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自 栩 ( x) 害 ( hi)人听闻 B婆 娑 ( su)鞠躬尽 瘁 ( cu) C呜 咽 ( yn)如火如 茶 ( t) D粗 犷 ( kung) 锲 ( q)而不舍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栩 -诩 害 骇 C“咽 ”应读 y,茶 荼 D“犷 ”应读 gung,“锲 ”应读q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进行积累,并且还要进行阶段总结,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
2、写一写,印象淡薄的字再重点突破。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关于中华美食文化的一部纪录片。 B近日,团市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学开办 “与人生对话 我的中国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C “魅力无锡 ”的打造,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和品牌建设,注重城市灵魂的塑造。 D遭受挫折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得到升华,但是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应把 “一部 ”移到 “关于 ”之前。 B搭配不当,应把 “开办 ”改为 “开展 ”。 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但是 ”改为 “
3、因此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 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对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 动心忍性, 曾 益其
4、所不能。 A故:所以。 B劳:使 劳累。 C所以: 的原因。 D曾:同 “增 ”,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 “所以 ”是文言文中多义的词语,在此句中应译为 “用来,通过这些来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 索亚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了智慧、计谋、正义
5、、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当 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我们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选自这本书。 D格列佛游记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车迟国和慧 国的奇遇,尖锐地驳斥了为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的一切思想企图。 答案: D 试题分析:逐个辨析,可知 D中的 “车迟国 ”是西游记中的国名,应改为 “飞岛国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
6、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 A媒体有法制约束,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 B目前,各种媒体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C媒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因为,它本
7、身就是一种权力。 D媒体的 “暴力 ”在于,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答案: A 试题分析:语段中最关键的语句是 “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 ”,由此可知,本段意在阐释对于媒体权力如何行使的问题。另外, B只看到了第一句内容,没有整体感知语段, C或理解偏颇, D语段中没有这方面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段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语段、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仔细理解各选项内容,并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去衡量、去辨析。 现代文阅读 夜宿乌镇 朱希和 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 “江南 ”的无锡、苏州、嘉兴
8、、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 那个目前还相对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 “屋檐相 连、沿河而居 ”,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
9、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 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 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
10、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 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
11、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 “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 ” 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 髦刑攀 蹁醯那嗍 逍 罚 罢夷墙 隙 囊荒巧恕肫渌凳茄罢叶 囊荒巧耍 共蝗缢凳茄罢医 衔幕 牟忻巍:鲇志醯锰焐掀 鹆讼赣辏 页牌鹨槐 椭缴。 妊鹪谛踊 河甑男 铮 词贾瘴囱凹 墙嶙懦钤沟亩 愎媚铩 艺獠琶靼祝衔幕 涞眯槲奁扑椋 诺涞摹 幕 慕 险 谙 拧也唤鍪倾扳辏 嗟氖巧烁小 u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
12、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有删改) 【小题 1】作者笔下的乌镇 “古朴的幽暗 ”,它的 “古朴 ”与 “幽暗 ”分别体现在哪两方面?请分别概括。( 4分) 答: 【小题 2】第 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小题 3】从全文来看,文章第 自然段写作者的梦境有何作用?( 4分) 答: 【小题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划线句?(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4分)一方面指乌镇建筑古色古香( 1分)、色泽幽暗( 1分);( 2分)另一方面指古老( 1分)的乌镇文化底蕴深厚( 1分)
13、。 【小题 2】( 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镇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 1分),表达作者对乌镇的喜爱和赞赏。( 1分) 【小题 3】( 4分)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首尾呼应),( 2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逐渐消逝的伤感,( 1分),为下文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做铺垫(引 出下文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 1分) 【小题 4】( 4分)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古典文化的积淀之上的,(现代文明不可能超越古典文化而独立存在)( 2分)作为现代人,应该珍惜和保护包括江南古镇在内的古典文化,丰富现代文明的底蕴,以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
14、明的完美融合,( 1分)而不能使古典文化变得 “虚无破碎 ”,甚至消失。(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后读原文,从前向后寻找与 “古朴 ”与 “幽暗 ”相关的关键语句,如二段中的 “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 三段 “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 表达 ”,再如四段中的 “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 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 ”等,根据这些语句可知, “幽暗 ”是从颜色上来讲的,指乌镇建筑古色古香、色泽幽暗, “古朴 ”是从文化气息上来说的,指乌
15、镇古老、文化底蕴深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首先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读原文,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在原文中找到应填写处对应的相关语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 “犹如 ”表明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句子把 “乌镇 ”比作“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镇的美和温润,表达了对乌鸦镇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16、。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小题 3】试题分析:先读第六段,看写了什么内容,精读可知,第六段借梦境感伤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 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接着结合全文可看,第六段不仅照应了开头,还为为下文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点明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段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首先要看看语段写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结尾的语段一般会照应前文、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等。 【小题 4】试题分析: “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
17、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江南文化对我们历史 的影响,另一方面指出,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江南文化这样的古典文化,不能使它们变得 “虚无破碎 ”,甚至消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句子)一定要坚持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进行综合分析。在表述时,要把关键点解释清楚,并且做到语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 “海上暴徒 ”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 巨大的生
18、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 “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 400颗 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 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
19、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2003年 7月,正是台风 “伊布都 ”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 40 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小题 1】第 自然段中加点的 “海上暴徒 ”有何表达效果?( 2分) 答: 【小题 2】第 自然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分) 答: 答案: 【小题 1】( 2分)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台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 1分) 【小题 2】( 2分)作比较( 0.5分)、举例子( 0.5分
20、),具体准确地突出了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读全文可知, “海上暴徒 ”是指台风。此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之大。这个词是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点评: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生动性,二是准确性。生动性语言的体现主要是使用修辞,运用典故,引用诗句等。 【小题 2】试题分析: “相当于 ”表明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003年 7月,台风伊布都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一般说明本段的中心句,即 “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
21、平衡 ”的后半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 、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说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社会没有恒温器。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时候、不同角度,冷、凉、温、热各不同。 南京倒下了一位老太太,邯郸站起了一位老人: “放心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无锡市 江南 中学 九年级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