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pdf
《GB 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pdf(10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滨观测规范G/T 14914-94 The speclflcation for offshore observation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滨水文气象观测的项目、技术要求、方法以及资料处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岛屿、平台上的海悴观测站(简称测站)进行海滨水文气象观测。2 引用标准GB 4696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 12460 海洋数据应用记录格式GB 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ZB A24 002 中国海洋观测台站代码第一篇总贝。3 基本要求3.1 海滨观测所获得的资料应能反映出观测海区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3.2 海滨观测包
2、括水文、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资料处理。3.3 测站的观测项目及其测量的准确度、观测点(场)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4 观测项目、时次、程序4. 1 观测项目4.1.1 水文项目:潮沙、海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海发光、海冰等。4.1.2 气象项目E风、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海面有效能见度、降水量、雾等。4.2 观测时次4.2.1 海滨观测一律使用北京时。4.2.2 潮沙、海浪、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海冰以北京时24时(不含24时)为日界g海发光以日出为日界,气象项目以北京时20时含20时)为日界。4.2.3 潮沙应于每日整点测量潮高,还应测量每日的高潮和低潮的潮高及其对应时刻。4.2.4 海浪
3、应于每日02.05.饨.11.14.17,20,23时进行观测。夜间不具备观测l海浪的测站应于每日08,11,14,17时进行观测,在冬季17时因天色暗淡不便于观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提前观测的时间,并在观测记录簿备注栏内注明。4.2.5 表层海水温度应于每日饨,14,20时进行观测。4.2.6 表层海水盐度应于每日14时进行观测。4.2.7 海发光应于每日天黑后进行观测。42.8 海冰应于每日08.14时进行观测,其中海冰厚度、温度观测和冰情图绘制仪于每月的5,10.15,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1-11批准1994-10-01实施GB/T 14914-94 20,25日及月末日的08时
4、进行一次。4.2.9 海面有效能见度、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应于每日08,14,20时进行观测s降水量应于每日饨,20时进行观测。4.2.10 风和雾每日应连续观测。4.3 严重冰期的海冰观测4.3.1 在每年严重冰期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海冰测点,进行不连续的一至兰次(每次一至两天)海冰厚度、温度、盐度、密度、强度、冰脊等要素的观测,同时还应进行其他海冰要素的常规观测。4.3.2 在观测中,应同时进行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及有关气象要素观测。4.4 观测程序和补测规定4.4.1 观测程序由各测站自行安排,但所有定时观测项目(除海冰外)应在正点前后30min内观测完毕。海冰观测可于正点后一小时内结束。
5、气象项目观测应尽量安排在正点前15min内进行s气压观调j应靠近正点。潮沙校测应在整点进行。4.4.2 观测时,仪器设备因故不能使用,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观测,观测数据可作为正式记录,并在备注栏说明方法和原因。4.4.3 如果在规定的观测时间内某项目或某要素因故未能观测,可在该时次正点后一小时(海冰两小时)内补测.在当日规定补测的时间内,不能进行海冰厚度、温度观测和冰情图测绘,可在次日该时刻补测;所有补视tl内容仍作为正式记录,并在观测记录簿备注栏注明补测原因和时间。在补现l时间内不能进行补测的项目或要素作缺沮.tl处理。5 灾害过程的观测5. 1 当风速或波高达到确定值(其值应根据各海区具体情
6、况而规定)时,海浪观测应加密到每小时次。5.2 当地震海啸或风暴潮影响到当地,用仪器设备无法进行正常潮沙测量时,观测人员必须监视潮位变化,以获取完整的潮沙资料。5.3 观测人员应对测站附近的各种海洋灾害过程、状况以及异常现象进行记录。6 一般规定6.1 观测l人员应于每日07,19时校对观测用钟表,该钟表24h内误差不得大于1mino 6.2 观测前观测人员应巡视检查观测点(场)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6. 3 海滨观测所使用的观测仪器设备,必须是经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由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有关机构鉴定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在检定的有效期内,超检仪器设
7、备不得使用。对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更换,并应在观测记录簿备注栏注明。6.4 各项观测数据应立即记入观测记录簿见附录A(补宠件)J或填写在自记纸上,并用硬度适中的黑色铅笔书写,书写的字迹应工整清楚,不得涂擦。若记录有误时,自己发现的用黑色铅笔改正,校对出来的用蓝黑或纯黑墨水笔改正,改正时将原记录数据划-横线,并在其有一t方写主正确数据。作缺测处理的项曰或要素应在有关栏内记一符号,对可疑的记录数据应力加日捂号() 6.5 测站应记载海滨观视视测tl工作有关材料井整理归档妥善保管0第二篇潮沙观测7 术语7.1 潮沙GB/T 14914-94 由天体的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海
8、面周期性涨落现象回7.2 潮高基准面潮高起算的零面。7.3 潮高海面至潮高基准面的垂直距离。7.4 潮时某潮高出现的时刻。7.5 高潮潮沙涨落一周期内的最高潮位。7.6 低潮潮沙涨落一周期内的最低潮位。7.7停潮低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海面处在不涨不落的平衡状态。7.8平潮高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海面处在不涨不落的平衡状态。8 技术要求8.1 观测要素整点潮高,高、低潮潮高,高、低潮潮时。8.2 潮高测量的单位和准确度潮商测量的单位为厘米(cm)。准确度规定为三级z一级为土1cm;二级为士5Cffi;三级为士10cmo 8.3 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最低潮时的水深1m以上p与外海畅通,水流平稳
9、,不易淤积,波浪影响较小的海域;应避开冲刷严重、易掷塌的海岸;尽可能利用防披堤、码头、钱桥等海上建筑物。8.4 水准点的设置与水准测量8.4.1 水准点的设置测站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一个基本水准点和一至两个校核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是测站永久性的高程控制点。校核水准点是用于引测和检查水尺零点、读数指针高程的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分别按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的埋设方法埋设,并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使之不易受到破坏。水准标石埋设的技术设计、选点、埋设方法和要求按GB1289日的规定执行,并详细记载和归档。8.4.2 水准点的水准测量8. 基本水准点应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国家水准高程系统连测
10、pb. 校核水准点应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基本水准点连测sc. 基本水准点与校核水准点启用后每年复调l一次;两年后若没有发现高程变动,基本水准点每隔四年复测一次,校核水准点每隔二年复测一次sd. 水准点的测量按GB12898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将各次测量及复测情况详细记载和归档囚8.5 潮高基准面的确定8.5.1 测站潮高基准面是由推算方法确定的当地可能最低低潮面。凡未确定当地可能最低低潮面的测站,可用开始观测时的第4根水尺零点处的水平面或设定的某一水平面临时作为潮高基准面P在观测一年后应使用所测资料,通过推算,确定当地可能最低低潮面作为测站潮高基准面,简称测站基面。8.5.2 测站基面一经确
11、定不能轻易变动。测站基面的高程应记载和归档。8.5.3 测站基面确定后,测站的潮高资料必须订正到测站基面上回GB/T 14914-94 8.6 验潮井的设置验潮井是为观测潮沙而专门设置的建筑物。它的建筑必须符合井内与井外潮位差小子1cm,并具有良好的消波性能。验潮井的设置见附录B(补充件)。验潮井的设置应详细记载和归挡。8.7 井内、井外水尺8.7.1 要求与安装a. 井外水尺要求最小刻度为lcm,尺长的累积误差不大于0.5cm , b. 井内水尺要求最小刻度为1mm,尺长的累积误差不大于5mm, 水尺的安装与维护见附录C(补充件)。8.7.2 水准测量a. 新安装或更换的井外水尺,在启用前应
12、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与校核水准点进行连测,确定水尺零点的高程;以后每半年复测一次$b. 井外水尺在受到台风袭击、被船只碰撞或更换、调整水尺板后,或认为水尺有可能松动,都必须复测水尺零点高程;c 井内水尺读数指针安装完毕,应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与校核水准点连测,确定读数指针高程,以后每半年复测一次。8.7.3 对比观测井内、外水尺每月应进行一次对比观测。观测时应分别在高、中、低潮各对比观测一次,每次至少读取三对数值。8.7.4 检查、调整或更换a. 新安装的井内水尺,每旬应检查一次尺长变动情况,若一个月后没发生变动,可改为每季度检查一次sb. 井外水尺零点变动、井内水尺伸缩或读数指针高程变
13、动等于或大于1.0 cm时,应及时更换或调整,井外水尺零点和井内水尺读数指针高程变动检查办法见附录D(补充件)。8.7.5 记载井内、外水尺和读数指针的安装、测量、检查、比测、调整、更换、变动等项情况都必须详细记载和归档。9 观测方法潮沙可采用浮子式、压力式、声学式等验潮仪或水尺进行观测.采用浮子式验潮仪观测的需建造验潮井,采用其他验潮仪观测的一般不用验潮井。观测的潮时记录到分,按四位记时法记录,如八时十五分,记为081509. 1 验潮仪观测9.1.1 潮高潮时记录值的校测观测中,一般应使用井内、外水尺和观测用钟表进行校测。9.1. 1. 1 采用模拟曲线记录a. 根据测量准确度级别,校测的
14、时次分别为z一级每相隔12h校测一次;二级每相隔24h校测一次;兰级每相隔48h校测-次;每次校测应在整点进行乡b. 校测时,应使用铅笔在自记笔尖处(若受海浪影响则在笔尖变动的中间位置)作约1cm t主且与时间线相垂直的划线,并在其右侧注记潮高的水尺测量值,在左侧注记潮时。9.1. 1. 2 采用数据记录a. 每半月至少校测一次,校测工作应在整点进行Fb. 观测时,若发现误差大于准确度要求,应及时查找原因、调整仪器,并将情况详细记载。9. 1.2 记录载体的更换GB!T 14914-94 9.1.2.1 校测后立即更换模拟曲线记录纸。更换前应填写记录纸上有关栏目,更换后,应再校测潮高与潮时,并
15、将校测结果注记于记录纸上,继续观察5min,检查仪器记录能否正常运行。当换纸时正遇高、低潮,可适当延迟换纸时间,若平(停)潮时间较长,可不必等待。9.1.2.2 按时更换数据记录纸或其他记录载体,并在载体上注明编号和起止时间。9.2 水尺观测9.2.1 水尺观测于每日整点进行,且应在高、低潮时刻的前后半小时若平潮或停潮时间较长,应在高、低潮前后1h)内每隔10min观测一次。9.2.2 观测时应减少视差;若有波浪影响,应连续读取三次被峰与波谷的中间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的观测值。9.2.3 水尺零点是指用水尺观测海面高度的起算点。当海面降至水尺零点以下时,读取水尺零点至海面的距离,记录此数值前
16、应加负号一。10 观测l记录的整理10.1 模拟曲线记录的整理10.1.1 记录的检查a. 检查记录纸有关栏目是否漏填或写错;b. 检查曲线开始时刻的潮时、潮高与前一张记录纸曲线是否衔接。10.1.2 曲线的修正a. 若曲线有中断且中断间隔不超过3h.应按曲线的发展趋势并参考前一天的曲线,用铅笔将中断部分描绘补齐,若曲线中断不在高、低潮时,描绘的曲线可作正式记录,若中断出现在高、低潮时,所描绘的曲线作为可疑记录s若中断间隔超过3h.应作缺测处理。在记录纸背面注明中断原因。b. 因消波性能差,曲线呈带状(包括高、低潮期间).可用铅笔在曲线带中间位置描绘一光滑的曲线作为正式记录。10. 1. 3
17、潮时潮高的订正10.1. 3. 1 订正要求a 准确度为一级时,在相邻两次校测的12h中,潮时误差等于或大子1min,应作潮时订正,潮高误差等于或大于1cm的记录,应作潮高订正,b. 准确度为二级时,在相邻两次校测的24h中,潮时误差等于或大于5min,应作潮时订正;潮时误差等于或大于3min,且相邻两个整点最大潮位差大于100cm时,应作潮时订正p潮高误差等于或大于2cm,应作潮高订正;c. 准确度为兰级时,在相邻两次校测的48h中,潮时误差等于或大于10min,应作潮时订正,潮时误差等于或大于6mm,且相邻两个整点最大潮位差大于100cm时,应作潮时汀正;潮高误差等于或大于5cm,应作潮高
18、汀正。10.1. 3. 2 订正顺序应先作潮时订正,后作潮高订正。10.1.3.3 订正方法一般采用逐时内插法订正,订正值用下式计算gD;=K;+D组. .( 1 ) Ki=t气Dm D)t; . ( 2 ) 式中,D,一-,时刻潮时或潮高的订正值,mln或cm;K , 相邻两次校测中.时刻潮时或潮高误差分配值,mln或cmjG/T 14914-94 D一一前一次校测的误差值,mln或cm,Dm一一与D相邻后一次校测误差值,mln或cm;D,或D带有正、负号,当自记钟比标准时快时,潮时误差取负,反之取正;当潮高实测值小于自记值时,潮高误差取负,反之取JE,z一一相邻两次校测|同隔的整时数(如1
19、2h.24 h等).h,ti-,时刻距校捆tl时刻的整时数(其中z二0.1.什3).当t12.且于08.20时校测,如09时和21时即i9和i=21,则岛=1,t21=1。10.1.4 高、低潮的挑选及其订正10. 1. 4.1 高、低潮挑选方法从修正后的记录曲线上挑选高、低潮并作标记a. 高潮的标记符号为,低潮的标记符号为t ;在标记的右侧记潮高值、左侧记潮时值pb. 若曲线比较规则,可在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出高潮和低潮的标记gC. 若平潮或停潮的时间较长旦曲线平滑,可在平潮或停潮曲线中间位置上作出高潮或低潮的标i己;d. 在平潮或停潮期间内,若记录曲线有上升(下降)出现时,则在最高(低)点上
20、作出高、低潮的标记,e. 若高、低潮出现在换记录纸期间内,则将两张记录纸沿时间序列衔接起来,在其最高或最低点上分别作出高潮或低潮的标ic,f. 在混合潮地区或有副振动时,曲线会出现多于一般规律的波动现象,当波动的幅度超过10cm , 且时间超过2h者,应作为一个高潮或低潮来挑选。10.1.4.2 不规则高、低潮的挑选实例za. 突升(降)型,选最高(低)潮峰(谷)读取潮时和潮高.(见图1), b 偏峰(谷)型,选最高(低)峰(谷)读取潮时与潮高.(见图2), 平行峰(谷)型,两峰(谷的宽度一样,可根据情况选其中一个峰(谷)确定高、低潮的潮时与潮高t见图以a)J,两峰(谷)宽度不一样,选宽度较大
21、的峰(谷)读取潮时与潮高见图以h)J,d. 多峰(谷)型,若有多个峰(谷).高、低潮时与潮高可挑选在与最高(低)峰(谷)高度差不大于1 cm,且比最高(低)潮峰(谷)更靠近中间位置的峰(谷)处(见图4和图5)。10.1.4.3 高、低潮的订正a. 根据高、低潮两边相邻两个整点的潮时、潮高订正值,用内插法订正,b. 若离、低潮恰在相邻两个整点中间,且两个整点订正值相差1min或1cm时,则用后一个整点的订正值进行订正, 若高、低潮出现在换纸时刻,其订正值应取出现高低)潮的那一张记录纸上的订正值。10. 1. 5 由于井内水尺或读数指针的变动引起的潮高误差订正10.1.5.1 订正要求a. 若发现
22、井内与井外潮高读数差等于或大于lcm,且确认是因井内水尺或读数指针变动造成的,则应订正;b. 若井内水尺长度累积误差等于或大于lcm,则应订lb 用水准测量确认读数指针变动等于或大于lcm,则应订正。10.1.5.2 订正方法a. 当能确定井内水尺或读数指针的变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订正pb. 当无法确认井内水尺或读数指针的变动原因和日期时,可从上次检查至此次检查的时间内按日内插订正g10.2 数据记录的整理10.2. 1 数据记录误差大于准确度要求应进行订正。G/T 14914-94 10.2.2 当能确定产生误差的原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订正因当无法确认误差的原因和日期时,吁从上次校测
23、至此次校测的时间内按目内插汀正。10.3 水尺观Ji!记录的整理图1尖刀(降)型图2扁峰(谷)型a.平乎I峰b.平行谷图3平行峰(谷)型GB/T 14914-94 图4多峰(谷)型图5多峰(谷型根据水尺观测记录,利用订正后的潮高值在计算纸上绘出每日潮高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曲线,再从曲线上挑选高、低潮的潮离和潮时。11 术语11. 1 海浪第三篇海浪观现海面出现的风浪和涌浪统称海浪。由风力直接作用节产生的波浪称风浪$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波浪,或由于当地的风力急剧减小、风向改变或风平息后遗留的波浪均称涌浪。11.2 波高相邻的波峰与i皮谷|町的铅直距离。11.3 周期相邻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经过某固定点的时
24、间间隔称一个波的周期。11.4 海出在风力作用下的海面特征。11. 5 波型海浪的外貌特征。GB/T 14914-94 11.6波向波浪传来的方向。12 技术要求12.1 观测要素波高、周期、海况、波型、波向。12.2 测量的单位和准确度12.2.1 波高测量单位为米(m),取一位小数,准确度规定为两级,一级为士10%,二级为土15%。12.2.2 周期测量单位为秒(s),准确度为士0.5s 0 12.2.3 波向测量单位为度(,准确度为士50。12.3 自记仪器的采样时间间隔和时间长度自记测波仪器的采样时间|司隔应小于或等于0.5s,连续记录的波数不少于100个波,记录的时间长度视平均周期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4914 1994 海滨 观测 规范
