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40-1997(条文说明) 水泵模型验收试验规程.pdf
《SL 140-1997(条文说明) 水泵模型验收试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 140-1997(条文说明) 水泵模型验收试验规程.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泵模型验收试验规程SL 140-97 条文说明目次1 ,总贝0432 术语的定义、符号及计量单位.63 试验台464 模型泵.47 5 测量方法496 试验方法.四7 组织实施.52 8 原型泵性能换算.53 附录A试验误差分析与估算.56 42 1 总则1. 1 制定的目的由于泵的大型化,使在工厂进行原型泵的试验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国内外广泛采用以模型试验的结果代替原型泵的验收,这就是所谓的模型验收试验。但至今国内还没有一个验收试验的规程,模型泵的尺寸、制造精度、测量方法及换算成原型泵性能的公式等都不统一,每次试验前双方都要进行协商,对于试验结果也难以
2、进行比较。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水利部组织编写了本验收规程。1.2 适用范围本节明确提出泵段和泵装置的概念,因而也就引出泵段试验与泵装置试验的概念。因为对于大型泵站而言,其进、出水流道形式的选择与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已成为泵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户关心的不仅是泵段的性能而且还有装置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装置试验加以统一规定。1.3 引用标准当前无论是ISO还是其他国家标准中还没有与水泵模型验收试验规程完全一致的标准。在编写中重点参考了ISO/DIS5198 (A级)(离心泵、泪流泵和轴流泵验收试验规程),因为这个标准中明确提出也适合模型试验,同时这个标准和目前我国使用的国家标准GB3216-8
3、9是配套的CGB3216-89是等效采用ISO 3555倍级)和ISO2548 (C级刀,在我国推行起来有一定基础。在编写中还参考了IEC497 (1 976) (蓄能泵模型验收试验国际规程),因为本规程的对象是泵,与蓄能泵相比无论在功率、43 运转时间及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故只作为一般参考。在确定原、模型泵水力效率换算公式时主要参考了IEC995 (1991) (用考虑比尺效应的水力机械模型验收试验确定原型性能。1.4 试验内容由于泵的使用条件不同,可能对模型试验提出更多或一些特殊的试验内容,在本规程中只写入了性能、汽蚀、飞逸特性三项基斗立的,也是最重要的三项,这三项统统都有写入合同中的保证
4、值,其他项目按1.4.4条执行。44 2 术语的定义、符号及计量单位本章中所列术语都是在本规程中出现的,其定义参考了有关标准,其中单位为国际单位制(S1),只有功率(以kW代替W)、转速(以mm代替s)和温度CC)未采用SI导出单位。计算水力效率(表2-1中序号27):在GB7021.离心泵名词术语中对水力效率的定义为泵的扬程与理论扬程之比。因很难计算和测量出泵内水力损失,元法计算出泵的理论扬程与水力效率。在IEC995 (991)中对水力效率的定义为水能与叶轮机械能之比,即:机=QgH/CP-P,)o式中P,为机械功率损失,可以测量,但不模拟也不能换算。考虑到IEC995 (1991)的定义
5、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规程对水力效率的定义为泵输出功率与轴功率减去机械功率损失之比。此时的水力损失包括了圆盘摩擦损失、容积损失、摩擦阻力损失和旋涡损失等项损失。为了与GB7021的术语有所区别,本规程将按IEC995(1991)定义的水力效率称为计算水力效率。加权平均效率(表2-1中序号28):仅用个别工况点的效率来衡量泵性能的优劣往往是片面的,对用户以后的使用甚至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提出了加权平均效率的概念,由用户依据泵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验收工况点及加权因子,以便全面衡量泵的效率指标。45 3 试验A J:I 本章中对承担水泵模型验收试验的试验台提出了九项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试验台的测试误差
6、及稳定性,在这一点上,参考ISO标准和国外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效率试验的极限相对误差定为土1.3%,重复性误差为土0.7%,这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也高于国际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现将有关标准的测试误差列入下表:测试误差比较襄(%)测量项目符号JIS B 8327 ISO/DIS 5198 B. S. 599 DIN 1944 (A级)扬程fH 士1.0土1.0土1.0流量fQ 士1.5土1.5士1.5士0.5轴功率fp 士1.0土1.0士1.0转速f. 士0.2土0.2士0.1效率f 土2.0土2.25士2.0士0.846 4模型泵4.0.3 模型泵的试验扬程与尺寸z相似理论是模型试验
7、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模型泵与原型泵的几何相似,这一问题将在4.0.4条中谈及;另一个就是流动相似,两个液流达到完全相似是难以做到的,在模型试验中粘性力相似是主要的,即应ReM=Rep,但这一点也很难做到,故提高雷诺数值进入阻力平方区,使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元关,表4.0.3对雷诺数的最小值作了规定,其中Re句盯ml丑l都是按IEC497而定的。模型直径应尽量做得大些,以减小尺寸效应。目前国内轴流泵及混流泵的模型一般都做成0.30m,与蓄能泵的标准相同,故定为表4.O. 3的数值。模型泵的试验扬程宜与原型泵的扬程一致,即DMnM=Dpnp,这一条件对于低扬程的轴流泵尚可,但对于离心泵就难以实现。因为
8、转速提高后,轴功率增加很多,日本的模型泵试验方法中规定:模型泵的扬程相对于原型泵的扬程之比,能量试验时50%以上,汽蚀试验时80%以上,即是可行的。在表4.0.3中如果Remm和Dmm满足要求,Hmm对于轴流泵规定点的扬程将是5m , .昆流泵为13 m,离心泵为32m (取水温为20C,此时的=1.004X10-6),这个值对于轴流泵和混流泵来说一般能大于实物泵扬程的50%,而对离心泵则不尽然。4.0.4 几何相似:4.0.4.1 相似范围:按泵装置的概念应包括门槽,拦污栅,进、出水流道和泵在内的所有过流部件,但因在模型泵装置上模拟门槽和拦污栅有困难,因此本规程在要求所有过流部件几何相似中不
9、包括门槽和拦污栅。4.0.4.2 模型泵和原型泵尺寸允差:主要参考JISB 8327和JB/T 541391,并考虑到IEC497 (1976)的一些规定。4.0.4.3 模型泵过流部件表面粗糙度:理论上要求模型泵叶轮和47 导叶等过流部件的表面相对粗糙度应与原型泵的相对粗糙度相同,但不可能实现,故只在表4.0.4-2中给出模型泵主要过流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原型泵表面粗糙度应符合JB/T541391要求。48 5 测量方法5. 1 流量测量流量的测量方法很多,各自都有标准可循。如果全部写入,内容太多;若摘录又说不清楚,故本规程采用列表的形式将每种方法遵循标准的代号和测量误差范围列出,供使用者参考
10、。实际上原级法在试验中用的极少,大都是用于流量计的原位校正,在试验中应用较多的还是次级法。5.2 扬程测量扬程测量的环节比较多,如基准面的规定,测量截面的选取,测压孔、测量仪表选用等,这部分没有新的内容与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其中5.2.1条的基准面是按GB3216-89的定义规定的。5.3 轴功率测量本节谈到的直接测量法中测功机和转矩转速仪都是要同时测量泵的转短和转速,其中测功机一般为非标产品,它是由-个电动机改制而成的,外壳可以自由转动,其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力臂测量误差,支承轴承摩擦力的大小、电线的阻力及硅码或其他力传感器的精度等,故测功机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标定或检查,以确定其测量误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L 140 1997 条文 说明 水泵 模型 验收 试验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