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pdf
《GB 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pdf(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20.25 P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Terminology of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一Part 2: Special technical terms 2005回03-28发布2005-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士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战WGB/T 18207.2一2005目次前言.m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地震4 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5 地震台(站)网与地震数据.15 6
2、 地震灾害预防. . . 17 7 地震应急与地震救援238 地震观测仪器. 25 9 地震实验与地震试验.26 中文索引. . . . . . . . . . 29 英文索引.33 I GB/T 18207.2-2005 前言GB/T 18207(防震减灾术语分为二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18207.1-2000); 第2部分:专业术语。本部分为GB/T18207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湖北省
3、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z李裕澈、车用太、徐宗和、张少泉、刘瑞丰、钱家栋、吴云、王孝信、孙士镜、赵仲和、陈英方、徐锡伟、李世愚。mm 1 范围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本部分规定了防震减灾专业技术领域使用的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适用于防震减灾有关工作及-1一-闻、出版。2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I3 地震3.1 地震种类3.1.1 天然地震spontaneous ea 地球内部活动引发的地震,主3. 1. 1. 1 构造地震tectonic earthquake 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3. 1. 1. 2 火山地震v
4、olcanic earthquake 火山活动引发的地震。3. 1.2 诱发地震induced earthquake 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主要包括矿山诱发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GBjT 18207.2-2005 GB/T 18207.2-2005 3. 1. 2. 1 矿山诱发地震mining-induced earthquake 矿山开采诱发的地震。3.1.2.2 水库诱发地震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 水库蓄水或水位变化弱化了介质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使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结构面失稳而引发的地震。3. 1.3 陷落地震collapse earthquake 由于地下岩
5、层陷落引起的地震。3. 1. 4 板内地震intraplate earthquake 发生在板块内甜的地震,主要包括大洋地震和大陆地震。3. 1. 4. 1 大洋地震oceanic earthquake 发生在大洋地壳中的板内地震。3. 1. 4. 2 大陆地震continental earthquake 发生在大陆地壳中的板内地震。3. 1.5 板间地震interplate earthquake 发生在板块边界的地震。3. 1.6 浅源地震shaHow-focus earthquake 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3. 1. 7 中源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 震源深
6、度在60km300 km范围内的地震。3. 1. 8 深源地震deep-focus earthquake 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3. 1.9 地震参数seismic parameter 描述地震基本特征的物理量。3. 1.9. 1 发震时刻origin time 地震波开始传播的时刻。3. 1. 9. 2 震中位置epicentral location 震中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3.1.9.3 2 震源深度focal depth 震源与震中的距离。3. 1.9.4 近震震级local magnitude 地方震级用近震记录测定的地震震级,用ML表示。3. 1.9.5 体波震级body
7、wave magnitude GB/T 18207.2.:;2005 用地震体波测定的震级。其中用短周期体波记录测定的以mb表示;用中周期体波记录测定的以mB表示。国际上通用Mb表示。3. 1. 9. 6 面波震级surface wave magnitude 用地震面波记录测定的地震震级,用Ms表示。3. 1.9.7 矩震级moment ma伊itude用地震矩换算的震级,用Mw表示。3. 1. 9. 8 地震能量seismic ene咆Y地震时震源辐射的弹性波的能量。3. 1.9.9 断层面解fauIt plane solution 根据地震波记录获得的表示断层错动面的几何参数,包括:断层面
8、走向、倾向、倾角和3个主应力轴的空间位置。3. 1.9. 10 地震矩seismic moment 对地震大小的一种绝对量度,用Mo表示。3. 1. 9. 11 震源尺度focal dimension 从地震记录求得的表征震源大小的参数。3.1.9.12 地震位错earthquake dislocation 地震断层错动的距离和方向。3. 1.9. 13 地震应力降seismic stress drop 地震前后断层面上应力的下降值。3.2 地震活动性3.2. 1 地震发生率earthquake occurrence rate 在给定的时间、空间和强度范围内,某个单位时间内地震发生的平均次数。
9、3.2.2 地震频度earthquake frequency 一定时空范围内,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地震次数。3.2.3 震级一频度关系ma伊itude-frequencyrelation 3 GBjT 18207.2一2005不同震级与相对应的地震个数之间的关系,又称古登堡一里克特关系,用19N=a-bM表示。N为对应一定震级M的次数,常数表示地震活动总水平,b是表示大小震级地震的比例系数,说明地震活动性特征。3.2.4 地震复发间隔seismic recurrence interval 同一活动断层段上相继发生的两次震级相近的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3.2.5 地震周期earthq uake per
10、iod 特定活动断层段或一个地区从弹性应变能积累到释放所需的时间。3.2.6 前震foreshock 3.2.7 3. 2. 8 3.2.10 地震巾3. 2. 11 地震序某-时间3. 3. 1 活动构造3.3.2 活动断层active fa 3.3.2. 1 地震活动断层seismo-active fault 曾发生和可能发生地震的活动断层。3.3.2.2 隐伏活动断层buried active fauIt 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3.3.2.3 能动断层capable fault 地表或近地表处有可能引起明显错动的活动断层。4 3.3. 2.4 断错地貌o
11、ffset landform 断层错动形成的地貌形态。3. 3.3 发震构造seismogenic structure 曾发生和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3. 3. 4 地震构造区seismotectonic province 3.3.5 地震地表破裂带震源断层错动在组成。注:改写GB/T3.3.5.1 3.3.5.2 伴随3. 3.5. 3 地震3.3.5. 6 次生地表破裂3.3. 5. 7 地震破裂段earthquake rupture segment 断层上一次地震事件产生破裂的部分。3. 3.5.8 地震陡坎earthquake scarp 地震断层错动在地表形成的地形陡坎。3.
12、3.5.9 地震沟槽earthquake trough 地震造成的长条状低洼槽地。G/T 18207.2-2005 震鼓包、地震裂缝、地震沟槽等5 GB/T 18207.2一20053.3.5. 10 同震位移coseismic displacement 一次地震引起地震断层两盘块体的相对错动。3.3.5. 11 同震隆起coseismic uplift 一次地震引起的地面局部隆升现象。3.4 地球物理探测3.4. 1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deep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测地壳上地l惶的物性结构和构造。3.4.2 深地震测深deep seism
13、ic sounding 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折射记录和临界反射记录,探测地壳上地幢的速度结构。3.4.3 地震反射剖面探测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用可控人工振动源激发的地震波近垂直反射记录,计算地下介质的分层速度与厚度,以获得地壳上地l惶的精细结构。3.4.4 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用天然电磁场或人工激发源探测地球内部的电性结构。3.4.5 大地热流探测survey of terrestrial heat flow 利用地下温度梯度和岩石热导率参数等数据,探测地面热流和地壳上地幢热状态。4 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4.
14、 1 测震4. 1. 1 测震seismometry 对地震波的观测、分析和研究。涉及仪器研制、地震观测、地震记录解释、地震活动性分析等。4.1.2 地震固seismogram 地震仪记录的地面运动波形图。4. 1. 3 地震波4. 1.3. 1 地震体波seismic body wave 在地球岩层内部传播的地震披。通常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4. 1. 3. 2 地震面波seismic surface wave 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常见的有乐夫波和瑞利波。4. 1.3.3 6 地震波走时曲线seismic wave travel time curve 反映地震波传播的时间
15、与震中距关系的曲线。4.1.3.4 地震波走时残差residual of seismic wave travel time 地震波的观测走时与计算走时之差。4.1.3.5 地震波形seismic waveform 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形态。4. 1.3.6 地震波衰减aUenuation of seismic wave 地震波能量随震源距或震中距的增大逐渐减小的现象。4. 1.3.7 地震波传播路径propagation path of seismic wave 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及表面传播的途径。4. 1.3.8 地震波速seismic wave velocity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4.1.3
16、.9 初至波primary wave 在地震记录上,第一个到达的震相。4. 1.4 地震震相seismicJ phase 具有不同振动性质和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在地震记录上的特定披形。4. 1. 4. 1 地震震相标志mark of seismic phase 标示震相名称和特征的符号。4.1.4.2 地震震相特征characteristic of seismic phase 描述震相性质的参量。包括到时、初动极性、振幅、周期等。4.1.4.3 地震震相分析analysis of seismic phase 对地震记录的解释。包括震相辨认和震相要素测定等。4.2 地磁观测4.2. 1 地磁场g
17、eomagnetic field GB/T 18207.2-2005 地球的磁场。存在于地心到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由主磁场、地壳磁场、变化磁场和感应磁场四部分构成。GB/T 1953 1. 2-2004,定义3.2J4.2.2 地磁要素geomagnetic element 描述空间某点地磁场强度矢量的各种分量。常用地磁要素为总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I、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北向分量X和东向分量Y等7个。4.2.3 主磁场main field 起源于地球液态外核,变化缓慢的地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成分。7 GB/T 18207.2-2005 4.2.4 国际地磁参考场Internation
18、al 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lGRF) 描述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数学模型。由国际地磁学和高空大气学协会(IAGA)定期(通常每五年)确定和公布。4.2.5 地磁长期变化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 地磁场发生的缓慢变化。4.2.6 地磁异常变化geomagnetic anomaly variation 地磁场梯度发生显著变化或者偏离正常4.2.7 4.2.7. 1 4.2.7.2 4.2.7.3 地磁太阳静日变化地磁平静日的太阳IH4.2.8 磁扰magnetic dist 地磁场各种扰动的总田。4.2.9 磁暴magnetic
19、storm 4.2.10 地磁湾扰geomagnetic bay 高纬极光区地磁亚暴产生的,表现在中.,4.2. 11 地磁脉动geomagnetic pulsation 周期在o.2 S 1 000 s的地磁场短周期变化。4.2.12 地磁绝对测量absolute magnetic measurements 对地磁要素的绝对测量。4.2.13 8 地磁(相对)记录recording of magnetic variations 对地磁要素相对变化量的记录。4.2. 14 地磁流动测量geomagnetic repeated survey 在固定测点或测网上的地磁要素的定期重复测量。4.2.
20、15 地磁梯度测量geomagnetic gradient survey 地磁要素在空间沿某一方向变化的测量。4.2.16 构造磁效应tectonomagnetic effect 构造活动所伴随的局部地磁场变化。4.2.17 地震磁效应seismomagnetic eff 4.2. 18 地磁图geomagnetic c 以等值线或等变线形4. 2.20 地磁测量数据从地磁测量资料一标准的数值的过程。4. 3 地电观测4. 3. 1 电场可分为大地电场和自、4. 3. 1. 1 4.3. 1. 2 自然电场地壳内部各类物理化学作用引起的正贝4. 3.2 地电阻率geoelectrical re
21、sistivity GB/T 18207.2-2005 表征观测点位地下某一特定探测范围内介质综合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量纲与电阻率相同,又称视电阻率。4. 3.3 真电阻率true resistivity 表征地球介质复杂结构下分区均匀介质导电属性的物理量。4. 3. 4 大地电场异常anomalous change in telluric 9 G/T 18207.2一2005从剔除大地电场周期变化、地电暴变化的数据处理中所提取的大地电场水平强度变化的总称。4.3.5 自然电场异常anomalous change of spontaneous electric field 从剔除自然电场正常变
22、化和干扰变化的数据处理中所提取的自然电场水平强度变化的总称。4.3.6 异常低频电磁扰动anomalous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in low frequency band 地震前发生在特定的低频电磁波段的强烈电磁扰动。4.3.7 地电阻率异常anomaly of geoel配tricalresistivity 从剔除地电阻率正常变化和干扰变化的数据处理中所提取的地电阻率变化的总称。4.3.8 地电暴telluric storm 磁暴期间与磁暴同步出现的地电场水平强度的变化。4.3.9 地电阻率影晌系数innuence coefficient in geoe
23、lectrical resistivity change 描述定点观测中地电阻率变化与真电阻率变化关系的量。也称地电阻率响应系数或地电阻率权系数。4.4 地壳形变观测4.4.1 地壳形变crustal deformation 在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地壳几何形态产生的变化。4.4. 1. 1 地壳应变crustal strain 在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地壳中的应变状态。4.4. 1.2 地壳应力crustal stress 在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地壳的应力状态。4.4.2 地壳形变场crustal deformation field 地壳形变的空间分布。4.4.2. 1 地壳应变场cru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8207.2 2005 防震 减灾 术语 部分 专业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