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练习卷与答案.doc
《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练习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练习卷与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练习卷与答案 其他 给划线的字注音。 迤 西( ) 酬和 ( ) 譬 喻( ) 即物起 兴 ( ) 熹 微( ) 淳 朴( ) 龙吟凤 哕 ( ) 答案: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用诗词应答。 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形容阳光不强。 答案: 酬和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熹微 做个小翻译! 【小题 1】即物起兴: _ 【小题 2】譬喻: _ 【小题 3】若无其事: _ 答案: 【小题 1】借助眼前的事物引起所要抒发的情感或吟诵的事物。 【小题 1】比喻,打比方。 【小题 1】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修改下列病
2、句。 【小题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小题 2】我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答案 : 【小题 1】将 “改善 ”改为 “提高 ”。 【小题 1】把 “整整齐齐 ”去掉。 【小题 1】搭配不当,不能说 “改善 ”“水平 ”。修改时可以将 “改善 ”改为 “提高 ”;也可以去掉 “水平 ”。 【小题 1】搭配不当,不能说打扫得 “整整齐齐 ”。修改时可以把 “整整齐齐 ”去掉。 根据上下文,填写关联词语。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_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 _唱什么,_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答案:可是 不
3、论 都 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看你的了!) 晨光 x_微 l_地飞去 屋 j_ chn_朴 _桶避 y_免灾忌 hu_ 答案:熹 掠 脊 淳 箍 疫 讳 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 迤 ( )西 蹲 踞 ( ) 譬 ( )喻 荆 ( )条 糯 ( )米 土 坎 ( ) 矗 ( )起 气 氛 ( ) 答案: y j p jn nu kn ch fn 逶迤( wi y):是蜿蜒曲折的意思。迤:向 .延伸。 盘踞( pn j):踞:位于,读第四声。 譬喻( p y):比喻,例如。 荆条( jng tio):荆树的枝条。不要读成第三声。 糯米( nu m):富于粘性的、从糯稻碾出的米。 土坎( t
4、 kn):用土修筑而成的台阶状的东西。 矗立( ch l):高耸直立。不要读成 zh。 气氛( q fn):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不要读成轻声或第四声。 民俗采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民俗吗?(说出一种即可!加油啊!) 答案:例如 “瑶族耍歌堂 ”“藏族旺果节 ”“傣族泼水节 ”“苗族四月八 ”等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听民歌 听过民歌。 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
5、。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 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
6、这边望得见 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 ” ,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 “哎 ” ,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 “妹呀 ” 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 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
7、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 MTV中唱出, “民歌 ”已不再是民歌了。 【小题 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 【小题 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小题 3】第 段中,作者说 “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 ”,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
8、山歌的情景? 【小题 4】第 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 【小题 5】第 段画线句子中说 “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有什么道理? 【小题 6】第 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题 7】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 1】四次: 从小听老翁唱山歌; 参加山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的山歌; 听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 如今听 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 【小题 2】按时间顺序写的。先总后分。 【小题 3】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 【小题 4】与课文中描绘的山野对歌的场面相似。 【小题 5】闽北的山深、山高,受外
9、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山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华丽了些,这是有道理的。 【小题 6】比喻,把磁带、音响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红绸的大白菜。 【小题 7】表现了作者对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怀想与赞美。 【小题 1】回答时应注意概括全面, 3至 6段是 文章主体,每段概括出一条。 【小题 2】把握顺序要抓住原文关键词句,如 段 “从小 ” 段 “后来 ” 段 “时间继续往后推移 ” 段 “如今 ”可知是时间顺序。 【小题 3】回答时注意分析好句子含义与文章中心主旨的关系。 【小题 4】考查筛选比较文章信息的能力 【小题 5】注意结合前后文分析作答,注
10、意第五段结尾句是关键句。 【小题 6】考查修辞。注意回答清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指的谁。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 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云南 歌会 练习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