的小农经济,故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特点。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 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材料中
8、“外人也是不自由的,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的信息说明当时清政府严格限制外国商人的活动,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 “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 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 ” 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材料中 “当茶出时,众夷来
9、买 ”说明A项正确; “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 ”说明 B项正确; “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 ”说明 D正确;材料中没有 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本题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外国商品入侵。 1896年,江苏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宗敬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的批示,最终才确保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这说明 A政府官员廉洁 B总督办事高效 C民企兴办艰难 D封建势力强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材料中
10、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的批示 ”说明民族资本家发展事业受到严格限制,显示了民企兴办艰难,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障碍。 公元前 452 至前 451 年,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 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最能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11、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 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 ”说明平民经过努力,地位有所提高,所以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 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美国背着中国对台出售军事武器,违反了中美联合公布和建交公报;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相违背,对台出
12、售军事武器严重危害了中国国家安全,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美关系缓和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这是新中国外交 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 “一边倒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的提出 D参加日内瓦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一边倒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 ”说明新中国在
13、外交领域意识形态发生重大转变,和周边国家开始建立友好关系,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本题选择 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2012年 7月 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 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 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 政治家,思想家 外交家 ”的信息说明科举制
14、对社会人才的贡献 ,故本题选择 B; A错在完全符合; C错在彻底抛弃; D错在主要来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 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英国史学家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商业贸易而进行的战争,中国史学
15、家从中华民族的立场出发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以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在当今文明史观下鸦片战争则是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碰撞,故本题选择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 1919年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 ”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 A成立同盟会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动护法运动 D发起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
16、数人认为袁世凯容易实行独裁转正,为此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本题选择 B项; A是 1905年; C是 1917年; D是 1915年,时间不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 )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 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 “社会性质的改变 ”是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
17、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 )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 ”的信息说明过去依靠乡土社会中的绅士到现在的律师,说明治理社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故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 1941年 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
18、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的信息可以判断出美国对华的抗日援助的前提是 “国共纠纷的解决 ”意及 “国共合作 ”的实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 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 “(强渡黄泛区以后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
19、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强渡黄泛区以后 淮河岸边 司令员刘伯承 ”的信息说明当时解放军强渡 黄河,挺进大别山,解开战略反攻阶段的序幕,故项正确; A是抗日战争; C是三大战役; D项是渡江战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
20、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之前代行人民代表会的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 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 错误;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是在 1956年,故 错误;本题选择 A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
21、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时间 “1987年 ”,台湾当局允许大陆赴台探亲,打破了两岸 30余年的隔绝状态,故 A项正确; B是1992年; C是 1979年; D是 1979年以后开始。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关系的发展 综合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 (见下面示意图 ) 北伐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
22、 (1928年 )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 “一击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 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
23、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 年 7月 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节选 )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4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 “民族凝聚力 ”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苏 东台市 中学 第二次 学分 认定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