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铜陵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 A归 省 ( shng) 行 辈( hng)不 惮 ( dn) B 撺 掇( cun) 凫 水( f)竹 箬 ( ru) C家 眷 ( jun)腌 渍 ( zh)旺 相 ( xing) D 阖 家( h) 重 阳( zhng) 佞 臣( nn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省 ”为多音字,作为 “行政区域 ”时,读为 “shng”,作为 “探亲 ”的意思时,读为 “x ng”; “行 ”为多音字,作为动词时,读 “xng”,作为 “辈分 ”时,读为
2、 “hng”。 C、腌渍( z)。 D、 “重 ”为多音字,作为节日时,读为 “chng”,表示重量时,读为 “zhng”。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 ) A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 大事渲染 ,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 B星期天上午 ,涟城的中小学生 络绎不绝 地涌入科技馆。 C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 改头换面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
3、生欢迎。 D王强参加男子 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 惊弓之鸟 一样飞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大事渲染:表示大力宣传 (只用在消极方面 )。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C、改头换面: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D、惊弓之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经分析, B项成语运用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
4、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2分) A他的家乡是苏南人。 B李明睁大眼睛盯住王宁,他被他的奇怪神情弄得莫名其妙。 C上学、放学途中,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发生事故。 D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去掉 “人 ”; B、指代不明,有歧义,第二个 “他 ”改为“王宁 ”; D、三重否定表否定,与本句矛盾,去掉第二个 “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
5、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 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 13分)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 (A美观 B壮丽 C壮观 D雄壮 )。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
6、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 (A呼呼 B霍霍 C扑扑 D猛烈 )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深,苍空中的 “明灯 ”越来越多了 。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 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
7、波浪,晃动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选自海滨仲夏夜 ) 【小题 1】给第 段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2分)( )( ) 【小题 2】这三段文字描绘了三幅生动的画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 3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小题 3】这三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 ( )( 3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方位顺序 【小题 4】第 、 段文字写夏夜天空色彩的变化,很有特色,表现色彩变化的词有哪些?( 2分) 【小题 5】赏析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它有什么妙处 ( 3分) 答案: 【小题 1】 C、 B 【小题 2】第一
8、幅写出了晚霞壮观的景象。第二幅写出了夜暮降临时的景象。第三幅写出了夜深时候城市的景象。 【小题 3】 A 【小题 4】橘红、深红、绯红、浅红 【小题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启明星比作明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明亮的光辉令人注目的情形。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一处:美观:美好的外观,与 “雅致 ”相近;壮丽:健壮美丽;壮观:景象雄伟 ,雄伟壮观;雄壮:勇武壮盛。根据语境,应该选择“壮观 ”。第二处:所供选择的都是拟声词,但只 有 “霍霍 ”具有 “晶莹闪烁貌 ”的意思,根据语境中 “霞光像火焰 ”,选 “霍霍 ”这个词最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点评:根据语境选择相
9、应的词语,首先要把备选的几个词语加以比较,分析出每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语境,来选择相应的词语即可。比如:第二处中“只有霍霍是表晶莹闪烁的意思 ”,根据 “霞光像火焰 ”这一语境,就必选这个词语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每一小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面。第一小节通过对霞光的描写来展现晚霞壮观的景象。第二小节通过霞光退去时的描写为我们展示夜幕降临时的美景。第三小节拖过天上星星的描写来我们展现夜深时候城市的景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段意,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
10、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 ,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一段写的是傍晚时的霞光,第二小节写的是夜幕降临,第三小节写的是深夜城市景色。根据三段的内容,本文应该运用的是 “时间顺序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 点评: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先要通读全文,获得整体印象,根据每部分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即能分析出写作顺序,比如:夕阳落山不久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 -夜色加深。 【小题
11、4】 试题分析: “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 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这句中表色彩的词语是 “橘红色 ”; “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 ”这句中表色彩的词语是 “深红色、绯红 ”; “绯红又变为浅红 ”这句中表色彩的词语是 “浅红色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浏览文章,了解大意,然后根据题意,锁定相关段落进行概括相应的内容。比如本题锁定 1、 2两小节的内容概括出表色彩变化的词语即可。 【小题 5】 试题分析:把启明星比作一盏高悬空中的明灯,不仅写出了启明星明亮这一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美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这句话还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爱:运用对比、衬托
12、的手法,用广漠天幕上的其他物体衬托启明星,突出了它令人注目的明亮光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情况下都要分析出作者写此句运用的方法,然后分析出作者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目的即效果,最后还要结合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倾向来分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共 11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 尾。母亲送出来吩咐 “要小心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
13、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 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
14、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 1】第二段中加粗的 “跑 ”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分) 【小题 2】选出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 3分) A第一段第 3句的 “点 ”、 “磕 ”、 “退后 ”、 “上前 ”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不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 “他 ”指的是 “那声音 ”, “那声音 ”指的是第二段中的 “歌吹 ”。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 “果然是渔火 ”、 “也不是赵庄 ”澄
15、清了第二段所写的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 “料想便是戏台 ”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小题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 “我 ”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 “我 ”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3分 ) 第一段 _(、活泼 、轻松) ( ) 第二段 _(、急切 、 焦虑) ( ) 第三段 _(、惘然 、 陶醉) ( ) 【小题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3分)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 “我 ”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 “我 ”的见闻和感受。 答案: 【
16、小题 1】 “跑 ”与 “飞 ”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小题 2】 C 【小题 3】第一段 B轻松、第二段 A急切、第三段 B陶醉 【小题 4】 D 【小题 1】试题分析:得到家人的允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戏,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眼中的景也是那样的明快,就连那船也像飞一般,形象的表现了看戏的迫切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船行的速度之快。 “跑 ”这个字,讲所有的景物都向船尾跑去了,说明船行之快。所以,与第一段中 “飞 ”字相呼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中呼应的能力。 点评: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可以使文章更具突出;可以使文章协调一致;可以使文章内在联系;可以使文
17、章搭配衔接;可以使文章前后互应;可以使文章首尾照应;可以使文章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一致;可以使文章更为完整和结构更为紧密。 【小题 2】 试题分析: A、平桥村的孩子个个都是弄潮的好手,驾船的技术肯定很娴熟。 B、文章中多处写到 “豆麦 ”,主要是想表达人的情感。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 “果然是渔火 ”、 “也不是赵庄 ”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 “料想便是戏台 ”的猜测,表现了我想看戏的迫切心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 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文段主要写的是我去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我看戏的迫切心情,同时表达我对平桥村生活的喜爱。文中,不管是 “小伙伴的动作描写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 铜陵 第三中学 年级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