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广东湛江师院附中等两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广东湛江师院附中等两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广东湛江师院附中等两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广东湛江师院附中等两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 “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 ”、 “郡县时代 ”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 “封建时代 ”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结合题意,吕思勉先生所说 “封建时代 ”中的 “封建 ”即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本题选项。 “部落时代 ”即西周以前的历史时期; “封建时代 ”指西
2、周至战国; “郡县时代 ”指秦代以后的历史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在对太平天国兴衰的研究中,学术界对石达开争议颇多。如果要研究这个人物,最有价值的参考材料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文献 资料 B小说太平风云 C关于杨秀清的史学论著 D中学历史教科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按照史学研究原则,应以当时直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如书信、文稿等, A符合题意; B属于文学作品; C是属于与石达开相关的历史人物,可作为参考但不全面; D 项所涉及的信息相对较少。 考点:近代中
3、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人物研究 天朝田亩制度有关 “分田 ”的各种规定从本质上说是( )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以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其颁布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其内容组要是关于土地的分配和农产品的分配。 A不符合“分田 ”经济范畴,而是政治地位; B是其特征; D是其目的,该制度强调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旨在是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因此 C是其本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
4、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下列太平天国的事 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 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因此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B资政新篇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以落后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分配方案具有空想性,排除 A; CD是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与题意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
5、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须有所联合,强调分散的革命力量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各地分散的斗争迫切需要统一的组织和领导, D 符合题意。材料未分析清政府腐朽反动不得人心,违背历史潮流,因此排除 A;材料强调应该如何斗争而不是革命形势高涨,排除 B;此时孙中山还未成为公认的革命领袖,排除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同
6、盟会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 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2)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 ( 3)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 ( 4)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答案: C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 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 “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 A中共 “一大 ” B中共 “二大 ”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
7、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到“四十年前 ”,诗作于 1961年,因此泛舟 “南湖 ”的事件发生于 1921年,根据所学可知为中共一大。所以 A符合题意;二大发生于 1922年,遵义会议发生于1935年,八七会议则是 1927年。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 主义革命 中共一大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里的 “三个战役 ”是指:(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 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渡江等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8、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西柏坡可知战役发生在 1949年之前,因此排除 D渡江战役; AB发生在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阶段; C 项是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打败了国民党的主力。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D标志
9、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时间为 1949年,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1954年,排除 A;确立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是在 1956年,排除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其确立时间为 1954年,排除 D;从人民政府的委员构成来看除了中共以外,还有接近一半来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B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政协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10、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还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如土地改革,排除 A;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之说明显错误,当时国民党立下了大量军事残余,大陆并未彻底解放,排除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 1954年,排除 D;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因此 C符合 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
11、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在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 “亚非国家和平独立 ”, “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即是指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 A符合题意。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和亚太经合组织会
12、议不能体现 “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 ”。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万隆会议 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 “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 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乒乓球代表团 ”、 “两国人民友谊 ”等信息 可知是 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作为民间团体访问中国,打开了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大门,所以其特点是 “以民促官 ”。 A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关
13、系的突破 中美关系正常化 “就在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 “一国两制 ”的提出 B “九二共识 ”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 ”、 “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等信息判断,材料所述现象为 1999年 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 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完成这一历史使
14、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强大, D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政策保障,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见证;国际威望的提高有赖于综合国力的强大。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澳门的回归 20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人民在 1919 1949 1979和 2011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 A民族觉醒民族崛起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 起 C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
15、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 ”的口号和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真正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立; 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决策,实现拨乱反正,中华民族已经走上民族振兴之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正在崛起, B 符合题意。 考点: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及其意义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八路军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军事行动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会战 答案: A 试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广东 湛江 师院 中等 两校高一 上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